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篇

杭州市人才发展报告

□ 杭州市委人才办


2015年,杭州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落实“人才新政27条”和创建人才生态示范区为主抓手,优化牵头抓总,推进重大工程,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创新实施人才新政、推进“店小二”式人才服务等10余项工作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21次,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国内动态、《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00多次,杭州已成为继“北上深”之后的又一人才高地。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优化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动形成领导小组把方向、工作例会强统筹、督查晾晒抓落实、考核点评促提升的人才工作整体运筹机制,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强化人才工作整体运筹。提出人才工作“五个转变”发展思路,出台《关于建立人才工作整体运筹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绩效的意见》,推动各地各单位形成整体运筹机制。实行人才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区县(市)、市直部门人才工作例会,通过例会加强阶段性人才工作的分析研判。二是加强人才工作目标考核。首次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区、县(市)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使考核成为落实人才新政和有效推动人才工作的指挥棒。调整优化2015年度考核重点,首次设立年度考核8项重点任务,特别突出人才新政落实等中心工作,通过加强考核过程管理、实行分类考核提升考核效果。认真做好省对市、区两级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关工作,通过考核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三是推进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实务讲座、编发学习资料等,切实提升全市人才战线干部能力,全年共培训人才工作者60人次,到各地各单位宣讲人才新政23次,编撰《2014年度人才工作蓝皮书》、《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建设的杭州实践》等相关书籍2000册。

(二)创新实施人才新政27条

针对原有政策相对分散、力度较小、市场化手段缺乏等不足,创新推出“人才新政27条”,逐条细化落实。截至12月底,累计发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资助1.4亿元,完成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034人(含5名偏才专才),发放住房补贴资格证187人,提供创业贷款贴息2100万元,发放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336万元、惠及7258人,办理人才落户10730名。一是人才新政国内领先。在团队支持、成果转化、居留落户等18个方面推出改革政策,特别是将重大人才项目创业资助提到1个亿,首次出台人才分类认定办法,首次设立杭州科技创新发展院,专门为高层次人才离岗创业提供事业编制保障、小客车上牌补贴等政策,受到胡和平、龚正和熊建平等领导批示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专题报道。二是配套政策集成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顶尖人才和团队重大项目“一事一议”、A类人才住房问题“一人一议”操作规程等15个配套文件和45个操作细则,形成“1+X”政策体系,使人才新政落地更有遵循、更具操作性。三是建立健全落实机制。将落实人才新政作为年度人才工作考核重点,切实加强落实情况督查,全年开展实地检查、电话抽查、书面督查反馈等360多次,组织政策宣讲会16场,市、县两级开展送政策活动700余次,策划专题宣传10次,有效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同时,组织开发人才分类认定申报管理和住房管理两个信息系统,开展4期500余人次业务培训,平稳有序完成高层次人才认定、住房审核等工作。四是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制定出台《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2015—2017)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出台《关于印发杭州市卫生计生委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人才引进条件、待遇、保障等。研究制订杭州师范大学“卓越人才计划”,启动实施新一轮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各区县(市)积极承接市里政策,结合实际调整完善,纷纷出台人才新政。

(三)系统推进人才事业发展

围绕“十三五”人才高地建设需要,以人才生态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两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战略思考和系统提升。一是开展“十三五”建设人才高地思路与对策研究。研究提出打造“两核六极多点”人才集群化发展示范城市等六方面战略重点,设计人才生态示范区等五大平台、西湖“双子星”杰出人才培育等六大计划、智慧人才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的“566”载体抓手,同时开展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11个子课题研究,谋划“十三五”期间基础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发展。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制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二是开展人才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率先开展人才生态模式研究,设计提出领导推动优、政策体制优、发展平台优等“六优”人才生态体系和33项评价指标,探索形成“一核六动”生态模式。印发《关于创建杭州市人才生态示范区的意见》,目前,全市13个区县(市)、3个人才平台都已组织创建,组织开展人才生态示范区专家评审会,评定首批市级人才生态示范区6家。三是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围绕着力破解制约人才创新创业体制机制障碍,分类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批复江干钱塘智慧城开展综合类改革试点,上城、滨江在金融人才和市场化引育人才方面先行先试。目前江干、上城已出台相应改革文件,其中上城区首创提出金融人才分类认定办法。

(四)高度聚焦海内外引才工作

进一步聚焦海内外高端人才项目,以重大人才遴选工程、重大人才活动为抓手,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一是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精心组织2015年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市“521”计划申报工作,通过发动各地仔细排摸存量人才、加强实地走访指导、精心完善申报材料等工作,更好地保证申报人选质量,2015年98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面试答辩、159人进入省“千人计划”面试答辩,都为历年最多。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5名,新增数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名,为历年来最多。新增省“千人计划”专家59名,市“521”计划人才33名。做好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组织申报工作,新增“海康驰拓新型存储器创新团队”等5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启动实施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深入实施“115”国外引智计划、钱江特聘专家选聘工作,全年确定高端外国专家年薪资助项目26项、重点引智项目26项、普通引智项目183项,聘请特聘专家31名。二是做精做强国际人才大会等活动品牌。坚持“高起点、国际化、重实效、创品牌”原则,精心举办第七届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大会品牌效应更加明显,夏宝龙、李强首次在大会期间调研人才工作、主持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赵一德、熊建平等省、市领导多次给予大会大赛批示肯定。坚持国内国外、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相结合,依托硅谷招才引智工作站、杭州硅谷孵化器、海外联络站等,广泛征集人才项目和企业需求,提前发布优质人才项目,指导提高分会场办会质量,大会成效更加明显,仅杭州就现场签约项目178个,金额19.3亿元,同比增长17%,达成引才意向300余人。同时精心筹办侨界海外精英创业创新峰会、第十届海外英才杭州项目对接会暨信息安全论坛、2015年海外华商杭州投资洽谈会等。三是首次走出国门举办“创客天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书面海选、视频复赛和在美国硅谷举办决赛等环节,从231个海外项目中决出8个项目,并在杭州进行总决赛,斯坦福大学博士王孟秋的“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融合技术”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现场获得浙民投1500万美元风投,现已正式落户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15年年底,已有75个参赛项目明确落地意向,17个项目(含4个总决赛获奖项目)正式落地。

(五)加快推进人才平台建设

坚持高端引领与注重拓展覆盖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层次高、产业优、绩效好的人才平台。一是加强高端平台引进。加强与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甘中学博士团队、中科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联系合作,服务筹建西湖大学(筹),目前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已注册落地,施一公等领衔的4个顶尖项目已申报立项,杭州智慧生态产业研究院成功签约青山湖科技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推进有力。二是持续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制定《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截至12月底,杭州市有众创平台70家,总面积12.03万平方米,市级45家,其中梦想小镇、贝壳社等14家纳入国家孵化器体系,占全国总数的1/5,其中梦想小镇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进行专题报道和深度剖析,成为全国众创空间示范样板。启动运作国际项目孵化器,目前投资孵化项目20个,其中直接投资金额240万美元,并联动其他创投机构投资额超6600万美元,已有基因芯片、彩云、诺知等3个重点项目确定落户杭州。积极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创业,全年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1485家,深化“雏鹰计划”、“青蓝计划”,全年新认定“雏鹰”企业330家、“青蓝”企业83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三是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大创园等平台建设。加强院士工作站考核,制定《杭州市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操作细则》,优化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工作,全年新建14家院士工作站和2家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4位,新增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深化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全年新入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省博士后试点单位36家,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68名。新建杭师大、喜福汇等2家市级大创园,全市累计共17家。

(六)深入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立体化引育人才”要求,精心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积极推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进一步夯实全市人才基础。一是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办好“杭商学堂”,重点对市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民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新生代企业家和企业党务工作者等4类人群进行培训,带动全市开展各类培训220期,培训12000人次。成功举行杭州市首期新生代企业家研讨班,共有49位新生代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参加培训。二是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认真组织做好“131”培养人选出国中长期进修培训工作,组织开展“131”人才赴德国学习“工业4.0”短期培训活动。开展2015年度“西湖学者引才计划”、“西湖鲁班引才计划”、“优秀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资助计划”,2015年共申报西湖学者人选7名,优秀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资助人选10名。继续与浙大外国语学院继教中心联合举办中青年医务骨干英语口语提高班,并选派优秀医务骨干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三是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培训工程。实施“高技能人才815培训倍增工程”,2015年以来培养高技能人才40319人,全年组织市级职业技能大赛33场,产生58位市技术能手,新增市首席技师20位、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杭州市高技能人才杨金龙夺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为中国实现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突破做出突出贡献。抓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9期,培训453人,带动区县(市)培训11017人。完成“社工人才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大大方便全市社工人才接受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四是积极开展行业紧缺人才培养。牵头各地各单位实施“百名专家解百题”活动,组织119名省、市专家对接西部区县(市)105个发展难题,推动城区人才资源和智力向西部流动。分两批选派72名西部县(市)基层教师、医生、科技等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市属单位培养锻炼。编制《杭州市2015年度信息智慧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围绕目录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市“五个一批”人才工程、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杭州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工艺美术大师三年行动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等,新增省、市“五个一批”人才15人。

(七)优化人才精准服务

坚持以政治引领为重点,以精准服务为保障,更好地引导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为服务中心大局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开展人才政治引领理论研究,精心组织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累计培训80余人次。筹建杭州欧美同学会,优化改进海创会工作,成立金融人才协会、人力资源服务促进会,以社会团体凝聚人才、传导正能量。启动第四届杭州市杰出人才和首届突出贡献引进人才评定工作,完成两轮专家评审,从264名候选人中筛选初步人选40名。二是推出“店小二”式服务。发挥政府层面,出台《关于当好“店小二”优化人才服务的意见》,明确21项服务内容,落实“店小二”152名,帮助人才企业解决问题1500余件,实现精准服务“一张纸”、“一站式”。启动健康体检、疗养休假341人次,为85名人才配备健康顾问,开展健康咨询400余人次。制作“人才授信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提供人才授信贷款980万元,受到人才欢迎。三是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以成功创建“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契机,制定《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下城、江干园区建设,引进万宝盛华、智联易才、前程无忧等111家人力资源服务名企,推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全年累计服务企业1万余家,服务人数30多万人,实现产值50多亿元、利税6000万元。四是积极引导人才发挥作用。出台《杭州市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的意见》,提出当好智囊、服务大局等8条路径,《中国组织人事报》专题报道,全省推进会交流杭州经验。出台《关于组织开展“千名村官进万户”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千名返乡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个文件,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发挥作用,淳安村官汪腾飞获得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十佳)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建德村官江温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带头人”。年度新选聘大学生村官67名,定向招录镇街事业编制57名。有效建设村官管理系统,录入村官信息1073名。

(八)扎实开展宣传工作

建立健全人才宣传工作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紧紧围绕落实人才新政、优化人才生态、讲响人才故事,深入开展人才宣传工作,营造全市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抓人才政策宣传。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加强政策解读、全程跟踪报道住房新政申请第一人等方式,扩大人才新政影响力和知晓度,其中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相关报道18篇,《杭州日报》、《杭州发布》、《都市快报》、《杭州电视台》等市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推出专版进行解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抓人才工作宣传。《杭州日报》推出区县(市)“一把手谈人才工作”系列报道,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良好氛围,围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杰出人才和首届突出贡献引进人才评定”等重点工作进行密集报道宣传,进一步掀起全市上下关心关注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杭州电视台等电视媒体跟进“人才”报道,共播出相关报道80余期。三是抓人才故事宣传。市委宣传部牵头《杭州日报》、《每日商报》、杭州电视台、杭州网、杭州之声等开设“领导者”、“天下杭商”、“中国梦创业梦18创富青年创业指导名师团”、“人力社保一周”等栏目,大力宣传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典型事迹,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展望

2016年,杭州市人才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四个全面”要求,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贴服务G20峰会、“两区”建设、“一号工程”等中心大局,聚焦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创新政策,以人才“两区”建设为主抓手,探索精准推动,破解难点问题,厚植发展优势,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为杭州在全省继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谱写建设美丽中国杭州样本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坚持绩效优先,探索优化牵头抓总的整体运筹

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探索优化整体运筹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市人才工作科学高效有序运转。一是在服务中心上支撑。紧抓召开G20、B20峰会历史性机遇,借助杭州欧美同学会、海创会等学(协)会力量,在高层次人才中开展“我为峰会增光、齐为杭州添彩”主题活动。选派一批“五水共治”、“大气整治”、外语翻译、金牌导游等专家人才,帮助开展环境整治、技术支持、志愿服务等工作。利用赴海外招才引智和举办创业大赛契机,讲响杭州人才优良生态和G20品牌,吸引集聚更多高端人才来杭创业创新。主动对接参加B20的人才嘉宾,梳理引进一批有意向来杭创业创新的人才项目。发动本地人才企业,根据峰会参会企业和人才嘉宾,主动寻找合作商机,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指导市经信委组建信息(IT)产业人才协会,发挥好金融人才协会作用,组织高层次人才服务杭州市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开展人才引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等课题研究。二是在落实机制上着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绩效导向,推进落实《关于建立人才工作整体运筹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绩效的意见》,优化领导小组把方向、工作例会强统筹、督查晾晒抓落实、考核点评促提升机制的运行。建立人才工作数据双月报制度,定期研判人才工作落实绩效,指导区县(市)、人才平台改进整体运筹。三是在创品牌上展现。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推出一批人才工作创新试点,推动形成“一县(区市)一品”。开展杭州市首届“人才工作品牌”、“特色人才活动”双十佳评定活动,促使各级各人才部门心中有目标、肩上有责任、工作强推动。

(二)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十三五”人才工作开局落地

通过分解任务、优化布局、创新载体,扎实推进“十三五”人才规划落地见效。一是分解落实规划任务。以市级规划为引领,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出台“十三五”人才规划,形成配套联动的人才规划体系。分解落实市“十三五”人才规划目标任务,指导市级有关部门制定上报2016年工作清单。将年度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督查推动。二是优化推进“两核六极多点”人才集群城市建设。下抓一级,掌握“两核六极多点”平台年度人才工作目标任务,通过明确定位、参与规划、改革试点、督查跟进、交流提升等多种办法,指导推动“两核六极多点”人才平台优化提升、全面进步。三是细化推出人才计划工程。创新推出“十三五”时期全市人才发展“566举措”(五大人才平台、六大人才计划、六大人才工程),重点推出西湖“双子星”杰出人才培育计划、新一轮市全球引才“521”计划、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细化实施信息经济人才集聚计划、国际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计划、钱塘江金融港湾人才集结计划等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培育计划。

(三)坚持“两区”齐抓,打好人才管理改革“组合拳”

以人才生态示范区创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为主抓手,打好重点突破、全面优化“组合拳”,使人才与产业高度耦合,人才生态全面优化,人才改革成效显现。一是深化“六优”人才生态示范区创建。以“领导推动优、政策体制优、发展平台优、工作绩效优、服务保障优、作用发挥优”为重点,对33项创建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各地各单位通过创建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总结提炼全市人才生态模式。指导首批市级人才生态示范区提出巩固提高目标举措,继续优化人才生态。指导其他单位按照创建方案,继续推进创建,年底再认定一批市级人才生态示范区。二是以市场化为方向推动人才管理改革试点。支持江干区钱塘智慧城进行综合类改革试点,上城区基金小镇、高新区(滨江)进行金融人才和市场化引育人才方面专项改革试点,瞄准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等重点环节,主动协调省市相关资源,切实破解阻碍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形成一批符合信息经济、跨境电商、金融人才等高端人才发展的人才管理改革经验。三是不断完善提升现有人才政策。总结评估人才新政执行情况,指导有关部门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细化实施引才奖励等政策。学习借鉴兄弟城市人才新政所长,定期出台杭州市人才新政补充意见。指导区、县(市)加强对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重点人才点对点政策解读,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率、受益面。

(四)坚持平台牵引,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人才基地

积极引进高端平台、整合提升现有平台,注重提升平台对人才项目的“黏度”,着力打造一批层次高、产业优、绩效好的人才基地。一是研究制定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引进培育意见。研究支持省部属高校、“中字头”科研院所落户杭州或来杭设立研究机构的意见,扶持企业设立研究院开展自主创新,鼓励各类高端人才平台整合风投机构、中介组织、孵化器等社会力量提供创业创新服务。适时对人才平台、基地进行考核评估。二是全力推进西湖大学(筹)等大平台建设。以建设世界新型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全力推进西湖大学(筹)建设,协调落实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4个研究所申请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政策,支持西湖大学(筹)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方式,实现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统筹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杭州智慧生态产业研究院等高端平台建设,提升高端平台集聚人才项目的能力。三是打响大赛大会品牌。会同市人社局总结2015年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经验,谋划筹备2016年度大会大赛,在拓展范围、创新方式、优化宣传、提高实效上下功夫。新辟欧洲赛场,赴欧进行推介,进一步培育大赛品牌。

(五)坚持“两高两大一统筹”,努力构建立体化人才引育体系

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需要,坚持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高”齐抓、大学生创业和大众创业“两大”并举,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构建“两高两大一统筹”的立体化人才引育体系。一是“两高”齐抓。积极做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申报评选,充分发挥美国硅谷工作站、海外高科技孵化器等海外引才阵地作用,采取与人才中介机构、海外社团组织合作等途径创新市场化引才模式,强化对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市属高校的指导服务,加快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会同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宣传和落实高技能人才引育政策,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计划,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重点培养一支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二是“两大”并举。会同市人才服务局继续举办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网上创业大赛,深化推进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面向全国集聚和储备一批优秀青年创业人才。会同市科委研究制定众创空间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布局,明晰产业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推动特色小镇、创业大街、创业社区、创业村等多类型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大众创业创新。三是统筹城乡各类人才发展。深入实施人才西进“22633”工程,指导做好县(市)紧缺专业人才到市区单位培养锻炼工作,为西部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支人才队伍培养工程,提高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六)坚持精准服务,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

一是建设智慧人才平台。在总结余杭试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服务人才需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设计推进,建设“一库一网五平台”,打造集人才信息数据、人才项目申报、人才在线服务、人才政策咨询发布和人才宣传等为一体的“智慧人才平台”。二是展示好杰出人才和突出贡献引进人才风采。加强第四届杰出人才和首届突出贡献引进人才的评定和宣传工作,积极向中央、省级媒体和新媒体推介杭州市优秀人才典型,创新宣传方式,讲好人才故事、唱响人才“好声音”,让优秀人才有更多尊荣感和获得感,在全社会树立鼓励创新、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主动服务“互联网+”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配强建好市县两级人才工作者、市直部门和平台人才联络员等人才工作力量,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加强处室和支部自身建设,改进优化“店小二”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和“安专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