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本书作者闫嵘相识多年,目睹了他许多成长和变化,也分享过他的喜悦与忧愁。我还记得,十多年前,他刚刚走出校门成为我的同事,浑身充满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一下子就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认真勤恳,不知疲倦。然而更令我难忘的是,他在忙碌之余常常思索,在实践之中不忘学习。他是第一个报考在职博士的年轻教师,并且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一边教书一边“读博”,其中辛苦可想而知,更何况他选择了新的学术方向——心理学。当时他曾向我谈及他所遇到的困难,但是囿于对学业的执着他终究挺了过来,并且学有所成,打开了另一个知识视野。

这些年来,他不断从事他所热衷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眼前这本《外语篇章阅读理解的抑制机制研究》是他的新作,是他辛勤笔耕的又一成果。我自知我对心理学领域知之甚少,但是我明白语言的属性决定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与心理有关的因素,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语言的教与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潜力的。恰好在这方面,闫嵘发挥了他的长处,将有关语言的研究与有关心理的研究结合了起来。

作为工作记忆的一种管理能力,抑制对于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什么是抑制,以及抑制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抑制在阅读这种复杂认知活动当中如何发挥作用,学术界还远未达成共识,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与母语阅读抑制相比较,外语篇章阅读中的抑制现象会表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是否存在个体差异,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又如,抑制与外语阅读效率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学习者在母语篇章阅读中逐步发展而来的抑制能力是否会对外语阅读中的抑制水平和效率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迁移还是负面的作用?等等。对此,相关实证研究十分缺乏,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闫嵘的专著在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行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外语篇章阅读理解抑制现象的特点、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并获得了具有一定新意的有价值的结果。在我看来,新意首先体现在研究的角度上,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闫嵘的研究尝试从语篇外和语篇内无关抑制相结合的视角对外语学习者抑制能力和阅读效率进行了测查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语言理解中的抑制现象及其发生规律的认识。其次,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干扰刺激和不同难度的语篇阅读任务,对不同性别、目的语水平和认知风格外语阅读者的抑制能力及其对阅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通过抑制干预训练揭示出抑制与外语篇章阅读效率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思路和实验设计的确难能可贵,不仅将研究建立在更为全面、客观和科学的逻辑体系上,同时也为存在外语阅读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当然,正如作者本人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某个研究领域的一切问题,更何况抑制现象带有极大的复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然而,不论怎样,应当说这部专著为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衷心希望闫嵘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学术信念,脚踏实地,不务虚名,沿着正确的学术之路继续走下去。我期盼着他能在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领域不断收获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马壮寰

201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