胠箧篇,庄子外篇的第三篇,主旨提倡绝圣去知,返朴归真的哲思。
续
第三章申论绝圣去知的道理。
1.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因此,摒弃圣智礼法,大盗方能中止;击毁珠宝,小贼才会消失;焚毁符玺,民众才会淳朴;折毁斗秤,民众才没纷争;尽毁天下圣智礼法,民众方可论事。
2.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搅乱六律,折毁各类乐器,堵塞师旷的耳,天下人方能保全原本的听觉;去除纹饰,消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天下人方能保全原本的视觉。
3.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毁消钩弧墨线,废弃圆规角尺,缠裹工倕手指,天下人方能保全原本的智巧。故说:最大的智巧好像笨拙一样。
4.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削除曾参、史鰌的儒行,钳封杨朱、墨翟善辩之舌,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才会同返真朴。
5.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人人保有原本的视觉,天下就不会眩乱;人人保有原本的听觉,天下就不会忧患;人人保有原本的智巧,天下就不会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德性,天下就不会失去正道。
6.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曾参、史鰌、杨朱、墨翟、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炫自己的德性,用来扰乱天下,这对正道是无益的。
7.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你不知道至德的时代吧?昔日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那时代,民众靠结绳的办法记事,粗疏的饭菜也美味,朴素的衣衫认作美服,欢乐于纯朴的风俗,舒适地住在简陋的居所,邻国相互遥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民众直至老死互不往来。
8.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像这样的时代,是真正的太平治世。可当今,竟使民众伸长脖颈、踮起脚跟说:某地出了圣人。于是携带粮食急趋而去,对内弃双亲,对外弃事业;足迹遍布各诸侯国境,车轮往返千里之外,这是统治者追求圣智的过错。统治者一心追求圣智而不遵从大道,则天下必大乱。
9.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
怎么知道是这样?弓弩、鸟网、弋箭、机关的智巧多了,则鸟受惊吓,乱飞于空中;钩饵、渔网、鱼笼之类的智巧多了,则鱼在水里乱游;木栅、兽栏、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则兽在草泽里乱窜;
10.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欺诈狡黠、坚白强辩、同异之谈多了,则世俗的人会被诡辩迷惑。故,天下大乱,罪在于好智巧。
11.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故,天下人都知道去探索所不知的,却不知探索(内在)已知的;都知自己所不善长的,却不知本自具足(佛理),因此天下大乱。
12.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
故,在上,掩敝了日月的光辉,在下,销解了山川的精华,在中,扰毁了四季的运行,无足爬虫,微小飞虫,无不丧失本性。追求智巧扰乱天下,竟达如此地步。
13.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皆如此,舍弃淳朴民众,而喜好狡诈之徒;废置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而喜好繁琐的思想,繁琐的思想已扰乱了天下。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一年六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