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VUCA时代的4大管理困境

克里斯·哈德菲尔德(Chris Hadfield)看起来像是一位消防员,又像是一位高中生物老师。但实际上,这个身材修长、留着小胡子的加拿大人是一名宇航员——全球仅有的200名曾在太空行走的人之一。《福布斯》(Forbes)杂志称他是自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以来最有名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担任指挥官的5个月里,他无疑是最擅长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每天晚上,哈德菲尔德都放弃最初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通过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发送大多数宇航员认为理所当然但我们其他人却觉得非常有趣的内容,比如,在微重力下如何制作三明治,如何剪头发,如何拧干面巾等。在2016年加拿大莱斯布里奇举办的领导力大会上,我们和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同台相遇。书中所涉及的他的大部分评论都来自那次互动。部分资料引自《麦克林》(Maclean’s)杂志的《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奇迹》(The Wonder of Chris Hadfiel),凯特·鲁诺(Kat Lunau),2013年5月28日。关于哈德菲尔德的更多信息,我们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他写的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宇航员的地球生活指南》(An Astronaut’s Guide to Life on Earth),2015年,后湾图书出版公司(Back Bay Books)。

数百万人收看了哈德菲尔德的信息。数十年来,没有谁比他更能激发人们对太空旅行的兴趣。但他最大的贡献或许并不是他发的推特信息和帖子,而是他领导多元化团队的方式。他告诉我们,在担任国际太空站指挥官之前,他知道他面临的将会是管理方面的挑战。他的团队由聪明的、奋发有为的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组成,成员中年龄最大的和年龄最小的相差25岁。年龄差距可能产生代沟,语言壁垒和文化误解同样也可能导致问题。而在这个团队中,一个来自安大略省萨尼亚市的年轻人——他看起来就像是课外驾驶教练,负责告诉他们一天24小时要做什么。

所以,甚至在他们还没有考虑飞向太空的时候,哈德菲尔德就已经着手了解他的团队了。他自学了俄语。他搬到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了俄罗斯。他在俄罗斯住的不是酒店,而是政府房。然后,他把团队成员召集到一起,学习如何尊重别人,如何以最佳方式协作。他们6人曾连同彼此的家人共聚一堂,各自聊起自己的故事,一起吃麦当劳的“巨无霸”(Big Mac),也会喝一些伏特加。哈德菲尔德甚至还发起角色扮演游戏:在太空中时,如果有人失去了亲人,他们会以何种方式互相帮助。而不巧的是,在他们执行任务期间,一名宇航员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哈德菲尔德的目标:到飞向太空时,他希望他们不仅仅是同事,还是一个规范化的、统一的团队。

从科学和公关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任务是非常成功的。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哈德菲尔德告诉我们,在太空的5个月里,团队成员之间从未发生过激烈争论,一次也没有。他们合作得很好。

我们知道,让那些背负压力、各自为战的现代团队成员之间通力合作是极为困难的,况且他们通常相处八九个小时便可回家,而这次是在“远离世界的锡罐里”。

“这个新来的小伙子没有做好分内工作。”

“鲁思没有回复我的信息。”

“莎拉必须就所有事情发一封邮件吗?”

“史蒂夫专注的方向是错误的!”

哪个团队领导者没有听到过这样或那样的牢骚呢?哈德菲尔德带领的跨时代的全球团队之所以能避开此类争吵并持续和谐运转,是因为他知道一些“软技能”有助于打造时下最优秀的团队。他以自己卓越的领导才干,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团队成员缔造了理解的纽带,这远远超过了运营国际空间站的标准规则手册的范畴。

他向我们解释说,太空中有很多成文规则:有专门描述这类规则的书籍。规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你不遵守这些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出错,而到时每个人都可能会死去。误差界限通常在几秒钟之内。在影片《地心引力》(Gravity)的开头,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饰演的宇航员违抗任务控制规则,饰演她上司的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很快就因此丧生。哈德菲尔德告诉我们,这种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规则是不可违背的,宇航员会始终遵守规则。不过,哈德菲尔德的团队也同样遵守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而这条出于集体智慧的不成文规则与成文规则同等重要:团队中的每名成员每天都要主动帮助其他成员做一件事——在这5个月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

哈德菲尔德说,这些不经意的善举,通常都是不留名的。一名宇航员可能会在不是他当值的时候帮忙做饭,或为忙着值班的成员整理内务,或帮助需要休息的成员检查配套设备、清洗过滤器等。这些行动的重点在于服务他人而非自我,且有助于控制脾气、有效管理自我的情绪。这样一种简单的做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哈德菲尔德也将这种做法视为凝聚团队向心力的最有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