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 文天译注
- 5738字
- 2021-01-19 17:21:41
周本纪
《周本纪》是以周朝帝王为纲领的整个周民族与周王朝的编年史,起于尧舜,迄于周亡,上下近两千年,是《史记》纪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篇。
《周本纪》记叙的主要事件有:后稷建功立国、太王迁岐、文王为西伯、武王伐纣、成康之治、昭穆德衰、厉王暴虐与共和行政、宣王复位、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亡、平王东迁、惠王王子之乱、襄王叔带之乱、敬王王子朝之乱、考王周分东西、赧王亡于秦等。
《周本纪》最详细也最有价值的是关于西周部分的记录。由于战国以来还没有一种比较系统的西周历史,而《诗》、《书》、《逸周书》、《国语》等文献则对此均有详述,司马迁便根据这些材料写出了比较详尽的西周史。他以一个“德”字贯穿西周史的始终,周以有德而兴邦,又以失德而丧邦,其中蕴涵着令人警醒的教训。春秋时期的周史主要依据《春秋》、《左传》。从春秋初期的郑庄公小霸开始,诸侯争霸拉开了序幕,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司马迁记叙这一时段的周史主要突出了周王朝的几次内乱,表现了王道的衰微,也微露遗憾甚至责备之意。由于战国史料被秦始皇焚烧殆尽,司马迁只能依据并不那么可靠的《战国策》与诸子中涉及的一些材料,而战国后期已经小得可怜的周国又分裂成东西两块,周天子“两袖清风”,寄人篱下,以至于司马迁连这两个小国诸侯的名字与世系都无法说清了。
周文王、周武王无疑是周史中最重要的两位君主,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更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不仅是儒家称颂的“顺天应人”的大圣人,也是司马迁理想的帝王楷模,所以我们在这里选取的就是“武王伐纣”这一段。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1),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2),师修文王绪业(3)。
【注释】
(1)师:官名,又称太师,帝王的辅导官。
(2)左右:通“佐佑”,辅佐。
(3)师修:动词连用,意即遵循。
【译文】
武王即位后,任命太公望做太师,周公旦做宰辅,召公、毕公这些人在左右辅佐他,承继文王留下的事业。
九年(1),武王上祭于毕(2)。东观兵(3),至于盟津(4)。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5)。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6),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7):“齐栗(8),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9),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10),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11),至于王屋(12),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13)。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注释】
(1)九年:加上文王断虞芮之讼受命为王的七年,实即武王继其父位为周王的第二年。
(2)武王上祭于毕:指往祭文王墓。毕,文王墓地名,在今陕西咸阳东。
(3)观兵:显示武力,即今之所谓“示威”。
(4)盟津:即孟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津东北。
(5)载以车中军:意即用车载着奉于中军。
(6)“武王”二句:按,正因此,后人遂称周朝开国之王为文王与武王二人。
(7)司马:官名,掌军政。司徒:官名,掌土地和役徒。司空:官名,掌工程营建。诸节:指接受任命的各种官员。
(8)齐(zhāi)栗:敬慎,戒惧。齐,同“斋”,庄重,严肃恭敬。
(9)小子:谦词,自己。
(10)总:集合。
(11)复:通“覆”,覆盖。
(12)王屋:指武王所居之屋。
(13)魄:象声词,相当于“啪”。
【译文】
九年,武王到毕地祭祀文王墓。又到东方显示武力,到达了盟津。做了文王的灵牌,用车载着供在中军。武王自称为太子发,宣称奉行文王的意旨来讨伐,不敢自行专断。于是武王诏告司马、司徒、司空和接受任命的各种官员:“大家都要恭敬戒惧,切实努力!我是无知的人,但因为我的先祖是有德行的大臣,所以我承继了先人的功业,已确立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功业的建立。”于是起兵。师尚父发布号令道:“集合起你们的民众,准备好你们的船只。迟到者斩。”武王渡黄河,船到河流中间,有条白鱼跃入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拾起用以祭祀。渡过黄河后,有一团火从上覆盖而下,一直到达武王居住的房屋,变为乌鸦,它的颜色是红色的,发出“啪啪”的声音。这时,没有事先约定而到达盟津参加盟会的诸侯有八百位。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纣王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上天的意图,还不可以讨伐。”就班师回去了。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奔周(1)。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2)。”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3),虎贲三千人(4),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5),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6)!”武王乃作《太誓》(7),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8),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9),离逷其王父母弟(10);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11),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12),勉哉夫子(13),不可再,不可三!”
【注释】
(1)太师:官名,乐工之长。少师:官名,乐官太师之佐。
(2)毕:迅速。
(3)戎车:兵车。
(4)虎贲(bēn):即勇士。贲,通“奔”。或曰虎贲是周王的禁卫兵。
(5)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武王之十一年相当于公元前1046年。
(6)孳孳:同“孜孜”,勤勉的样子。
(7)《太誓》:即《泰誓》,周武王伐纣前大会诸侯的誓师词。司马迁以下所录本于汉代流传的《今文尚书》之《泰誓》。
(8)妇人:指纣王的宠妃妲己。
(9)三正:旧注说法分歧,或指建子、建丑、建寅三种历法,或指天、地、人之正道,刘起以为是指商朝的主要大臣。
(10)离逷(tì):又作“离逖”,疏远。王父母弟:出自一个祖父母的兄弟。王父母,祖父祖母。
(11)“乃为”二句: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用,以。
(12)维:发语词。共行:恭敬地执行。共,通“恭”。
(13)夫子:男子汉,壮士。
【译文】
过了两年,听说纣王更加昏乱暴虐,他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逃奔到了周国。武王因此遍告诸侯说:“殷朝犯下重罪,不可以不迅速讨伐。”于是遵照文王遗命,率领三百乘兵车,三千名勇士,带甲的武士四万五千人,向东方讨伐纣王。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大军全部渡过盟津,各地诸侯们都会合起来。说:“勤勉努力,不要懈怠!”武王于是作《太誓》,向众人宣告:“如今殷王纣听信妇人妲己的话,自己与上天断绝关系,残害那些重臣,疏远自己同祖父母的兄弟;还抛弃先祖创制的乐曲,谱写淫乱的音调,以此扰乱雅乐,讨妲己的欢心。所以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努力呀,各位壮士,不可能有第二次,更不可能有第三次!”
二月甲子昧爽(1),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2),乃誓。武王左杖黄钺(3),右秉白旄(4),以麾(5)。曰:“远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国冢君(6),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7),千夫长、百夫长(8),及庸、蜀、羌、髳、微、、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9)。”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10)。’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11);昏弃其家国(12),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13),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14)。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15),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16),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17),如虎如罴,如豺如离(18),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19)。”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注释】
(1)二月甲子昧爽:武王十一年(前1046)周历二月的甲子日拂晓。昧爽,黎明,拂晓。
(2)牧野:地名,在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南七十里。
(3)左杖黄钺(yuè):左手杖钺,示有事于诛伐。杖,持。黄钺,用黄金装饰的斧。
(4)右秉白旄:右手把旄,示有事于教令。秉,握。旄,以旄牛尾装饰的旗。
(5)麾:通“挥”,晃动。
(6)有:通“友”。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即指下述庸、蜀等八个西部古代部落的首领。
(7)亚旅、师氏:皆高级军官名称。
(8)千夫长、百夫长:皆中下级军官名称。
(9)“称尔戈”四句:称,举。比,排列。干,盾牌。其,将。
(10)索:尽,空。
(11)肆祀:祭祀。答:报,报谢祖先的祭祀。
(12)昏弃:抛弃。
(13)逋(bū):逃亡。长:尊敬。
(14)奸轨:同“奸宄(guǐ)”,盗贼外来为奸,中出为宄。
(15)止齐:暂时停下来而取齐。
(16)伐:击刺。
(17)桓桓:威武的样子。
(18)离:同“螭(chī)”,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19)其于尔身有戮:按,以上见《尚书·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与纣军决战前的誓师词。戮,诛杀。
【译文】
周历二月的甲子日拂晓,武王早早来到商都郊外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典礼。武王左手持黄金装饰的斧,右手握着白牦牛尾装饰的旗,用来指挥。“远道而来的西方的人们!”武王说:“啊!我的友邦君主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各位官员,以及庸、蜀、羌、髳、微、、彭、濮各国的人们,举起你们的长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牌,树起你们的长矛,你们听我宣誓。”武王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母鸡是没有在黎明时啼叫的。如果谁家的母鸡在黎明时啼叫,那么这个人家就要灭绝了。’现在殷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言论,自动废弃对他的先祖的祭祀,不答谢神灵;抛弃国家朝政,遗弃同出于一个祖父母的兄弟不加进用,对于那些从四方诸侯国逃亡到商国的罪人,推崇他们、尊敬他们、信任他们、任用他们,让他们来对百姓施加暴虐,让他们在商国为非作歹。如今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对商国的惩罚。今日战场出击,不要超过六步、七步就停下来,把队伍整顿一下再继续推进。大家要努力啊!武器刺击敌人,少则四五下,多则六七下,就可以停下来整顿队伍继续前进。大家要努力啊!希望大家威风凛凛,像老虎像罴熊,像豺狼像螭蛟,在商都的郊外作战,不要迎击那些前来投降的殷国士兵,让他们给我们西方人服劳役。大家要努力啊!如果你们不努力,就会被处死。”宣誓完毕,会合的诸侯军队兵车有四千乘,在牧野列开阵势。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1)。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2),以大卒驰帝纣师(3)。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4)。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5),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6),商国百姓咸待于郊(7)。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8)!”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9)。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10),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11)。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注释】
(1)距:通“拒”,抵御。
(2)致师:即今所谓挑战。
(3)大卒:指武王的嫡系部队,主要指虎贲而言。驰:以战车冲击。
(4)崩:溃散。畔:通“叛”,叛变。
(5)鹿台:在当时的殷都朝歌城南,相传纣王在这里贮藏了大量珠玉钱帛。
(6)商国:商朝的国都,即朝歌。
(7)商国百姓:商朝之百官与各家贵族。
(8)降休:降下福祥。休,吉祥。
(9)武王亦答拜:据《逸周书·克殷解》,武王答拜的是诸侯,非答拜商人。
(10)轻剑:佩剑。
(11)县:同“悬”。
【译文】
帝纣听说武王攻来,也派了七十万人的军队抵御武王。武王派师尚父与百名勇士挑战,勇士用战车冲击纣王的军队。纣王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斗志,心里希望武王迅速攻入殷国。纣王的军队都倒戈攻击己军,为武王开路。武王大军冲向殷军,纣王的军队溃败,背叛纣王。纣王逃走,返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镶嵌有珍贵珠宝的衣服,自焚于火中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来指挥各地诸侯,诸侯们都参拜武王,武王就作揖答谢诸侯,诸侯们都服从他。武王进入商都,商国百官与各家贵族都在郊外迎接。于是武王派群臣告诉商国的百官与各家贵族说:“上天降下福祥!”商人们都再次跪拜叩头,武王也作了答谢回拜。于是进城,到达纣王自焚的地方。武王亲自射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以后下车,又用佩剑砍他,然后用黄金装饰的钺砍下纣王的头颅,悬挂在大白旗上。接着又来到纣王两位宠妾的住所,这两个女人已经上吊自杀。武王又射了她们三箭,用剑砍,用铁制的黑斧砍下她们的头颅,将头颅悬挂在小白旗上。武王办完上述诸事返回军中。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1)。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2)。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3),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4),以夹武王(5)。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6),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7),卫康叔封布兹(8),召公奭赞采(9),师尚父牵牲。尹佚策祝曰(10):“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11),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12)。”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13):“膺更大命(14),革殷(15),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注释】
(1)修社:盖即拆除商朝之旧社,重立周朝之新社。社,社坛。古代封土为社,各栽种其土所宜之树,以为祀社神之所在。
(2)荷:扛,打着。罕旗:即云罕旗。先驱:仪仗队的一部分,负责在前面开路。
(3)常车:插着太常旗的仪仗车。太常旗指画有日月形象的旗,以象征王者的地位与威严。
(4)毕公:应作“召公”。
(5)夹:左右陪侍,兼有护卫之意。
(6)社南大卒:列于社南的武王嫡系部队。这支部队即在牧野之战中攻破纣军者,今又充当仪卫。
(7)明水:古代祭祀所用的净水,亦称“玄酒”。
(8)布兹:铺草席于地。布,铺。兹,席子。
(9)赞采:帮助武王献上供品。也有说是为武王赞礼。
(10)尹佚:又称“史佚”,西周初期的史官、天文家、星占家。策祝:诵读策书上的祭神文字。
(11)殄(tiǎn)废:灭弃。
(12)章显:明显,谓其罪行显著。
(13)曰:此“曰”字的主语是“史佚”,不是“武王”。
(14)膺(yīng)更:承受。大命:天命。
(15)革殷:上天改变了对殷朝的眷顾。或解为革除殷朝政权。
【译文】
第二天,清除道路,修缮祭祀周朝土神的祭坛以及商纣的王宫。到了规定时候,一百名士兵打着云罕旗作为仪仗队在前开道。武王的弟弟叔振铎为武王驾着插有太常旗的仪仗车,周公旦拿着大钺,召公拿着小钺,在左右陪侍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持剑护卫武王。进入社坛后,武王站在列于南面的嫡系部队左边,左右护卫都跟随着他。毛叔郑手捧玄酒,卫康叔封在地上铺好草席,召公奭帮助武王献上供品,师尚父牵着祭祀用的牲畜。尹佚诵读策书上的祭神文字,说:“殷朝的末代子孙纣,灭弃先王的善德,轻慢天地之神不予祭祀,祸害商邑的百姓,他的罪行显著,已被天皇上帝了解。”于是武王再次跪拜叩头,尹佚接着说:“禀承天命,上天改变了对殷朝的眷顾,接受上天圣明的旨令。”武王又再次跪拜叩头,然后离开社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