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理解”与“不可译”、“不可通约”问题的化解

现代翻译理论中有“不可译”理论,现代科学哲学中有“不可通约”的说法。这些出自于各具体学科中的跨文化交流与跨理论间的沟通问题,已经从具体领域的问题上升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比较哲学问题。比较哲学如何从理论上来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是当代比较哲学面临的理论难题。当代的哲学解释学与文本阅读理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对此类问题做出一种可以接受的解释。哲学与文化经典的翻译过程中,的确会碰到一些根本无法翻译的核心概念,但不可翻译并不表明不可理解。如果在经典与文化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对某些难以翻译的概念加以比较详细、准确的解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克服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过程中的“不可译”问题。如大乘佛教的核心概念“空”的概念就是如此。

对“不可通约”的问题也可以在“理解”的层面上加以化解。比如说,牛顿力学的科学范式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形式的力学范式,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概念系统不可通约。但今天作为具有一定科学知识与哲学认识能力的人而言,对于两种理论范式所要表达的意思都可以理解。而中国传统经学中的“今文经学”范式与“古文经学”范式,作为学术方法意义上的“汉学”范式与“宋学”范式,它们之间的概念系统、思维方式都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通约性,但对于坚持不同理论范式的双方,都能理解对方语言与理论所要表达的意思,否则就无法展开相互的批判,只是由于各自理论的关注点不同,价值的诉求不同,作为相互对立的理论范式的双方不愿意接受对方的主张而已。

其实,就哲学文本来说,当哲学家创造的文本生成之后,哲学家本人相对于文本而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经典文本的原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经典文本向它的读者所呈现出的意义。而一部哲学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哲学经典与经典哲学家思想的理解与解释史。我们不必夸大地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或苏格拉底。但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孔子或苏格拉底与孔子或苏格拉底的理解历史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思想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