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红外光谱法鉴定聚合物的化学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和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和谱图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研究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本手段之一。红外光谱分析具有速度快、取样微、高灵敏并能分析各种状态的样品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聚物领域,如对高聚物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高聚物的序列分布,研究支化程度,研究高聚物的聚集形态结构、高聚物的聚合过程反应机理和老化,还可以对高聚物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红外光谱属于振动光谱,其光谱区域可进一步细分为近红外区(12800~4000cm-1)、中红外区(4000~200cm-1)和远红外区(200~10cm-1)。其中最常用的是4000~400cm-1,大多数化合物的化学键振动能的跃迁发生在这一区域。

按照光谱和分子结构的特征可将整个红外光谱大致分为两个区,即官能团区(4000~1300cm-1)和指纹区(1300~400cm-1)。官能团区,即前面讲到的化学键和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区,它的吸收光谱很复杂,特别能反映分子中特征基团的振动,基团的鉴定工作主要在该区进行。指纹区的吸收光谱很复杂,特别能反映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每一种化合物在该区的谱带位置、强度和形状都不一样,相当于人的指纹,用于认证化合物是很可靠的。此外,在指纹区也有一些特征吸收峰,对于鉴定官能团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NEXUS型或者6500型)。

2.试剂与样品:二氯甲烷(或氯仿)、聚氯乙烯(PVC)粉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聚乙烯(PE)薄膜、聚丙烯(PP)薄膜、聚偏氯乙烯(PVDC)薄膜。

四、实验步骤

1.制样:

(1)PVC溶液制膜:将PVC粉末溶于二氯甲烷(或氯仿)中,然后均匀地浇涂在溴化钾片上,待溶剂挥发后,直接测试。

(2)溴化钾压片法:取1~2mg的PVC粉末样品和20~30mg干燥的溴化钾晶体,于玛瑙研钵中研磨成均匀的细粉末,装入模具内,在油压机上压制成片测试。

2.放置样片:

打开红外光谱仪的电源,待其稳定后(30min),把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架,然后放入仪器样品室的固定位置。

3.按仪器的操作规程测试:

(1)红外透射光谱:采用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PVC膜和PVC压片的红外光谱;

(2)全反射红外光谱(ATR):采用ATR附件,测定几种薄膜样品的全反射红外光谱;

(3)谱图分析:处理谱图文件,如基线拉平、曲线平滑、取峰值等;

(4)将实验样品谱图与标准谱图进行对比。

五、数据处理

1.解析红外光谱,要注意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

2.将试样谱图与文献谱图(或标准谱库中的谱图)对照或根据所提供的结构信息,初步确定产物的主要官能团。

六、思考题

1.阐述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和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样品的用量对检测精度有无影响?

3.溴化钾压片制样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