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的饮酒艺术

一、各类酒的饮用方法

人工酿酒出现后,酒的饮用方式不断增多,花样百出。古人常有人随性而饮,他们饮酒的处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闹市之肆。曾有人在漆黑一片的夜晚中饮酒,称之为“鬼饮”;有人在树梢上饮酒,称之为“鹤饮”;有人在月下独酌,称之为“独饮”;有人读史书击节而饮,称之为“痛饮”等;其他如在山水游览观光中饮酒,分别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的称谓。

(一)黄酒的饮用方法

黄酒的饮用方法有很多,而不同的饮用方法又有不同的作用。

1.热饮

热饮(hot drink)是最常见的一种黄酒饮用方法。由于醛、醚等有机化合物的沸点较低(一般在20~35℃),这些微量有机物加热后会迅速挥发,进而能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而且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会随温度升高而蒸腾,使酒的香味更加浓郁。温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古代用注子和注碗,注碗中放入热水,注子中盛酒后,放在注碗中烫热,而近代多用锡制酒壶盛酒,放在锅内温酒);二是,隔火加热。通常热酒温度以50℃左右为宜,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38℃左右。温度太高,饮后伤肺,加热时间过长会使酒精挥发过多,从而导致酒味偏谈。这也是黄酒的传统饮法,尤其是在冬天更盛行温饮。

2.冷饮

目前,在年轻人中盛行冰镇黄酒或加冰块的喝法,称之为冷饮(cold drink)。将黄酒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时或再在杯中放几块冰,也可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话梅、柠檬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等。尤其在夏天,有消暑、促进消化的功效。

3.其他饮法

将黄酒加热至50℃左右,加一个生鸡蛋,快速搅拌至酒液呈乳白色,俗称“蛋水酒”,其营养价值丰富;或向黄酒中加入姜丝和白糖,对其微加热,待到吃螃蟹时同饮,能解腥驱寒;或将桂花洗干净,将其加入黄酒中密封,并放于冰箱中一周,取出饮用,其香气馥郁;或用黄酒煮鸡,香甜爽口,补气补肾,最适合产妇饮用。

4.佐餐饮用

黄酒的配餐也很讲究。以绍兴老酒为例,通常干型的状元红酒,宜配蔬菜类(greengrocery)、海蜇皮(sea blubber skin)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meat)、大闸蟹(hairy crab);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poultry class);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sugar beet)。

黄酒还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调味品之一,具有祛腥、解腻、增香的功效。人们都喜欢用黄酒作为佐料。

(1)烹制荤菜时,特别是羊肉、鱼类,应向其加入适量的黄酒,能使造成腥膻味的物质如三甲胺(trimethylamine)、氨基醛(amido aldehyde)溶解于热酒精中,随着酒精挥发而被带走。黄酒的酯香、醇香能与菜肴的香气达到十分和谐的状态,不仅能为菜肴增香,而且还能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把食物固有的香气诱发出来,使菜肴更加美味。

(2)黄酒中的多种多糖类物质和维生素,用于烹饪时能增添鲜味,使菜肴更具芳香浓郁的滋味。

(3)烹饪时,调入的黄酒能渗透到肉、蛋、禽类等食物的组织内部,使食物中微量的有机物质被溶解出来,从而令菜肴更加可口。

有人在烹饪中喜欢用啤酒代替调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啤酒的酒精浓度在3%~5%,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二氧化碳气体,这种二氧化碳气体挥发性高,尤其是受热之后更高。如果烹调时向菜里加入啤酒,酒精在溶解腥膻味之前就已挥发,达不到祛腥除腻的效果。也有人认为白酒的香气味道更好,为此取而代替调料,其实这样的方法也是不对的。白酒的酒精浓度一般至少在20%以上,酒精中的主要成分乙醇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挥发性。如果在烹调菜肴的时候,用酒精含量过高的白酒就会破坏菜肴的原味。

黄酒酒精含量适中,营养丰富,口味大众化,有人甚至将它列为营养饮料酒,比较适合日常饮用。有诗云:“黄酒不伤身,微醉如酒神,品自香中来,天地皆入樽”,这实际上就是在赞赏饮用黄酒的好处。但黄酒虽好,多喝无益,建议每天饮用量以不超过400mL为宜。中医理论认为:气郁瘀血体质的人适宜饮用黄酒;而湿热阳虚体质者不适宜饮用黄酒。

(二)葡萄酒的饮用方法

葡萄酒一般是在餐桌上饮用的,故常称为佐餐酒(table wines)。葡萄酒的品种众多,不同的葡萄酒有不同的饮用方法,一般应注意如下事宜。

1.注意酒的温度

香槟酒9~10℃,干白葡萄酒10~11℃,白甜葡萄酒13~15℃,干红葡萄酒16~18℃,红甜葡萄酒18℃,桃红葡萄酒12~14℃。在冰箱中存放的葡萄酒取出后应缓慢加温后再饮用。

2.注意饮用的顺序

一般应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先上新鲜葡萄酒,再上陈酿葡萄酒;先上淡味葡萄酒,后上醇厚葡萄酒;先上不带甜味的干酒,后上甜酒。

3.注意与饮食的搭配

合理的饮食搭配主要是不让酒的风味掩盖菜肴的风味,也不让菜肴的风味抹杀酒的风味,从而达到两者平衡协调,同时兼顾消化营养的最佳效果。一般来说,进食油腻的食物适合配饮红葡萄酒,进食海鲜类食物适合配饮白葡萄酒。几种主要菜肴的葡萄酒搭配方法如下。

(1)肉类(meat):①牛肉、羊肉、鸭肉、鹌鹑肉,适合搭配浓味的红葡萄酒。②猪肉类宜搭配淡味的干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③鸡肉类通常搭配白葡萄酒。如果是烤鸡,可以搭配白葡萄酒;如果是丰富酱料做出来的鸡肉,可以搭配红葡萄酒。④野味肉类如鹿肉、野牛肉、袋鼠肉等,最适合搭配口感辛辣的红葡萄酒。

(2)鱼与海鲜类(fish ang seafoods):适合搭配干白葡萄酒,而炖鱼则最适合搭配红葡萄酒。

(3)奶酪(cheese):硬奶酪最好搭配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软奶酪则适合搭配干白葡萄酒;蓝奶酪的最佳搭配是甜型葡萄酒。

(4)辛辣食物(spicy food):与甜白葡萄酒搭配是辛辣食物的不二选择。

(5)酸土豆(sour potato):对于以酸土豆为基础的菜肴如比萨饼、意大利式面条,红葡萄酒是很好的搭配。

(6)甜品(dessert):喝葡萄酒一般不宜配甜食。如需要,则甜葡萄酒是甜品的绝配,不过前提是葡萄酒要比甜品更甜。

(三)白酒的饮用方法

与前两种酒相比,白酒的饮用方法相对比较随意。但对著名白酒的饮用方法还是有讲究的,正所谓“一看二闻三尝”,不仅要知晓看色、闻香的要点,更是要懂得品尝,其中都蕴含着学问。舌尖对甜味敏感,两侧对酸味敏感,舌后部对苦涩味敏感,整个口腔和喉头对辛辣味敏感;所以,品饮白酒应浅啜,让酒在舌中滋润和匀,使其充分感受到白酒的甜、绵、软、净、香。

少量饮用白酒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抵御寒冷,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但若饮用过量,则会刺激胃黏膜,不利于消化。轻者会表现出过度兴奋、皮肤充血、意识模糊,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等症状;重者会出现知觉丧失,并可能因酒精中毒而死亡。长期饮酒还可能引起肝硬化、神经系统疾病。

(四)啤酒的饮用方法

1.啤酒温度

啤酒的饮用温度以10~15℃为宜。如果温度太高,则其中的苦涩味突出,二氧化碳容易被释放出来,这也会影响其风味。

夏天喝冰啤酒是人们常用的饮用方法(第一台冰箱的诞生就是用来冰冻啤酒的)。啤酒在冰箱中只能直放,也不能冰镇太久,否则会使啤酒气泡消失,酒液浑浊,失去原有的香味;同时也不能将酒厂刚运到的啤酒立即打开饮用,否则会因气泡太多,使酒外溢。

2.酒杯的讲究

宜选厚壁、深腹、窄口的玻璃杯,以保持酒的泡沫和酒香,便于观察酒液色泽和升泡现象。酒杯容量以200~300mL为宜。酒杯在喝啤酒前必须洗干净,在夏天喝啤酒时,将酒杯放在冰箱中冰冻一段时间可使酒杯外面产生一层薄霜,当再取出注酒饮用时,会感到有一股别致的风味。

3.注意倒酒方式

倒啤酒是一门艺术,应先在酒杯中注入1/3的啤酒,使其产生一层洁白的泡沫,再把杯子倾斜成一定角度,缓慢把酒注满。斟酒时速度不能太快,尽量使细细的泡沫成奶酪状高高隆起,杯中啤酒与泡沫的比例一般为8∶2最为合适。酒瓶开启后最好一次倒完,多次倒酒会导致泡沫消失,而泡沫有防止酒香和二氧化碳溢出的作用。

4.特殊的饮用方式

从健康角度来讲,一般提倡“适量饮酒”及“细品慢饮”,但饮酒要“因人因酒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酒量,不同种类的酒也需不同的饮用方式。啤酒一般不宜放置太久,饮用时应在泡沫和酒的分界处大口畅饮,快速喝完。其与如下几方面的原因有关:①啤酒的醇香和麦芽香刚刚倒入杯中是很浓郁的,若时间放长,则香气很容易挥发掉。②啤酒刚倒入杯中时,有细腻洁白的泡沫,它能减少啤酒花的苦味,并能减轻酒精对人体的刺激。③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倒入杯中时,能从杯底升起一串串很好看的二氧化碳泡沫。酒内含有的这些二氧化碳被饮入口中后,因有麻辣刺激感,而令人有一种爽快的感觉。上述口感及二氧化碳泡沫的刺激感,有增进消化、改善食欲的功能,尤其是在大口喝进啤酒后,容易打嗝,这就给人有了一种舒适、凉爽的感觉。④夏天喝啤酒时,若啤酒倒在杯内的时间过长,其酒温必然升高,酒香就会产生异味,而使苦味突出,失去爽快的感觉。因此,啤酒适宜快喝,大口大口地喝,若时间过长,则不仅口感缺失,且很有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五)药酒的饮用方法

治疗性药酒必须有明确的适应证状、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禁忌证的严格规定,一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

药酒以饭前温饮为佳,便于药物迅速吸收,较快发挥保健或治疗作用,除滋补性药酒外,一般不宜佐餐饮用。饮用药酒还必须注意饮用禁忌,用量不宜过多,应根据各人对酒的耐受力而定。一般每次饮用10~30mL,每日早、晚各饮用1次。

饮用时应避免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交叉饮用。用于治疗的药酒应在病情症愈后即刻中止,不宜长期饮用。

二、酒具

早期的酒具(drinking vessel)指制酒、盛酒、饮酒的器具,现仅指盛酒、饮酒的器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和造型等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产生了种类繁多的酒具。天然材料的酒具如木竹制品、兽角、海螺、葫芦等;金属酒器如青铜酒具、金银酒具、锡制酒具、铝制酒具、不锈钢酒具等;其他如陶制酒具、漆制酒具、瓷制酒具、景泰蓝酒具、玻璃酒具、玉器、水晶制品、袋装塑料软包装、纸包装容器等。

(一)盛酒类容器

盛酒类容器(wine container)有尊、壶、觚、卣、皿、鉴、瓮、瓿、彝等,每一种酒具都有多种造型,有普通型、动物造型如牛尊、犀尊、羊尊、虎尊等。尊,今作樽,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具有敞口、高颈、方腹或圆腹、圈足的特点。

(二)煮(温)酒器

煮(温)酒器(warm wine)有爵、盉(古代盛酒用的器皿,形状像壶,有三足或四足)等。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用来温酒的酒器,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

(三)饮酒类酒具

1.觥

古代用兽角做的一种饮酒器皿。

2.觞

古代喝酒用的器皿。

3.杯

一种从古至今仍在使用的饮酒器皿,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见于新石器时代。杯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一般容积不大,大多是直口或敞口的,口沿直径与杯高基本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根据制作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质杯、不锈钢杯等。

三、酒中情趣

酒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围绕酒产生的酒德、酒礼、酒令等,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饮酒的情趣(wine taste)也变得多姿多彩。

(一)饮酒之道

1.酒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十分讲究礼仪。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儒家文化中“六艺”的社会性教育以礼为首。由于中国地域广,民族多,礼仪与习俗十分复杂,但其中有几条是共通的。

(1)未饮先酹酒:“酹”字是指将酒洒于地,表示祭奠。

(2)应中应干杯:端酒敬酒时讲究“先干为敬”,受敬者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否则要罚酒。

(3)斟酒(pour):一般来说,酒水应当在饮用前先斟入酒杯,主人有时为了表达对来宾的敬重友好,会亲自为客人斟酒。如果要显示酒的珍贵,应该当场启封。斟酒时要注意:要面面俱到,一视同仁;要注意顺序;斟酒需要适量,白酒与啤酒均可以斟满,而其他洋酒则无此讲究;除主人与侍者外,其他宾客一般不宜自行为他人斟酒。而来宾在斟酒时应注意:如果是侍者斟酒,勿忘道谢,但不必拿起酒杯;如果是主人亲自斟酒,则必须端起酒杯致谢,必要时还需起身站立或欠身点头为礼;在中餐宴会上,也可回敬“叩指礼”,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它表示在向对方致敬致谢。

(4)敬酒(toast):也称祝酒,它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主人向来宾提议,为了某事而饮酒。在敬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之词。有时还要发表郑重其事的祝酒词。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过程中进行,频频举杯祝酒,会使现场氛围热烈而欢快;正式的祝酒词则应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一般最适合在宾主入席后、用餐前开始,有时也可以在吃过主菜之后、甜品上桌之前进行。祝酒词内容越短越好,避免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在敬酒或致辞时,其他在场者应一律停止用餐或饮酒,面向主方洗耳恭听。

(5)干杯(cheers):是指饮酒时,特别是祝酒、敬酒时,以某种方式,劝说他人或是建议对方与自己同时喝干杯中的酒,称为干杯。有时干杯者相互之间要碰一下酒杯,故又叫碰杯。干杯前需有人率先提议,提议干杯者,可以是祝酒词的主人、主宾或是在场任何的饮酒之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其酒杯,面含微笑,目视他人口颂祝福之词,一干而尽。在西餐礼仪中,祝福干杯讲究只用香槟酒,而均不可用啤酒或其他葡萄酒充数。饮香槟酒干杯时,应以饮去一半杯中之酒为宜。

2.酒德

酒德(drinking manner)是指饮酒的应有规范和酒后的风度。合度者有德,失态者无德,恶趣者更无德。“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在《尚书·酒诰》中提到“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及“禁沉酒”(禁止饮酒过度)。饮酒者应有德行,中国古代儒家并不反对饮酒,认为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客是德行,但反对狂饮烂醉。提倡应遵行的规范:量力而行、节制有度、不能强劝。

3.酒境

酒境(wine exit)是指饮酒追求的一种境界,包括饮酒、环境、时令、情致等的取向和选择以及饮酒后的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饮酒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获得的各种心理感受和“斗酒诗百篇”的效果以及“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心理认同。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为源头。他们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等。这种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及利禄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魏晋名士,有中国第一“醉鬼”之称的刘伶在《酒德颂》中言:“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枕麹籍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超脱”的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极致体现。这种精神在文艺作品《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梁山好汉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提到饮酒的两种境界,是许多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即:“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指饮酒能“忘忧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指饮酒能“心安傲世”。

(二)酒令、酒联

饮酒行令(drinking game)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是汉族民间游戏之一。它既是一种烘托、融洽饮酒气氛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斗智斗巧、提高宴饮品位的文化艺术。内容通常涉及诗歌、谜语、对联、投壶、舞蹈、下棋、游戏、猜拳、成语、典故、人名、书名、花名、药名等文化方面的知识。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它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

1.雅令

雅令(accor)又称为文字令,如说诗令、拆字令。

2.通令

通令(general order)的行令方法主要有掷骰、抽签、划拳、猜数、击鼓、传花等。

3.筹令

筹令(to raise)是指把酒令写在酒筹上,抽到酒筹的人依照酒筹上酒令的规定饮酒。如名士美人令、觥筹交错令、捉曹操令等。

4.酒联

酒联(wine couplet)是与酿酒、饮酒、用酒、酒具直接相关的对联,是饮酒行为与文学艺术的有机融合。按内容可分为赞酒对联、酒楼对联、节俗对联、婚喜对联、祝寿对联、哀挽对联、名胜对联、劝戒酒对联等。历史上优秀的对联不仅言简意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形式灵活、雅俗共赏,且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知识。

(三)酒与诗词书画

1.酒诗、酒词

中国酒文化的特色之一是诗词与酒的不解之缘,词增酒趣,酒扬诗魂;有酒必有词,无酒不成诗;酒激发诗的灵感,词增添酒的神韵。

《诗经》305篇作品中有40多首与酒有关。诗人词客大多是“饮君子,酒醉自吐胸中墨”,在一定条件下,酒成了胆略、才智和艺术创造力的催化剂。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无酒不欢,著有《饮酒诗二十首》。魏武帝曹操的乐府诗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再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全是一群嗜酒族,其中,阮籍以酒避祸,嵇康借酒佯狂,刘伶作酒德颂以讽刺世事。南北朝时的鲍照爱酒惜酒,狂歌“但愿樽中酒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会须一饮三百杯,千金散尽还复来”,被称为“诗仙、醉圣”,在李白现存1500篇诗文中有关饮酒的诗作达170多首,超过16%。杜甫被称为“诗圣、少年酒豪”,但其嗜酒如命的行为却鲜为人知,从“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直到“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的诗句中可知,其对酒的喜爱程度,现存诗文1400余首,写饮酒的达300首,超过21%;白居易人称“醉司马”,自号“香山居士”,极喜以酒会友,说“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尊酒”,其有关饮酒的诗更是多达800首,其以讴歌饮酒的文章《酒功赞》,创立了“香山九老”诗酒之会。北宋范仲淹作“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在《浣溪沙》中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欧阳修曾写道:“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于钟。”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是酒中巾帼,曾作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南宋陆游曾以《醉歌》名志:“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方我饮酒时,江山入胸中……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何当呼青鸾,更驾万里风。”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写道:“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在《洞歌仙》中写道:“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在《清平乐》中写道:“若解樽前痛饮,精神便是神仙”,在《满庭芳》中写道:“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在《浣溪沙》中写道:“总把生平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

2.酒与书画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诗词如此,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书法艺术中,酒神的精神更是活泼多端。“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也是在喝醉时挥毫而作空前绝后的《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四)酒事

酒是我国灿烂辉煌文学艺术的一种灵感激发剂,酒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时中国就有“文人得酒,才气如无闸之水;武士得酒,杀敌如操刀割芥”之说,历史上有关酒的故事典故很多,不仅见诸艺术文学,也出现在各种纪实文学中。故事大多精彩生动,不可胜数,本节仅作简单介绍,即便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与佛家戒律有关而沾酒较少的《西游记》,也出现了悟空醉酒后大闹天宫的故事。

1.酒池肉林

《史记·殷本纪》记录了商朝末年纣王贪酒好色:“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以此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由于商纣王的暴政和酗酒,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2.箪醪劳师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为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越王率师伐吴,在出师前,越中百姓向勾践献上美酒,勾践将酒倒入河的上游与将士一同共饮,士兵士气大振,终于打败吴国。

3.鸿门宴

鸿门宴是指在公元前206年在秦都咸阳城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酒宴,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当时项强刘弱,但项羽属下谋士范增担心刘邦会成为西楚霸业,督促项羽杀死刘邦,故在酒宴中设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局。但刘邦属下早已识破其诡计,刘邦以强大的心理压力和恭敬无为的态度让项羽得意忘形,以为刘邦怕他而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改变了当初摆宴杀刘邦的决定。这次酒宴在秦末的楚汉战争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和刘邦汉朝政权建立的分水岭。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来形容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辞海”释义)。

4.煮酒论英雄

取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片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都,实则是对刘备有所顾虑,于是派人宴请刘备进行考验。故事提及“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两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刘备使用韬晦之计,步步退让”,当曹操说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借此脱身。

5.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晋朝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豪放不羁,常常在竹林中饮酒,其中最有名的酒徒是阮籍、嵇康和刘伶。

阮籍饮酒出常规,与人饮酒以大盆盛酒,众人围坐其周围,并用手捧酒喝,有时甚至与猪一同饮酒。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其女,阮籍借醉60天,使之无法开口,只得作罢。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记载他常随身带一酒壶,坐一鹿车,边走边饮,后跟一仆人带着挖掘工具,一旦他醉死了即就地掩埋。刘伶在《酒德颂》中称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随时带着酒杯酒壶,喝了就睡,醒来也是恍恍惚惚,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的评说,惊雷听不见,泰山看不见,不知天气冷暖,不知世间利欲感情。上述事例均反映了晋朝文人的心态,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对文人的迫害严重,借酒消愁,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6.饮中八仙酒会

饮中八仙酒会是指盛唐时期八位著名人士在长安聚会酒宴,分别作诗吟唱、讴歌饮酒的盛事。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五仙苏晋:“苏晋常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筳。”

7.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故事剧情取自唐代天宝年间,杨贵妃在百花亭摆宴等候唐明皇,唐明皇却突然转驾西宫,由此贵妃失宠,独饮遣愁的故事。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后经京剧大师梅兰芳修改从外形和动作的变化来反映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该剧后来成为最著名的京戏之一。

8.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后,担心他的部下会效仿他,于是在公元961年安排了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又于公元969年,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此做法一直为其后辈沿用,因此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会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成功防止了兵变,但却削弱了战斗力,使其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此外,古代文学作品中诸如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林冲雪夜上梁山,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将酒与武将的神勇演绎得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赵军飞 应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