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国家统计调查市、县优秀报告集萃(2006—2015)(上下)
-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 4525字
- 2020-06-25 14:30:32
关于加快榆林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合作范围覆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新技术引进、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农村经纪人、农机应用等领域,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特别是由于榆林市畜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通过加强现代特色畜牧业示范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经济效益好、纽带作用明显的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现代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准确把握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我们对部分农村、合作社和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加快榆林市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广大养殖户面临的现实需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大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普遍存在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难题。有一年冬季因持续寒冷天气,没有加入合作组织的养殖户遭受了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村(如榆阳区白城台村)已经认识到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紧迫性,也有的村(如榆阳区恍惚兔村)拟转变养殖品种以抵御养猪市场风险。
(二)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促进榆林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榆林市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阶段。现代畜牧业具有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这就要求养殖户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装备养殖场,用现代经济科学管理养殖场。加快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助于拉动养殖基地建设,有助于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有助于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从而进一步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三)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保障城乡居民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消费量持续上升。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快畜牧合作组织发展,有利于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户依法经营意识和科学用药水平,从而进一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榆林市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
(一)“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
榆阳区大纪汗村仔猪生产合作社吸引10余户农民参加,采取统一母猪品种、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配种时间、统一饲料、统一防病、统一销售仔猪的运作模式,仅生产仔猪一项户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形成高效养猪“1225”生产新模式(饲养10头以上母猪,年出栏200头肉猪,种植20亩玉米,年纯收入不低于5万元),户均纯收入10万元左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米脂县益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户实行“四提供一回收”,向社员提供鸡禽、饲料、药品、技术服务,回收全部合格鸡蛋,2009年正式投产运行当年社员数达140多户,户均收入3.7万元。靖边县东坑镇养猪协会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辐射到2500个农户家庭,每年平均近1500余人接受养猪技术科普宣传。
(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靖边县天夏陕北白绒山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天夏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场,存栏种羊350只,形成良种羊核心群,在生产范围内选育和培育优质种羊,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目前,已累计为周边养殖户提供种羊360多只,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了当地养羊业的良性循环发展。绥德县天鹏畜禽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定单合同,通过提供鸡苗、疫苗、饲料、设备、技术服务、鲜蛋回收等一系列配套服务措施,在全市及周边地区带动养殖户4000多户。
(三)“项目+养殖场+农户”模式
受2009年启动实施的现代特色农业(畜牧)示范项目带动,目前,榆林市已初步建立以市畜禽良种繁育场丰润PIC祖代场为核心场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建立生猪父母代扩繁场10个,年出栏3000头以上商品猪规模养殖场60余个,生猪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也为促进当地羊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靖边县袁生宇从2007年开始,多方争取项目经费15万余元,在黄蒿界乡6个行政村建起配种站,为当地养殖户开展羊子配种工作,加速了该乡白绒山羊改良的步伐。
(四)“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即“一村一品”带动下的专业合作组织模式
2007年以来,在“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的带动下,榆林市145个示范村绝大多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加速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靖边县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已建成10个“一村一品”家庭适度规模养羊示范村,不仅使羊子养殖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五)产业化模式
府谷县孤山镇通过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商品化运作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养殖业,让全镇农民从中受益。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下,李家洼村村民李永忠投资900万元建成存栏15万只鸡的现代化养殖场。养殖场雇佣工人40多人,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附近的村民既在养殖场上班,又在空闲时间照顾自家的农田,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榆林市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榆林市畜牧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在扩大畜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畜牧合作组织发展进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困难和问题:
(一)覆盖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覆盖面窄,很多养殖户亟待加入。我们调查的以畜禽养殖为主的农村中还有大部分散养户,难以有效抵御市场经济和自然灾害的养殖风险。大多数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才,更谈不上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组织。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合作社的设立、运行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部分组织者缺乏对合作社的运行、管理能力,仅仅能够做到简单联合,能够做到依法建立、按章管理的专业合作社寥寥无几。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三)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上述五种发展模式中,“企业+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强。但是据我们了解,目前榆林市还没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看,榆林市平均仅为2256户次,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只有发达省份的20%左右,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7.6万户。
(四)品牌知名度不高
榆林市畜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其中横山羊肉正式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全国都享有盛名。虽然有部分企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商标,但是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绝大多数企业、合作社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手段,拥有商标的品牌主体也往往由于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导致品牌认知度低、市场占有率低。
(五)产业化水平低下
据了解,榆林市肉类加工量仅占全市产量的3%,而且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的消费需求。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之间还没有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四、加快榆林市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据了解,2010年榆林市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超过40%,畜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促进榆林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全省重要畜牧业基地的重要课题。鉴于当前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榆林市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模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全市现代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积极倡导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面
养殖户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养殖大户的带动则是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教育活动,在基层干部和农户中普及合作组织的设立登记、组织构成、经营管理、政策扶持及法律责任等基本知识,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典型以及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改变广大农民群众对合作组织的模糊认识和传统观念,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要积极引导农村中的养殖大户牵头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养殖技术、管理水平及资金、销售网点的优势,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二)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企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其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
把握和对接市场是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根本。专业合作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否及时解决养殖户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组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直接决定着农民能否持续增收,决定着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繁荣。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联合或创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和生产的市场化程度。要引导养殖专业合作社主动与龙头企业对接,成为龙头企业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或生产加工车间,依靠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民的“三赢”。
(三)围绕榆林特色畜牧业示范项目和富民工程的建设,以项目带动模式和“一村一品”带动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整合提高涉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的实施,将中、省、市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养殖户的加入,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带建设,逐步形成和壮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在鼓励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产业化体系拉动一村一品发展。
(四)突出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要延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冷却猪、羊肉,低温肉制品、肉类的分解细化加工,皮革绒毛由初加工转向高端成品,提高畜产品加工档次和附加值,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强化畜产品品牌意识,加强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推进特色商标的申报注册保护工作,鼓励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名牌产品。要精心做好品牌策划,充分利用各种展销会、旅游文化节大力宣传我市农产品,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规范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设立、登记、管理、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加大政策扶持、科学引导、合理指导力度,提高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和相关法规制度,制定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引导合作社经营者规范运作程序。要建立全方位的培训机制,加大对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训力度,有效解决政策把握不准、理解片面的问题,解决简单注册、起步标准低的问题,解决发展目标不明确、效益发挥不明显的问题,解决农民出资比例与盈余分配的问题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撰稿:白建琴 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