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文化背景

人类社会向全球化转型的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是最为突显的矛盾。全球化进程增加了对语言的很多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反过来在很多方面也影响了该语言的文化。其影响之一是一种语言在全球蔓延,被认为是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如英语以其在商业、媒体、学术界和互联网等方面的应用已经使之成为通用语。全球化的第二种影响是某种语言的濒危和灭绝。全球化使大批的民众更容易走出国门,比如去另一个国家工作,他们的语言已不再是多数语言。语言的这种濒危对其文化有重大影响。全球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它虽然对某些本土文化的存在带来了威胁,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进程。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作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本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在不断创新中保持自己和巩固自己的过程,它不是一种静止的存在、凝固的存在,在文化碰撞中发展自己、在文化冲突中证实自己。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据统计,全世界有将近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达到流利或熟练的程度,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稳步上升。英语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在其传播地生根发芽,并受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影响,逐渐变化发展,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各种英语变体(Varieties of English),如南非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其名称也由单一的英语(English)变成了复数的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 (Graddol,1997)[1]

英语的本土化是与英语的全球化紧密相关的,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战略下出现的。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英语的全球化,又直接带来了英语的本土化。所谓的本土化就是以地域为特征的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所采取的一种生存方式。目前,世界英语已表现出既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同时又具有本土性和身份性的特征。因为英语一旦离开原有的发源地而进入其他的新型环境中,就只能是在传播地而不是在发源地的自然文化背景中进一步向前发展。由于受到当地的原有语言的熏陶和已固化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英语打上鲜明的本土化烙印。但全球英语是全球人的语言,是本土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方的方言和变体的总汇,可用在宾馆、机场、国际贸易、学术交流、国际商务等各种场合。

格兰多[2]认为确立英语本土化的合法地位能够保证国际交流,也有助于本土化英语使用者实现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英语的国际化打破了以英国英语为中心的一体化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带有地缘政治、经济和民族特色的多种英语变体(Varieties of English)。而这些英语变体恰好就是英语在不同国家本土化的结果。针对英语这一本土化现象,“Englishes”的概念应用而生(俞希,文秋芳,2010)[3]。日本学者安方(Yasukata,2001)[4]认为,英语的未来应该用三维的社会语言学视角来透视,应消除核心,让世界英语或英语的不同变体处于平等的地位。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弱势群体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侵蚀,致使这些国家和文化群体开始关注对自身文化的保护。英语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也经历了本土化的再生,产生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变体,体现了我国语言和文化与英语的融合,也展现了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和创造意识。面对英语语言的本土化发展,重新认识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要。

就英语写作而言,本土化的英语写作涵盖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借鉴二语习得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找到一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而且适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写作教学方法;第二,在掌握英语文法的基础上,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考虑到中国特色的内容不一定在英语中有对等表达,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在不违背英语规范的情况下,在英语写作中运用带有汉语特征的表达法来描述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能克服英语写作时的焦虑,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全面提升使用英语同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