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 粥左罗
- 2583字
- 2024-11-28 17:44:36
第2节 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式写作
什么是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发送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发送者向接收者发出信息,而无接收者向发送者反馈信息,双方位置不发生变化。比如你的老板发微信、发邮件给你安排工作、下达指令,这基本属于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速度快。反馈信息与发出信息一样,需要花费时间。
(2)传播过程简单。无须反馈信息,便减少了一些传播程序。
(3)传播准确性差。没有反馈信息,因此信息发送者不知道信息是否被很好地接收。
(4)信息接收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什么是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与单向沟通正好相反,在整个过程中,双方既是信息发送者,又是信息接收者。比如你跟朋友坐在一起聊天,肯定是你说我听或我说你听,这就是典型的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速度慢。一方发出信息后,都需要等待对方的反馈。
(2)传播过程复杂。信息传递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互动。
(3)传播准确性较强。因为有及时的反馈,所以可以不断修正传播过程中不准确的内容。
(4)双方均有足够的积极性。
写作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写作是典型的单向沟通。你写,对方读,或者对方写,你读,这就是写作最大的缺陷。
首先,你无法像老板给员工下达指令一样进行单向沟通,因为没有读者喜欢被安排、被指示、被命令、被通知。
其次,你的读者并不是非得看你的文章。职场上很多单向沟通是可行的,毕竟大家要彼此协调,完成同一个目标,但在写作时,你的读者并不是必须要配合你。
最后,传播的准确性不够,并且你很难有机会去修正,因为读者一旦觉得不爽,他就不会继续读你的文章。
写作者应该如何应对上述缺陷?只有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
如何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
为什么是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因为写作从形式上就注定了它是单向沟通,我们只能在心态上创造出双向沟通的效果。
单向沟通的形式保留了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过程简单这两大优点,双向沟通的心态可以弥补传播准确性差和读者缺乏积极性这两点不足。
如何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
1.采用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
我们写文章时,不论写的是故事型的、观点型的,还是干货型的,都要以分享的口吻来写,不要以说教的姿态。写文章的目的可以是说服,可以是教育,但你一定要记住,那只是最后的结果,不应该是写作时的姿态。
我们平时聊天就是典型的双向沟通,你跟别人聊天时,别人老是说“你懂了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是不是很不爽?采用分享的口吻应该是“我表达得清楚吗”“请问我刚才讲明白了吗”。
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
2.寻找目标对象感、创造聊天的感觉
这里我要举个反面案例。我的助理写过一篇有点失败的文章,题目是《放不下手机?你可能是“屏幕上瘾症”》,这篇文章的一大败笔就是中间有一大部分内容看起来像产品说明书,没有对象感,没有聊天感,只是单纯地传递信息,文章读起来枯燥无味。
这篇文章中类似下面这样的段落有很多。
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原则上应该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每一次完全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但是,电子屏幕自身发光,并有刷新频率,不断闪烁,这种设计本身就对眼睛是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所以,我们觉得眼干。
你跟朋友聊天时这样讲话,别人肯定不爱听,同样地,你这样写作,别人也不爱看。
写作的时候,你要时刻想象屏幕对面有人,而你是在跟他讲话。按照这个标准,我可以把上面那段改成下面这样。
你知道为啥我们老是觉得眼睛特别干吗?因为我们眨眼的次数变少了。其实正常情况下,我们眼睛平均每隔3秒就会不自主地眨一次,在这样的频率下,我们的眼睛才能保持湿润。
而发光的电子屏幕一直刺激眼睛,直接降低了我们眨眼的频率,你想想,你一天盯着手机、电脑多长时间,现在很多人每分钟眨眼次数都减少到一半甚至1/3了,眼睛不干才怪呢!
3.写作过程中注重调动读者的参与感
我们在前面提到,单向沟通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信息接收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因为他没有参与感。写作时要想制造双向沟通的氛围,你就要在写过程中不断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让他跟你一起思考。
调动读者跟你一起思考很简单,你只需时不时地提问一下就可以。比如,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眼睛干?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地多眨眼睛?为什么我们眨眼的次数变少了?
提问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在把信息传递式的写作变成探讨交互式的写作。
4.注重接收的准确性而非表达的准确性
你表达得很准确,对方不一定能接收得很准确,这也是单向沟通的缺点。因此,我们写作的时候,要不断问自己下面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表达方式,读者好理解吗?
是不是应该再多写点背景信息?
是否还有一些不够普适的行业用语?
这些说法是不是太学术了?
这个概念讲得够通俗吗?
我们之前说过,写作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写出爆款文章是效果,而不是目的,写作的首要前提是读者准确地接收到了你想让他接收的信息。
沟通的最佳效果是什么
这一节,我们是以沟通的角度讲写作时的用户思维,那么沟通的效果有几层?最高一层是什么?
第一层,表达准确。这是第一前提,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表达清楚,后面的所有目的都无从谈起。做到这一点就是一次及格的沟通。
第二层,接收准确。在表达准确的前提下,接收者能准确地接收信息,就已经是一个70分的沟通了。
第三层,目的达成。沟通是手段,不是结果,沟通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比如申请项目经费,向老板申请休假,请同事帮忙……只有达成了目的,才能算是一个80分的沟通。表达和接收都准确,但目的没有达成,也不算是优质的沟通。
第四层,双方愉悦。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是这样吗?其实不是。这句话是在强调先后顺序:在完成的基础上追求完美。沟通也是这样,我们首先要保证目的达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追求双方愉悦这一目的。比如老板同意你休假,但老板同意时不太情愿,这就不能算是90分以上的沟通,真正高级的沟通是老板不仅同意,在心里还没有给你减分。
写作从形式上看是单向沟通,但我们要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以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聊天的感觉,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在表达和接收准确的情况下,先确保目的的达成,再追求令人愉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