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本针对外语篇章阅读抑制机制的学术专著终于要出版了。屈指算来,从2006年开始制订研究计划并着手相关资料的收集,到后来实验方案的日趋成熟、数据的分析与整理,直至最终书稿全部完成,一晃已度过了六年的宝贵光阴。岁月流逝,回首过去六年间为该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艰辛,感慨颇多。然而,每每想起从研究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又久久难以释怀。

回想起当初涉足抑制研究,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兴趣和责任使然。谈及兴趣,是因为自己从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便执著于对篇章阅读认知机制的探索,也曾为此阅览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在阅读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到国内有关抑制与篇章阅读关系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有关外语篇章阅读抑制现象的成果更是匮乏。这促使我迸发出对阅读中抑制现象的极大好奇与研究热情。言其责任,是因为在十几年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总是能够碰到许多存在阅读困难并伴随抑制障碍的学生。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一直成为困扰我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难题。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学者,我斗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尝试通过实证研究的手段对所提出的假设一一进行了验证。在本书中,我主张应当从语篇外抑制和语篇内抑制两个不同角度,采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观来重新把握外语篇章阅读中抑制的内部机制。与以往同类研究有所区别,我在研究中设计了插入英、汉两种干扰刺激的不同难度语篇任务,并对不同性别、目的语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外语阅读者的抑制能力及其对阅读效率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考察,最终通过有针对性的抑制干预训练来揭示抑制与外语篇章阅读效率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整个研究思路沿着从现象到影响机制再到教育干预的路线逐步深入,目的在于通过对抑制内部心理机制以及个体差异产生根源的探讨,为存在外语阅读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具体来说,本书总共由三大部分组成,共计七章。第一部分包括了前两个章节,即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部分,主要是在对以往抑制研究理论和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并以此设计实验方案,确立研究目标。第二部分为三、四、五三个章节,主要由五个具体的认知和行为实验组成,目的是对第一部分提出的假设逐一予以验证。其中,第三章“外语学习者对语篇内无关信息的抑制研究”的部分内容曾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上。当然,在本书中,我对该部分内容重新做出了补充和调整。最后一部分为综合讨论和研究展望部分,包括了第六、七两个章节,是对本研究所获得的结论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具体建议。

毋庸置疑,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不可避免存在漏洞和不足,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某个研究领域的一切问题,更何况我的这部拙作。由于抑制现象带有极大的复杂性,加之实验条件、研究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书中对抑制机制的探索和考察仅仅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对于研究中大量遗存的问题还有待今后更多的研究予以解答。与此同时,由于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对于书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该习作是2009年度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SM20090031001)、2013年度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新形势下英语学科发展及理论创新”(PXM2013-014221-000033)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项目的成果。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我有幸得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在实验场所的安排上,还是对被试的选取,他们都给予了我极大的便利和积极的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我要特别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马壮寰教授。作为前辈和师长,马老师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的学术成长,多次不辞辛劳参加我的课题答辩,为我的研究提出了大量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又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本书作序,使我备受鼓舞。最后,真诚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从事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闫嵘

2013年2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