-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第2辑·2012)
- 程恩富主编
- 569字
- 2021-03-25 18:20:51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
张衔
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商品价值量是反向变动(成反比)还是正向变动(成正比)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了不少争论文献。[1]这些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品价值量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成反向变动,即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品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即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持这种观点的文献又可以分这两类:一类文献认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2]另一类文献深入研究了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决定因素,认为如果劳动生产率的主观因素发生变化,则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或者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成反比,但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4][5][6]从而解释了“价值总量之谜”。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思考,基本结论是:无论从单个商品来看,还是从商品价值总量来看,商品价值量都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反向变动,即“成反比”。考察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同时提高发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成反比”,而与劳动复杂程度“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的增加只能用社会分工的发展来解释,这正是被众多文献所忽视的。[7]
为便于分析,我们把由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定义为劳动生产率的第1类变化;把由劳动的主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定义为劳动生产率的第2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