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火烧——不怕偷吃的糖火烧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我们一直在照做,但是却并不知道为什么。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里,说了一个小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说抗战时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又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房东老太太一听哭声就知道怎么解决,不慌不忙的让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就好了。

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房东老太太不知道,估计也没有去研究过。她的绝招,来自祖辈相传的经验。

我们厨师这一行也一样。有许多很有道理很神奇的经验,然而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比如从来没有人偷吃过糖火烧。

糖火烧是种很有历史的甜点心,明末清初就有人做,最早是在北京通州的一个清真店里出的名儿,然后从东往西,进城了以后,名声鹊起,成了北京小吃里的著名角色。

它绵软、利口,还有沙性,男女老幼都非常喜欢吃。

唯独点心铺里的伙计们,不爱吃。

因为,每一个新来学徒的伙计,都吃过师傅送的“刚出炉的热糖火烧”。

师傅们会强调“趁热吃”,“别客气,吃到撑”。

徒弟们很感动。那年头,家要有口饱饭吃,谁愿意把孩子送到铺子里当学徒呢。一看师傅这么大方,自然感叹“遇到好人了”。

吃不了几口,小伙子们就吃不下去了。觉得腻的慌,还噎的慌。

可那是师傅给的啊,谁敢不光盘啊?于是玩命吃。然后,就和这些个点心绝缘了。

这样,师傅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伙计学徒们近水楼台,多吃多占了。

您说,这是为什么?没人说的明白。但是,百试不爽。

糖火烧什么时候最好吃?

烙出来,晾凉了,放在一个罐子里,闷一夜,再拿出来。这个时候,糖火烧的齿感、口感、味道,才到达巅峰状态。

民间的经验,就是这么神奇,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到了我这一辈儿,我很想能用科学揭开每一个经验的秘密。让它们能更明白的流传下去,传播开来。这样才更有生命力。

原料 面粉、老酵、芝麻酱、红糖、油、碱面、水

特点 外皮酥脆,棕黄色,丝不乱,香甜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