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国家统计调查市、县优秀报告集萃(2006—2015)(上下)
-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 8016字
- 2020-06-25 14:30:32
促进消费优化升级 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对宝鸡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状况的调研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战略任务之一,就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此,我们就宝鸡市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就发展思路与改革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依然是经济跨越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互为促进关系
一方面,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最重要、最持久的主导因素,对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基础与必要条件,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实现小康目标起着决定性带动作用。
正是充分认识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性,中央一直把促进消费需求又好又快增长作为保持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始终坚持扩内需促消费的方针,连续多年出台实施了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与多种宏观调控措施。
(二)宝鸡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在贯彻实施中央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中,宝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第一、五大突破”思路目标,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据2009年统计公报显示,消费增幅明显加快,消费率小幅回升,对经济拉动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宝鸡GDP增长15%,增幅比2008年减慢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20.7%,增幅比2008年加快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7.1%,增幅比2008年加快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幅分别高出GDP增幅5.2和1.6个百分点。
若按照支出法对GDP分项测算,初步预计2009年包括城乡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在内的最终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为44.2%,比2008年提高1.4个百分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即最终消费增加额占GDP增加额的比例)由2008年的43.7%提高到2009年的49.4%;在当年15%的GDP增长中,消费向上拉动了7.4个百分点,投资向上拉动了7.9个百分点,出口向下拉动了0.3个百分点。
(三)宝鸡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能力仍然偏弱
从短期对比看,消费率明显低于投资率,2009年最终消费率(44.2%)依然比资本形成率(52.9%)低了8.7个百分点;扩大消费步伐依然慢于投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7%,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分别增长20.7%和17.1%,消费增幅比投资增幅低了一半多;消费拉动经济能力仍然偏弱,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49.4%)明显小于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2.8%)。
从长期对比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更是任重而道远,经济增长要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格局还需倍加努力。根据GDP核算资料,绘制2001—2009年三大需求比率变化图如下:
图1 宝鸡三大需求比率变化图
上图显示,三大需求占GDP的比率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率被投资率超越之后虽有回升但幅度较小,致使消费率长期低于投资率。就平均水平比较而言,消费率由“十五”时期的47.7%下降至“十一五”时期的43.3%,净出口率也由4.1%下降到3.6%,而投资率则由48.2%升至53.1%,消费率依然小于投资率,投资率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根据GDP核算资料,绘制2001—2009年三大需求增长趋势如图:
图2 宝鸡三大需求增长趋势图
上图显示,在三大需求增长曲线中,消费增长波动幅度最小,投资增长波动幅度较大,而净出口增长波动幅度最大。消费平均增幅由“十五”时期的10.1%上升至“十一五”时期的13.7%,投资平均增幅也由12.8%升至18.8%,而净出口平均增幅则由27.5%下降到2.7%,消费增长依然慢于投资,投资仍是“领跑”经济增长主力军。
根据GDP核算资料,制作2001—2009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变化表如下:
表1 宝鸡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表
上表可见,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剧烈变化,其中:消费贡献率沿着“前高后低—跌入谷底—缓慢回升”的轨迹运行,“十一五”时期平均水平较“十五”时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投资贡献率沿着“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轨迹运行,“十一五”时期平均水平较“十五”时期提升了7.6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则出现“大升大跌、巨幅波动、跌多升少”的运行状态,“十一五”时期平均水平较“十五”时期下降了7.2个百分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低于投资,但回升步伐小幅加快,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仍待提升。
综合分析判断表明,要想让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亟待有效引导扶持,积极防止波动,加快增长步伐,大力提升水平。
二、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将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客观选择
(一)居民消费率下降是造成宝鸡消费率偏低的主导因素
按照宏观经济核算的分类方法,全社会最终消费由城乡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根据GDP核算资料分析显示,最终消费率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降低造成的,其中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城市居民消费下降幅度。在最终消费构成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份额持续缩小,城市居民消费所占份额稳定上升,而政府消费所占份额正在持续扩大。具体变化情况如下表:
表2 宝鸡消费构成表(%)
由此可知,提升宝鸡消费率的方向是,一定要把大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作为重点。
(二)居民消费率偏低源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强
按照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居民消费水平变化主要取决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两大主要因素。若以居民消费率作为代表消费水平的相对变量,以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作为代表消费能力的相对变量,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作为代表消费意愿的相对变量,则可用以下经济模型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定量分析:
居民消费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依据GDP核算和城乡居民消费资料,计算2001—2009年消费率平均水平变化分析表如下:
表3 宝鸡城乡居民消费率表
上表可见,造成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因为消费能力相对不足;而导致城市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消费意愿降低。今后提升城乡居民消费率的主攻方向是: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并保护消费意愿,刺激城市居民消费意愿并巩固消费能力。
(三)居民消费水平出现新变化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从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资料分析看,“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实现较快增长,消费支出结构变化出现新格局。
表4 宝鸡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变动表
备注:城市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中不包括购建房屋价值,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则包括在内。
从上表数据分析可见,“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变化主要特点:
一是各项消费支出增长快慢差异显著。在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五类支出处于加速增长状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三类支出增长速度出现减慢趋势;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除交通通信类支出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外,其余七大类均呈加速增长状态。
二是各项消费支出构成变化突出。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呈现“四升四降”局面,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十一五”平均比重较“十五”期有较大提升,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有所降低;农村居民的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四类消费支出的平均比重较“十五”期有所提升,食品、衣着、文教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四类消费支出比重却出现下降。
三是各项消费支出增量比例升降差距拉大。城市居民的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四类消费支出对总消费增量比例提升较多,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四类消费支出增量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居民的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五类消费增量比例较“十五”期有所提升,食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三类消费增量比例出现下降。
而从横向比较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有效控制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意义重大。
表5 宝鸡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表
(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潜在空间仍然很大
利用消费弹性(即收入增长1%时消费增长的百分率)分析方法,我们对宝鸡居民消费支出项目分别计算时间弹性系数和空间弹性系数,并按照消费成熟度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分成四种类型,列表给出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
表6 宝鸡城乡居民消费项目表
从上表列示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
(1)“基本型消费”主要包括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吃、住、用以及基本医疗、教育等项目;为四类消费中最大的一类,消费额大约占全部消费的40%;是消费升级的基础性因素,未来发展重在扩大消费规模、稳定消费数量、提高消费质量。
(2)“成长型消费”不仅包括改善生活质量的用、住、行、娱项目,而且包括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教育和健身医保等项目;为四类消费中较大的一类,消费额大约占全部消费的30%;是消费升级的主导性因素,未来发展重在加快规模扩张、推进梯度跨越、提高普及水平。
(3)“成熟型消费”基本涵盖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所必需的“粮袋子”“菜篮子”和“衣柜子”及日杂用品;为四类消费中第三大类,消费额大约占全部消费的20%;是消费升级的支柱性因素,未来发展重在增加有效供给、保障消费安全、稳定消费水平。
(4)“潜力型消费”都是一些受市场主导的新型消费项目,主要涉及住房装潢、交通设备、通信工具、文教服务和金银珠宝及化妆品等中高档消费领域;为四类消费中极具扩张潜力的一类,消费额大约占全部消费的10%;是消费升级的潜在性因素,未来发展重在规范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普及水平。
综合分析可知,当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重点应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入手,充分关注消费亮点,重视解决消费难点,着力培育消费热点,不断挖掘消费新增点,确保消费升级取得实效,更快更好更持续拉动经济发展。
三、实现宝鸡经济可持续增长亟待提高消费需求拉动作用
(一)宝鸡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潜力依然较大
对消费需求的横向比较显示,宝鸡消费率明显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宝鸡消费率为42.6%,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6.2和2.6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已下降到32.7%,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2.7和3.3个百分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8%,比全国和全省水平低2.6和2.0个百分点。详见下表:
表7 2000—2007年三大需求比率变化表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开始向10000美元过渡期间,居民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快速转变,汽车、住房、投资(股票、房地产、黄金等资产型消费)等万元乃至数万元级的耐用(耐久)消费品和投资型消费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居民对消费品的消费也将从数量型向更加注重高档次质量和品牌效应转变。宝鸡2009年人均GDP已达到3152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以下,用于改善住、行条件和医疗、教育、通信、休闲等服务性的支出已占消费支出的50%以上,消费档次都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将是我市“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制约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瓶颈因素亟待破解
按照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造成宝鸡居民消费需求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消费能力最重要因素是当期收入水平、可动用储蓄存款和借贷资金多寡;影响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消费供给能力、消费价格涨跌、消费者习惯偏好、预防性储蓄压力、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等。当前,制约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瓶颈因素可归结为五个主要方面:
(1)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且差距不断拉大。2009年,宝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420元和4186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为3.44∶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差距(3.32∶1),不同群体、区域、行业和部门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严重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2)居民消费预期不稳定。长期以来,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且互联互通性差,居民对未来的收入与风险预期具有不确定性,防老养病、子女教育等储蓄倾向较强,消费信用体系发育滞后,政府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也进一步压缩了生活消费空间。
(3)落后的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据统计,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商贸餐饮网点117个、商贸服务人员362人,其中农村只及城市的四分之一强。大型购物广场、连锁超市、精品专卖店仍显不足,城乡人均商业面积和销售额差距较大。网上购物、刷卡消费等消费模式发展较慢,消费安全性、便利性和响应速度有待提高。
(4)滞后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管理。一方面,城乡基础设施状况不能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要求。在城市最为突出的是停车设施建设滞后,停车难影响了居民购车。在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居民对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价格欺诈、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屡禁不止,消费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消费者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消费者不敢放心消费。
(5)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中国传统的消费理念是用过去的钱办今天的事,受文化渊源、地域习性、传统观念的影响,保守型、谨慎型、节俭型的消费观念影响着宝鸡人的消费行为,即期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完全释放。
(三)“十二五”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思路目标
1.“十二五”扩大消费需求的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有序、适度和安全消费原则,按照“市场引领、政府扶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围绕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市场主体和流通体系及消费环境建设步伐,完善消费政策,尽快形成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十二五”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取向
一要转变执政理念,提高消费地位。从根本上摆正发展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居民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轴心地位,使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杠杆和关键,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均衡增长转变。
二要加快体制改革,提振消费信心。注重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建设,不断深化政府投资、社会管理和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以保持供求平衡、扩大消费需求为总目标,投资项目的选择要从消费出发,服务于消费、落脚于消费,不断培育消费热点,使居民大胆消费、放心消费。
三要完善分配体制,扩大消费根基。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将调整三大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府支出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作为扩大消费的战略举措,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比重,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消费群体,开拓消费空间。
四要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把扩大消费作为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提高居民收入为根基,以完善社会保障后盾,以改善消费环境为保障,以提高城市化率为杠杆,以培育消费热点为动力,以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为渠道,尽力实现居民消费率新提升。
五要突出重点,释放潜能。加快培育城镇化发展的新机制,按照“土地换社保,农民变市民”的思路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开拓旅游、美食、民俗等区域特色消费热点,继续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教育扶贫”和“全民健身”等计划的组织实施,策划实施批重点建设项目,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3.“十二五”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
一是继续以扩大汽车、住房消费为重点,促进汽车、住房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是着力培育和扩大服务性消费,包括旅游、交通通信、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尤其要重点发展旅游和社区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需要。
三是鼓励投资型消费,把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作为扩大投资型消费的重点,发挥财富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和谐消费、绿色消费。
四是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交通通信、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把住宅、汽车、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十二五”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五是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消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为促进消费提供制度保障。
(四)“十二五”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
1.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
要把扩大消费的长期目标和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广大劳动者获取收入的机会,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要在不断完善已出台就业政策的同时,制定和实施“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并把农村劳动力纳入整体就业规划,实行城乡统筹就业,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自主就业,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制定并实施“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争取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一要研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二要适度降低宏观税负,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三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缩小收入差距;四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一要在进一步增强大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要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让更多的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县城市民化,通过中小城镇的建设带动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购买力;二要加大政府公共支出力度,配套推进安居工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使进城农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三要在城镇化过程中让农民从土地的保值增值中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标准;四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用地和农民宅基地流转,创新流转模式,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民财富,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切实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4.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
一要加快完善和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二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三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四要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五要加快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提高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比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要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5.改善消费环境,挖掘消费需求增长潜力
首先是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要加快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扩大“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品种,开拓新的消费空间、消费渠道与消费模式。其次是扩大消费信贷,要继续建立和完善个人消费贷款征信体系、消费贷款抵押担保体系,扩大消费信贷品种,优化消费信贷市场环境。其三是建立健全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品牌标识认证体系、社会监督举报体系、质量监管责任体系、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加强农村市场秩序建设,严把农村商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其四是加快城乡现代化流通网络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新兴流通业态,促进工业品与农副产品双向流通。
6.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采取更加全面、更加广泛的刺激消费政策,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商品。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同时,要合理引导消费者预期,鼓励节能型消费、无害型消费、文明型消费。大力推广节能住宅、节能汽车和无污染产品,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消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撰稿:段积仓 尹永平 郭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