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道》篇,庄子外篇的第六篇。天道,即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天道篇由十个章节编纂而成。
续第五章
论述明大道者,依大道的九个阶段来治理国家,教化民众,不倒道而言,不忤道而治。
九个阶段依次为:天地、道德、仁义、分守、形名、责任、审察、是非、赏罚。
提出治理天下最高的境界是,不用智谋,回归天地自然之道。
以下分小点释读:
1.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
古代通达大道之人,首先明确天地自然的规律,而后才是道德,道德明确后,才是仁义,仁义明确后,才是职守,
2.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
职守明确后,才是形名(形体与对应的名称),形名明确后,才是责任,责任明确后,才是审察,审察明确后,才是是非,是非明确后,才是赏罚。
3.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
赏罚明确后,愚者与智者合理任用,贵贱各居其位,仁贤与不良之人,各依实情,
4.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
必须区分各自的才能,必须遵从各自的名分。以此方法来侍奉君️上,教化民众,治理万物,修养自身;
5.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
智谋不用,必回归天地自然之道,此谓天下太平,是治理天下最高的境界。
6.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故书上说:有形体,有名称。形体与对应的名称,古人就有,却不把形名的观念摆在首位。
7.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古代谈论大道之人,到第五个阶段(天地、道德、仁义、分守)才可以列举形名,到第九个阶段,才可以谈论赏罚。
8.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
直接谈论形名,是不知根本;直接谈论赏罚,是不知起始。
9.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
颠倒大道顺序而谈论,或违反大道顺序而论说者,只能让明道的人去治理他们,又怎能治理世人!
10.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直接谈到形名与赏罚,即便知晓治理的工具,也不懂得治世的道理;
11.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
可以被天下所用,而不足以用来治理天下,此类人称为辩士,是见解偏于一端的人。
12.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礼仪、法规、计数、度量,形体名称比较、审定,古人就有,此为臣下侍奉君上的作法,而非君上用以教化臣民的方式。
第六章
讲述古代统治天下者,皆效法天地,像天地一样宁静自然地运行,效之管理天下,有条不紊,无纷扰、无繁乱之治。
1.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从前舜问尧:天子的用心如何?尧说:我从不怠慢有疾苦而无处诉说的人,不抛弃穷困民众,哀悼死者,善待幼童,怜悯妇人。这是我的用心所在。
2.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
舜说:这样做,固然很好,但还不算伟大。尧说:那么应该怎样?
3.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舜说:应该像天地宁静自然地运转,日月照耀,而四季运行,像昼夜自有常规,云行而雨润万物一般。
4.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尧说:我纷扰多事了。你,合于天地;我,则合于人间。
5.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天地,自古以来最为伟大,黄帝、尧、舜都同赞美。所以,古代统治天下之人,怎样行事呢?效法天地而已。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三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