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色彩符号的基本类型

色彩符号根据主题、环境、情景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色彩符号特征(见图2.3)。如标识性色彩符号主要用于政治宣示、文化传承与交流、环境色彩、交通信号以及企业色彩形象识别中。象征性色彩符号是被广泛应用的符号,如应用在服饰配色、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陈设以及民俗色彩中。意象性色彩符号多用于艺术设计的作品中,这种色彩意象极容易引起旁观者的心理联想,产生丰富的色彩意味。形象性色彩符号与标识性色彩符号有所交叉,但意义区间不尽相同,使用范围也有所差别。审美性色彩符号则更多是在艺术设计、时尚领域应用。

图2.3 色彩符号分类

一、标识性色彩符号

标识性是色彩符号最早的功能之一。在远古时期,人类经常以彩色的矿石颜料或植物颜色做标识,将这种标识作为一种识别或者警示。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古人类定居的时间和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运用某一色彩作为标识的行为越来越广泛,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族裔或部落间通用的符号。这种符号刚开始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辨识行为,或者是一种区域间用于交流或警示的符号。发展到后期,就会形成一种部落的图腾符号。这种图腾符号自然会附着固定的色彩以作为部落间标识,并逐步演变成一种色彩信仰。当国家机器出现后,色彩符号被纳入国家制度范畴,形成标识性较强的色彩等级符号。如在古代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设有其专属纹样及规定色彩。中国皇帝服装的颜色、官服的色彩制度等,是具有很强秩序性的色彩,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在西方国家,在举行婚礼时新娘要穿洁白的婚礼服,代表爱情的纯洁;参加丧礼时要穿黑色,代表哀伤。这些都带有较强的标识性。在宗教信仰中,色彩也带有明确的标识性,如佛教文化的五色经幡、基督教义中的色彩规定,都是带有标识性的色彩符号。中国的道教采用黑白色作为其标识性色彩符号,带有明确的指示性,标明道家特有的色彩观,以及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的审美观。色彩符号的这种标识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被弱化,而是在被充分放大。最典型的,用于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用于气象预报的“黄色预警”、“橙色预警”,还有“红色火警”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公众符号。

二、形象性色彩符号

色彩的标示性符号与国家文化战略或者现代企划结合以后,成为典型的形象性色彩符号,也成为国家文化传播和企业发展的强有力工具。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国家国旗的颜色都是其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如英国国旗和美国国旗的色彩组合非常接近,都是由红、蓝、白三色组成,虽然其图形及设色的象征含义各不相同,但其整体的色彩形象比较相似,代表其价值观在内在方面的联系。形象性色彩符号在其他政治载体上也有所体现。如美国白宫已经成为美国政体的象征符号。

世界各国著名政党一般也有代表自身形象的色彩。英国几个主要政党都有其形象色。例如2015年5月7日,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对面的“伦敦眼”为2015年英国大选亮灯,红色代表英国工党,蓝色代表保守党,紫色代表英国独立党,黄色代表自由民主党。

美国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标识色为红色和蓝色。但在历史上曾经交互使用。如美国内战时期,代表北方共和党的标识色是蓝色。2000年以后,这种颜色标识被确定下来,红色代表共和党,蓝色代表民主党。除红蓝之争外,还有部分选民有所摇摆,如紫红的是倾向于共和党,淡蓝色是倾向于民主党。还有一些属于第三党。

对于一个民族或者族裔来说,在长期的民俗传续中,都会形成自身的色彩认知和色彩审美,并进一步延伸为对色彩的喜好和禁忌。如汉族人整体上会有一个色彩观,也会形成一些民众喜闻乐见的色彩形象,如婚礼的红双喜、过年时的红色春联、端午节的五色丝线等。但是,同一个民族的色彩认知并不完全相同。因为风俗是以区域为主形成的。俗话说,十里不同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此类推,其他民族也是一样。如回族对于绿色、藏族对于白色、壮族对于黑色等,都有着很深的本民族情结。

三、记叙性色彩符号

记叙性色彩符号一般来说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传续下来,带有一些民族秘语的色彩。因此,记叙性色彩符号一般不以表象为意,更不是以美观不美观为尺度,而是以其民族传续中规定的含义为准。如我国的纳西族是一个尚黑的多氏民族。追溯其尚黑的原因,包括远古时期本民族的图腾色、以黑命名本族之缘起、以黑作为族标和主要服色。白庚胜认为,“纳西语中的黑除本义黑色外,还可引申出高、大、辽阔、美、深等积极性的意义。”白庚胜.纳西族色彩文化功能研究[J].民族艺术,2001(6):88.这种引申出来的意义使黑色在纳西族具有记述传承的性质。与纳西族一样尚黑的民族还有很多,如彝族、壮族、苗族、蒙古族、藏族,包括汉族的某些领域如道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尚黑习俗。但是,如果深入研究,每一个民族对黑色喜欢、接受的程度,或者说黑色在其民族文化传承中所占有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崇尚黑色,他们以黑色为美,以黑色为贵,以黑色作为本民族吉祥色和护佑之色。对这些民族而言,“黑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色彩,而是通过这种色彩语言传达了该民族的某些信息,表现了该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王春玲.解读西南少数民族崇尚的色彩语言——黑[J].贵州民族研究,2007(5):41.。朱净宇认为:“色彩在少数民族社会中是作为一种民族风俗习惯出现的,是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全身浸透了普通语言和行为不便或不能表达的意义。”朱净宇,李家泉.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揭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0.西南少数民族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因为族裔、文化、信仰等原因,把黑色与其种族发展的关键节点联系起来,从而使黑色具有某一种特殊的或者神秘的符号感。如远古人类经过反复观察,发现黑色与火、与熟食、与健康的肤色有着直接的联系,于是健康的、纯净的黑色或者黑色的器物便成为吉祥符号,或者成为大家所公认的一种美。因此人们常常有意识地通过吸烟、涂抹等把牙齿、皮肤变为黑色。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黑色并不是单一的黑色,而只是暗色,如在彝族语系中,与黑色较接近的深青、深蓝、墨绿等都被称作黑。

中国古代对颜色运用的目的标识性很强。有关史料记载以黄帝为始。黄帝是其部落首领,号“有熊”。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皇帝。”故其尚黄色。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认为,黄熊是其部落崇拜的图腾,故尚黄。其根据是《史记·夏本纪》曾有黄帝之曾孙鲧(gǔn)死后化黄熊之说,因此崇尚黄色成为其民俗。神农氏被称为炎帝,尚赤。据《史记·正义》记载,炎帝之母任姒(sì)“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而崇尚红色。神农氏在中国文化中是农耕之神,品德高尚,为救族群于病难之中,身体力行遍尝百草。其部落图腾有可能是传说中的龙图腾。因此神农氏“人面龙颜”。第二种炎帝尚赤的传说:据《春秋合诚图》记载,“赤龙与庆都会,有娠,而生尧”,神龙之色为赤。第三种炎帝尚赤的传说:据《帝尧碑》载,神农所生之魅“有翼火之精”,有火图腾的痕迹。之所以把这一类的记载称为传说,因为其文本来历及故事梗概多属于历史推演,截至目前,还没有纯粹的史料能够证明此类传说。只不过有一点基本可以认同,炎帝尚赤的说法与其部落图腾崇拜相关。

少昊崇尚白色。据《拾遗记》记载:神童“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与皇娥生少昊。杨建吾认为,这种白色崇拜有古羌、狄民族中石图腾神话的痕迹,此处之石是“白石”。杨建吾.中国民间色彩民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21.

颛顼(zhuān xū)尚黑。其传说有三。一为《河图握矩记》,称其“感瑶光而生。”二为《诗含神雾》称,颛顼之母“是为河女⋯ ⋯感瑶光而于幽防,而生颛顼”。三为《拾遗记》称“昌意出河滨,遇黑龙负玄玉图,时有一老叟,谓昌意云:‘生子必协水得而王。’至十年,颛顼生,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象。”这些传说为颛顼尚黑的说法提供了解释。

《韩非子·十过》载:“舜禅天下,而传于禹。禹作为祭器,黑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说明黑色和红色是当时比较推崇的颜色。《易·系词》载:黄帝、舜“垂衣而治天下”。上衣用玄色,取意黎明之前的天色。下裳取意大地之色,称之为“”。

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中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大约四千多年前,大禹传位于儿子启,打破了原始部落联盟时期的“禅让制”,成为一个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奴隶社会。不过多数史料认为,夏朝时期仍然是多部落联盟国家。

夏朝时期的染色技术已经较之以前有较大提升。《尚书·益稷》载“施五彩彰施于五彩,作服”。夏朝时期的国人已经学会用蓝草染出靛色,掌握了多种矿物质颜料的采集和使用技术。当时经常使用的颜色有红、黑、黄、紫、蓝、绿等。夏朝直接继承了颛顼时期的尚黑习俗,并且将其用在官服、祭器等方面。《尚书·大传》记载: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坦为朔。夏朝时期,祭器的油漆是黑外红内,祭祀的三牲也是以全身黑色为上,供祭祀的太庙称为“玄堂”,祭祀的黑色羊称为“夏羊”。据《尔雅·释畜·郑疏载》载:夏朝时期已经建立起以黑色为主、比较完备的服色制度,包括夏王朝用的车马、旌旗、衣服等都以黑色为主。《据礼记·檀弓》载,“夏后氏尚黑,大师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从这些国家大事件中的选色看,夏朝尚黑的习俗已经非常明显。

除了黑色之外,夏代的考古遗物中也有相当数量的红色和白色。在山西陶寺夏朝遗址所发掘的衣服,上衣为白色,下衣为灰色。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朝遗址中发现的出土织物为红色。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商代大墓中发现的雕花木器是朱漆。从这些史料看,夏朝时期的色彩认同除了黑色之外应该还有红色和白色。

商朝时期与夏朝的用色习惯有些类似。在山东滕州一座商墓中发现的一块丝织物,呈现出黑、红、白三色。1973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现的漆器残片为朱地黑花。在该遗址中还发现有呈红黑两色的衣服。另外,在北京刘家河遗址、河南殷墟权贵墓、妇好墓遗址中出土的织物大多是黑色和红色,部分有黄色、白色等。有些学者认为,在商代的遗物中,一般贵族墓中发现的丝织物有黄、白色相见的纹样,同时有用黑色线织出或者绘出兽面纹样。而在地位较低的墓中发现的织物则是黑色或素色。在河南洛阳下瑶村殷商墓发现的丝织帐幔,花色为红条纹上有黑色、白色线条,说明当时无论是丝织或者是染色都有进步。

从文化态势看,殷商时期的色彩观与宇宙观建立起了某种关系。如祭祀时,采用占卜的形式选择三牲颜色。在商朝时期的祭祀文化中,颜色已经具有较为固定的象征含义,如求雨、祭方、祭天时会选择具有与主题对应的颜色的动物作为祭牲。这可能是中国五色五行学说开始兴起的痕迹。

周朝是我国大兴礼制的时期。对颜料的研制和应用也较前代有明显的进步,已经建有染色的专门机构,有专业从事染织的人员。

除了染色之外,周朝国君冕服的十二章纹已经开始运用刺绣工艺,金文中有“衮衣赤乌”、“玄衣带束”的描述。当时礼服的颜色主要通过采用染色、彩绘、刺绣等方法实现。

《礼记·名堂位》记载,“周人尚赤”。孔颖达的正义引《礼纬·稽征》记载,“天命以赤,故周有赤雀衔书”。周朝的旌旗为“大赤”,祭牲的颜色也以赤色为尊。如《尚书·洛诰》记载周成王在都城洛邑祭岁:“文王骍(xī ng)牛一,武王骍牛一。”《礼记·檀弓》记载,周人祭祀时“牲用骍”,郑玄注释为“骍,赤类”。其他文献,如《诗经》中,对周人服饰的描述中有祭祀用的三牲“骍牡”字样。在描述周人的着装时,红色的分量较之其他颜色要重一些,如红色毳衣、兵器上装饰的红色羽毛或者红色丝绒、少女戴红色的配饰等。除红色之外,还使用丹、赭、朱等词形容周人的服饰、面色等。这些说明了周朝在政治和民俗中对红色的使用情况。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已经比较健全,服色制度也已经比较清晰,尤其是周天子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对其祭服的颜色和款式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时,祭服颜色的象征含义已经非常明显。据《吕氏春秋》记载,周天子一年的祭祀活动按四季、五方、五帝展开。其中,春天属木,乃万物复苏之季。主神有东方天帝太昊(青帝)、春神句芒等。立春之日,周天子率百官身着青色服饰、戴青色玉佩,坐青色马车,配青色旌旗,备黑色牲,到东郊祭祀,迎接青帝及春神句芒,祈求春天生机勃发、万物竞生。夏季属火,万物生长。主神有南方天帝炎帝(赤帝)、夏神祝融。立夏之日,周天子率百官身着赤色祭服在南郊迎夏,戴赤色玉佩,坐红色的马车,配纯色马,备红色牲,到南郊祭拜赤帝及夏神祝融,祈愿夏天万物茁壮生长,到秋天能有一个好收成。秋天属金,万物成熟,乃收获之季。主神有西方天帝(白帝)少昊、秋神蓐收。立秋之日,周天子率百官身着白色祭服在西郊迎秋,白车、白马、白旗,备白色牲,祭拜白帝少昊,品尝新粮,庆祝丰收。冬天属水,万物凋零,收藏蛰伏。主神有颛顼、冬神玄冥。至立冬之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身着黑色服饰,黑旗、黑车、黑马,备黑色牲,在北郊迎接北方天帝颛顼(黑帝)和冬神玄冥,祭奠战死的英烈,抚恤其家中弱小。

周朝另一个比较完备的是服色制度。按照周朝礼制,根据官服等级及场合制定相应的服装色调。据《周易·困卦》记载:第一等官服色彩为“朱芾”配“葱珩”,级别为公爵等执政大臣;第二等官服色彩为赤芾,级别相当于卿以及诸侯;第三等色彩是“赤黼市”,是赐予大夫的;第四等色彩是黑市和素黄,是赐予司工、司辅等级别的官员;第五等色彩是叔市金黄,即白色或者黄色的玉。同时,又针对上朝、出兵、出使、狩猎等场合的服色进行了具体规定。此时民间婚嫁、丧葬已经有了较为通用的服色习俗。对在传统的五礼祭祀活动中的服色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朱色、黑色是较为高贵的颜色。如《尚书大传·帝诰》载:“天子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玄端指黑色的礼服。天子冕服为“上玄下黄”,其冠冕、色彩及十二彰纹都有象征含义。在商朝时期,深衣服制已经形成。深衣结构为上衣下裳,上衣象征天,服色采用天未明时的玄(黑)色;下裳象征地,服色选用黄色。腰间腹前垂下的那块红色的装饰布料叫“赤带”,多是当朝天子赏赐,是商朝时期贵族身份的标志。秦朝时期取五行中的水色为主色,以能克周朝的赤色。汉朝时期为能克水,则取五行之土的黄色为国色。以后黄色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王朝的专用色。从以上天子服色以及各级官服穿戴规定看,周朝时期已经把色彩和五方、五色、四季以及官品等级结合起来,色彩被赋予了鲜明的符号性。与此同时,因为色彩与服饰、环境结合以后,有了明确的象征含义。如在祭祀时,纯色牲祭物比杂色牲祭物地位高,纯赤色、纯白色、纯黑色又处于纯色牲祭物的最上端,表达诚意的程度也最高。

五色体系是中国色彩符号化的典型。中国自古有尚五之俗。周代统治者根据需要,结合古代神话传说和中国祭方之俗创建五色体系。五色体系涵盖五方、五行、五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色彩体系。周朝以后,经过秦、汉等朝代的建设,建立起完备的五行色彩学体系。

周跃西曾对五色色彩体系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如图2.5所示,“五行说”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的色彩是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赤、土为黄,对应的五行方位是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央,这样就有了第一组五行环图式,并生第二组五行环图式。在第二组五行环图式中,五行相生、相克,从而产生了第三组五行色彩环图式。这解释了中国特有的五行色彩学诞生的原理。周跃西.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J].美术,2003(11):124—127.

图2.5 五行色彩示意图周跃西.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J].美术,2003(11):124—127.

中国五色体系是色彩和政治、文化融为一体的典型案例。最为突出的是周朝统治者把五色和国家礼制结合在一起。周朝推崇礼制,凡事不能越礼。正色、正律成为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国家统治者,上至国君,下至一般百姓,以什么身份、在什么环境、行什么事都有清晰的色彩规定,这象征着国家运行的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乱了秩序。春秋战国之后,礼崩乐坏,对色彩的规定也出现崩塌,以至于出现在服色或者其他环境中用色不合规范的情况。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认同五行色彩相生相克的理论,继续推行五色制度。因为周朝时期尚红,红属火,因此,秦朝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选择黑色作为国色。基于这种思维,秦朝祭祀之礼,皇帝服制、车辆、旌旗等都是以黑色为主。当然,秦朝尚黑的习惯也与其民族发展有关,如《诗经》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描述。同样道理,汉朝建立之后,也是按照五行理论寻找能够克制黑色的颜色。因为土能克水,土对应的是黄色,因此,汉朝的礼制是以黄色为主。

“周人尚赤”的学说是以儒家为主创建的,是夏、商、周三代礼制文化解释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个命题与另外两个色彩命题“后氏尚黑”和“殷人尚白”一起构成对夏、商、周三代礼制文化发展进程的整体印象。

也有一些学者对“周人尚赤”的说法提出质疑。如胡新生认为“战国时代以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惯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胡新生.“周人尚赤”的历史考察[J].美术,2005(2):91—97.以其论据为儒家“周人尚赤”的论证基础比较牵强。秦汉时期的学者对五行理论的一些补充,有一些演绎的成分。其实真正将颜色崇尚作为当朝典制的是以秦朝为始,在此之前还没有形成与“秦尚黑”类似的色彩制度。

秦汉时期,因为政治需要,把五色体系与统治制度结合,形成初步的色彩礼仪制度。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五色礼制在建筑、冕服中出现。也有学者站在不同视角对五行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学说提出质疑。但其争议之处是五行学说的形成过程,或者是真正把色彩纳入礼制文化的时间节点。从这个角度看,五行学说中把色彩作为政治或礼制文化的一种符号,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建构中,色彩的符号性逐渐被固定下来。如神圣的明黄色与皇家威严、金瓦红墙的宫廷富贵、紫气东来的期盼、蓝衫紫袍的比对,甚至于金榜题名、洞房红烛都成为极具象征意味的颜色符号。

在西方文化的进程中,色彩符号也存在于各类文化体系中。基督教中群青色、普紫色以及传说中的胭脂红都是鲜明的等级符号。如在西方的宗教图画中,当圣母是画面核心时,圣母常常穿胭脂红颜色的衣服,但当圣母和基督同在一个画面时,基督身着红色,圣母只能穿群青色服饰。

四、象征性色彩符号

从思维模式看,象征思维以具体物象为基础。象征思维的内容以及过程都绕不开“象”这个环节。事实上,每一类“象”中都含有其特定的思想或者情感。“象”是事物形象的外显形态,也是某一符号表情达意的基础支撑。因此,象征思维被称为有象的思维。

象征揭示的重点在于事物间语义的关联及内在映射。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从象征视角解读某些抽象概念以及具体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色彩的认知规律看,人类对色彩符号的认知把握,也是习惯以自身的色彩感觉构筑情感,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语义。这种认知有感性层面,也有心理层面。一般来说,人类儿童时期的色彩认知与色彩联想相关较多。如婴幼儿时期主要靠形象记忆,看到红色会联想到红旗、红太阳、火焰红、红苹果等。识记黄色会自然和香蕉、杏、菊花等相关。同样道理,一想到懒,会想到懒狗熊,一想起红萝卜会想到小白兔等,都是相关性记忆的例子。成人以后的色彩识别仍然会受到其人生体验、阅历和记忆的影响,也与其知识修养、年龄身份、性别爱好等相关。色彩联想一般来自于人类日常生活或者工作时留下的体验,这些体验经过多次重复后会形成一种类似记忆的固化,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号化的意义象征,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但是,因为这种象征性是基于体验和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固化,所以与人的成长经历和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决定了这类象征性色彩符号首先是局部、部落、区域性的传播,其次才能达到文化全景式的流通。换句话说,虽然最初人们对色彩认知和情感好恶是以个体、环境、文化层次等为主要相关的,但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符号的传播,其符意表达中的共通性会逐渐成为人类共识,成为一种稳定性和延续性的文化认同。“色彩的象征性因为既是历史积淀的人文现象,又是社会意识的符号形态。所以,其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内持有相对稳定的传承性质,并在社会行为中起到了标志与传播的双重功用。同时,又是生息在同一时空氛围中的人们共同遵循的色彩尺度。”崔唯.色彩构成[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6:63.

从象征含义的表达方式看,符义表达不仅限于事物的表象,而且更加注重符号所暗示或象征的深层意义的表达,达到以象生意,借此而言彼的目的。此处所指意象,除了事物本身的含义,还会引申到事物之外的喻指或表达。如在中国常见的鱼纹样,其符义表达包括鱼(食材)、通余音(连年有余)、欲望(生殖和繁衍),并进一步延伸到古代的生殖崇拜,体现古代人类对其种族生殖力、生命力的崇拜意识。如果把鱼纹样和具体的器物联系起来,则会形成更为丰富的符号体系,如早在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盆,就体现出鱼纹在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位置。《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朝时期的吉祥纹样有鸟、鱼之瑞。在汉代的画像石中,鱼纹多为鲤鱼,并且鲤鱼常和龙、凤纹样同处一画,形成吉祥主题,寓意生殖繁盛、多子多孙、龙驹凤雏之意。由此可见,符号的象征意义因为组合、载体、环境的不同而有多层含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引申义。

色彩的象征性一般也分为显性和隐含两类。显性一类一般容易分辨,也更容易传播,如红色象征热烈、性感、活力,绿色象征生机、生命、安全等。隐含一类的象征需要从色彩符号的文化环境去认知。如一块红色头巾,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只是好看不好看、时尚不时尚、制作工艺水平如何,但是,在苗族文化语境中,却和少女订婚与否有关。因此,从色彩寓意传承看,色彩符号只是一种标记,与色彩符号本身的好看与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文化传承、审美驱动和市场需求的多重作用下,色彩的感性印象、体验记忆与心理映射被糅合成丰富多样的性格化语义。这些性格化语义是原生态式的符号,可视为形成色彩语言的基础语义。色彩的基础语义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和外界的色彩符号表达碰撞、融合,其中相交叉的或者接近的语义表达最先得到认同,其他区域的符号则是看哪一方较为清晰、科学、易于接受,或者是哪一方传播力度大、传播方式科学,哪一方就占上风。

在色彩符号形象识别过程中引入色彩符义空间观念有较为积极的作用。“所谓色彩语义空间是指由若干语义轴组成的广义多维空间。”张寒凝.现代家具设计的色彩意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25.色彩的语义空间是为平衡色彩的科学性显示与艺术性表达而提出来的概念。在同一个语义空间中,任何一类色彩的坐标值与其语义轴上的语义值相对应。一个比较容易参考的案例是日本色立体中的色调图,根据色彩三元素的综合,以色立体剖面的形式呈现出色调图的全景。如在淡色调中的色彩,不管是什么色相,在纯度、明度、色调方面都会处于淡色调的语义空间,其传达出来的符号语义都限定于粉彩系,色彩形象轻柔、温雅、细腻,接近于女性的色彩表达。这种既直观又有定量化感觉色彩的表达方式,对于色彩表达或者色彩传播是很好的。象征符号意义的表现形式以及传播往往只突出某一点而忽略其他。同样道理,人们在接受符号的象征意义时,也是根据需要获取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而忽略或遮蔽掉其符号的其他特性。实际上,符号的符义表达根据其角度、层次或者文化语境的不同,会有多重含义。因此,许多象征性符号的含义都是朦胧的、模糊的和多义的。如在中国文化中莲花有洁身自好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在印传佛教中,莲花是智慧、佛陀的象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莲花却是指妓女或者滥交的女性。同样,桃花是春天的象征,如日本有桃花节,它也象征青春貌美的少女,艳若桃花是对女性形象美的极度褒奖,但也可以暗指女人为人轻薄,不够稳重。

经过系统梳理,笔者认为符号象征含义的形成与其母体文化有着直接的关联。每一种符号的象征意义都与民族、族群共同的生活体验息息相关。在符号形成的早期,因为共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某种符号的含义在集体无意识的行为中成为共同所指或者认同,在特定的文化圈或者生活圈中成为通行的文化符号。但是这些符号的象征含义不一定能够被其他部落或族群所理解,也就是符号的通约性还没有形成,只是部落或族群内部的符号语言。一种符号要想得到广泛的认同,必须经过展示、交流和传播。不然,这种由意境形成共识的符号可能永远处于神秘状态。至今有许多史前人类留下的岩画,如澳大利亚古岩画中的手印、古埃及金字塔中的象形符号、美洲玛雅文化中的符号等,仍然处于未知状态,成为现代人难以解读的密码。

五、审美性色彩符号

审美性色彩符号是指以单一色彩或者色彩组合呈现出的审美性色彩形象。一般来讲,色彩审美需要与具体的主题、形象、环境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特定的审美性。一块孤立的颜色表现出来的只是其色彩物质特征,这种特征随着时间、地点、主题的不同,因为人类关注的角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诉求,表现出不一样的审美特征。如一块鲜艳的红色丝绸,一般会呈现出鲜艳、醒目、有光泽的特点。但是,如果把这块红绸分别置于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则会呈现出与其环境所对应的色彩特征。如把红色放于红色调的环境中,该红色会被红色调“吃”进去;如果与紫色或橘色放在一起,会显示出富贵或者辉煌的色彩特征;如果和蓝色或者黄色放在一起,因为对比色的特质,红色显得醒目、突出,但稍显生硬;如果与其补色绿色放在一起,就会形成强烈的补色效果,使得红色和绿色都很鲜艳。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色或变调实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特征。

审美性色彩符号根据其色彩特征分为华丽、清雅、柔和、优雅、清新、知性等多种类型。在设计创意时,色彩是否华丽、朴素与色相、纯度关系较大,其次是明度。红、黄等暖色以及其他鲜艳、亮丽的色彩易产生华丽感。青色系、蓝色系中纯度高的显得华丽,纯度低的蓝色、青色与褐色系以及浑浊、灰暗的色彩具有朴素感。运用对比色相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以补色组合为最华丽。为了增加色彩的华丽感,金、银色的装饰是不可少的。高明度、呈现柔软特征的色彩组合也容易产生华丽的审美特征。如由高明度、低纯度、甜美色彩元素组成的色彩形象给人温暖、柔弱、温柔的色彩形象。白和红的配色是浪漫可爱的形象,白色、粉红色、玫瑰色的组合是幻想的形象,整体色调有一种典雅的感觉。柔软的褐色系列和橙色系列的配色是温和愉快的形象,包括温柔的、可爱的、天真烂漫的等。淡黄色、浅果绿色、淡玫瑰紫色、淡蓝色等,可营造一种略显华丽、甜美可爱的色彩形象。以高纯度、低明度的色彩元素组成的色彩形象是偏硬朗型的华贵色彩形象,如黑色基调的礼服,红紫基调、蓝紫基调、黄紫基调、紫绿基调的服装配色,既以高纯度的颜色体现了配色的华贵性,又以低纯度的色彩元素体现了硬朗、干练的色彩感觉,这类配色经常在礼服中使用。当黑色和红色搭配时,如果红色暗一点,色彩形象就向优雅高贵的方向转化,如果红色色调忧郁一点,则向华丽时尚靠近。如果红色和茶色结合,则会体现出一种更为丰富的色彩语言。如果用于室外或休闲装,则体现出一种干练、洒脱的、潇洒自如的色彩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清冷色系的色调更加深入人心,如清冷色系是现代服饰主要的色彩特征之一,清冷色调也是城市、室内外装饰的主要色调。在这些应用场合,冷而软的色彩形象比较受欢迎。如白色和水色、白色和藏青色,因是冷色而产生明朗、高尚的色彩形象,有一种单纯的感觉。白色和绿色,白色和蓝绿色是清爽的、朴实自然的,既让人感到清新,又有童话般的感觉。象牙色和藏青色、黄色和蓝色有轻便、敏捷、冷静的色彩印象,蓝绿色和紫色较容易结合,且可以产生清高的色彩形象。在欧美,以白色、淡色、灰色、蓝色等冷软色为基调的配色系列非常流行,可以给人一种现代的、清澈的色彩印象。冷而硬的色彩形象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较多。深色调的配色效果呈现冷硬的心理感觉。白色和黑色的规范性配色、白色和藏青色的配色可以产生一种冷淡的色彩印象,用黑色、灰色等可以配出冷而硬的色彩形象。颜色深暗加硬质面料的服饰,冷硬的感觉则更加突出,给人一种理智的、敏锐的、严肃的色彩印象,容易造成一种明显的距离感。用深红色、褐色、雅白色、淡黄色、藕香色、黑色、不同的灰色等可以塑造出一种古雅的、有格调的、坚硬而稳妥的色彩形象,体现出质朴、偏于保守的男性着色风格,整体色调可以是中性偏暖或中性偏冷,里边可以加进少量对比色突出重点。

在女性用品的色彩设计中,浪漫、温馨的色彩审美符号比较受欢迎。浪漫、温馨的色彩符号整体上给人以浅色调、对比柔和、干净的感觉,一般多采用粉色系,如粉紫色、粉蓝色、粉绿色、雅灰色等,与白色系一起形成典雅、幻想、柔和、甜美的色彩氛围,塑造一种柔和的、童话的、略带梦幻的色彩意境和诗化的色彩意象,如女性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女性礼服的设计等。优雅的色彩意象是以香奈儿为代表的女性高端服装品牌的典型特征。优雅是一种整体色彩形象,其中,高明度的优雅意象以高短调配色为主,色调明亮,用色纯正、明净,对比柔和,形成典雅而精致的形象。同样道理,低调的色彩组合则形成沉稳、优雅的色彩意象,中调色彩的适度配色能够创造出温柔、典雅的色彩形象。以浊色为主的色彩,如树绿色、粉紫色、亮灰色、淡蓝色、黑色、紫红色等,可以塑造多种安静的色彩形象,包括朴素的、优雅的、有情趣的、讲究的、润泽的色彩感觉,形成优雅洗练的女性形象。这类色彩形象要防止过于生硬的对比、琐碎或纤细等。用蓝灰色、灰色、嫩绿色、白色、深咖啡色、黑色等色彩元素,选择较为现代的丝绸花色,以冷调为主,采用浊色系列可以形成一种斯文的、精致的、俏丽的色彩形象。冷静的色调和简洁的花色结合在一起可以塑造出一种优雅和新潮,表达出一种高贵的色彩品格。

朴实自然的色彩形象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服饰中的家常服饰设计,家装中的色彩设计、景观中的色彩设计等。以大地色系如绿色、黄色、土色、褐色等颜色组成的黄灰色调、灰绿色调等,或以各类植物色彩组成的清新自然色彩形象,或以中等纯度、明度为基调的色彩组合,可以分成暖色和冷色两种色调,呈现出一种平静、朴素的色彩形象,营造出一种舒畅的、简朴的、素气的、文雅的整体氛围。在枯叶、稻草、竹木、土石这种自然色中,有着安详沉着的、漂亮时髦的色彩元素,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一些非常美妙的、难以言传的情绪。这些以浊色为核心的配色风格以一种文静的色彩感觉出现,起初不大引人注意,然而,越看越有味道,可以给人的心理造成一种祥和亲切感。作为一种人文环境和日常生活的色彩基调,有时设计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添加色彩,创造出诸如怀旧、田园牧歌式的色彩情调,培育一种温和的、充满乡土气味的、富有亲切感的色调,这在现代都市人的眼中,已经成为一种安慰疲累灵魂的精神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