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纪

魏文帝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承继父业,迫使汉献帝让出帝位,建立了曹魏王朝。他在代汉的过程中,为了掩盖自己篡汉自立的事实,借用了上古的禅让形式。以禅让掩盖篡位,他是始作俑者。这一办法被后世仿效,成为篡权者掩耳盗铃的手段。曹丕名为开国皇帝,实际上是守成之君,但他成功地完成了汉魏政权的交替,稳定住了北方的局面,政治上还是有所作为的。像他的父亲一样,他也是一个才兼文武、多才多艺的人,他诗文都很出色,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撰写的《典论·论文》,是首开风气之作,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曹丕被人诟病的是他的心胸狭隘,猜忌刻薄,残害兄弟,像流传甚广的七步诗的故事,就是他逼迫弟弟曹植的事情。陈寿比较客观地记述了曹丕的生平事迹,对他的评论也很公允,同时委婉地批评了他的心胸狭隘。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1)。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曰王太后(2)。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注释】

(1)副丞相:丞相的副手。

(2)王后:曹丕的生母卞氏,原为魏王后。

【译文】

文皇帝名曹丕,字子桓,是武帝的太子。中平四年冬天,生于谯县。建安十六年,出任五官中郎将,担任丞相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魏太子。太祖去世,继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卞氏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元年二月壬戌(1),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2),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3)。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4),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5);为金策著令(6),藏之石室(7)

【注释】

(1)壬戌:旧历十六日。

(2)大中大夫:官名。掌侍从皇帝,顾问应对。

(3)大理:官名。或称廷尉,掌刑狱,为九卿之一。

(4)散骑常侍:官名。掌侍从皇帝,应对顾问,起草诏书等。侍郎:即散骑侍郎,掌侍从皇帝,应对讽谏等。

(5)署令:各署的主管官员。此处的署指太官、尚方、中藏府等为皇帝制作提供各种生活用品的机构。

(6)金策著令:将诏令文字铸在金简上。

(7)石室: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古代朝廷保存图书档案的地方。

【译文】

延康元年二月十六日,朝廷任命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设置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各四人,诏令宦官任职最高不得超过各署署令;并把这一诏令的文字铸在金简上,收藏在石室中。

五月戊寅(1),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2),夫人丁氏曰太王后(3),封王子叡为武德侯。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众降,皆封列侯。

【注释】

(1)戊寅:旧历初三日。

(2)皇祖太尉:曹丕的祖父曹嵩,曾任太尉。

(3)丁氏:曹嵩的妻子。

【译文】

五月初三日,献帝命魏王追尊皇祖太尉称太王,夫人丁氏称王太后,封魏王的儿子曹叡为武德侯。这个月,冯翊山中的叛乱首领郑甘、王照率领部众投降,都被封为列侯。

六月辛亥(1),治兵于东郊(2),庚午(3),遂南征(4)

【注释】

(1)辛亥:旧历初七日。

(2)东郊:指邺县的东郊。

(3)庚午:旧历二十六日。

(4)南征:此次出兵不是真正的南征。当时魏国与孙权关系很好,曹丕大军实际也未南下,不久就停留下来,其真正用意在于炫耀武力,威慑天下,为代汉作准备。

【译文】

六月初七日,魏王在邺县东郊操练军队,二十六日,进军南征。

甲午(1),军次于谯(2),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3)。八月,石邑县言凤皇集(4)

【注释】

(1)甲午:旧历七月二十日。

(2)次:征途中停留。

(3)大飨:天子以酒食慰劳臣子。六军:泛指中央军队。

(4)石邑县:治今河北石家庄西南。凤皇:即凤凰。

【译文】

七月二十日,大军停留于谯县,魏王在县城东面设酒宴慰劳全军将士及谯县的父老百姓。八月,石邑县报告说有凤凰飞来聚集。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庙(1)。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2)。庚午(3),王升坛即阼(4),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5)。改延康为黄初(6),大赦。

【注释】

(1)高庙:汉高祖刘邦的神庙。

(2)禅位:把帝位让给别人,是古代皇权转移的一种方式。此处献帝名曰禅让,实际是被迫献出帝位。

(3)庚午:旧历十月二十八日。

(4)阼(zuò):帝位。

(5)视燎:观看柴燎礼。古代天子受禅时,要焚烧木柴祭天,称柴燎。

(6)黄初:魏文帝年号(220—226)。

【译文】

献帝因为众人的心都归向魏国,决定将帝位让与魏王,于是召集公卿百官,到高庙祭祀禀告。又命兼任御史大夫的张音持符节向魏王献上天子印绶,禅让帝位。十月二十八日,魏王登上坛台即帝位,百官在一旁陪位观礼。仪式完毕,魏王走下坛台,观看焚烧木柴,柴燎礼完成后返回。这一年改延康年号为黄初,大赦天下。

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1),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2),行汉正朔(3),以天子之礼郊祭(4),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5),致胙(6),封公之四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7),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赐男子爵人一级(8),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二级(9)。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10),列侯为关中侯。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11)。封爵增位各有差。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12),郎中令为光禄勋(13),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14)。郡国县邑,多所改易。更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15),赐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16)。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17),幸洛阳(18)

【注释】

(1)癸酉:旧历初一日。

(2)山阳:县名。治今河南焦作东。

(3)正朔:指帝王新颁的历法。正,一年之始。朔,一月之始。古代易朝换代,皆改历法,夏、殷、周、秦、汉初的正朔皆不同。

(4)郊祭:皇帝在京师郊外祭祀天地神祇的活动。

(5)事:指祭祀活动。古代有“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说法。太庙:帝王的祖庙。

(6)致胙(zuò):古代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赐与诸侯,以示礼遇。胙,祭肉。

(7)考:父亲。此指曹操。

(8)赐男子爵人一级:赐给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一级。这是朝廷赐给百姓的荣誉性称号。秦汉的爵位有二十级,最高一级为列侯,最低一级为公士。曹操于建安二十年对秦汉爵名加以改动,最高二十级为列侯,第十九级为关内侯,十八级为名号侯,十七级为关中侯,十六级为关外侯,十五级为五大夫。以上六级爵位是用来奖励官员的。此以下可以赏赐给百姓。

(9)后:继承人。孝悌、力田:皆乡官名。前者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担任,后者由勤于农耕的人担任。

(10)崇德侯:此即名号侯。

(11)颍阴:县名。治今河南许昌。

(12)奉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等。

(13)郎中令: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护卫侍从等。

(14)大农:官名。又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掌管钱、粮等国家财政收支。

(15)南单(chán)于:南部匈奴的首领。

(16)青盖车:配有青色车盖的车子,东汉时为皇太子及皇子所乘坐的车辆。乘舆:指天子诸侯专用的车子。玉玦(jué):一种形如环而有缺口的玉佩。

(17)戊午:旧历十七日。

(18)幸:皇帝所往曰幸。

【译文】

黄初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帝下诏,命以河内郡的山阳县一万民户供奉献帝,封他为山阳公。山阳公可以继续使用汉朝历法,可以用天子的礼仪举行郊祭活动,给皇帝上书不用自称臣子,京师有祭祀太庙的活动,要给他送去祭肉,封山阳公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为太皇帝,父亲武王为武皇帝,尊王太后为皇太后。赐予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一级,充当家族继承人及任孝悌、力田之职的每人爵位二级。封过去的汉诸侯王为崇德侯,封过去的汉列侯为关中侯。将颍阴县的繁阳亭改为繁昌县。其他人封爵升官各自不同。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各地郡国县邑也多有所改动。重新授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朝的印绶,赐予他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十二月,开始修建洛阳宫,这月十七日,文帝到达洛阳。

二年春正月,郊祀天地、明堂(1)。甲戌(2),校猎至原陵(3),遣使者以太牢祠汉世祖(4)。乙亥(5),朝日于东郊(6)。初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7),无拘户口。辛巳(8),分三公户邑,封子弟各一人为列侯。壬午(9),复颍川郡一年田租(10)。改许县为许昌县。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11),西部为广平郡(12)

【注释】

(1)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2)甲戌:旧历初三日。

(3)校猎:打猎。原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位于今河南洛阳北郊。

(4)太牢:用牛羊猪三牲作为祭品的祭祀。汉世祖:即汉光武帝,世祖是他的庙号。

(5)乙亥:旧历初四日。

(6)朝日: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之礼。

(7)秀异:特别优秀不凡的人。

(8)辛巳:旧历初十日。

(9)壬午:旧历十一日。

(10)复:免除。颍川:郡名。治今河南许昌东。

(11)阳平郡:治今河北馆陶。

(12)广平郡:治今河北邯郸东北。

【译文】

黄初二年春正月,文帝到京师城郊祭祀天地、明堂。正月初三日,打猎到达原陵,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规格祭祀汉世祖。初四日,在东郊祭祀太阳。开始命满十万人口的郡国,每年举荐孝廉一人;如果有特别优秀不凡的人,则不要拘泥于户口数的限制。初十日,分出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各自食邑中的部分民户,转封他们的子弟一人为列侯。十一日,免除颍川郡百姓一年的田租。改许县为许昌县。改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魏郡西部为广平郡。

三年春正月丙寅朔(1),日有蚀之。庚午(2),行幸许昌宫。诏曰:“今之计、孝(3),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4)。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5),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注释】

(1)丙寅:旧历初一日。

(2)庚午:旧历初五日。

(3)计:指上计吏。当时考核制度,郡国守相每年要把一年人口、垦田数等方面的情况登记造册,派专人送到朝廷汇报,称为上计。所派的人则为上计吏。上计吏要选有一定才能的人担任,常被朝廷留下充任郎官,成为人才选举的一个途径。孝:即孝廉。

(4)周晋:周灵王的太子,名晋,据说他八岁时就精通音乐。此处用周太子晋与八十多岁的吕尚对举,用以说明选举不限年龄。

(5)文法:文书法令。

【译文】

黄初三年春正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初五日,文帝到达许昌宫。下诏说:“如今的上计吏、孝廉,就是古代地方向朝廷进献的人才;仅仅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忠信之士,假若限定一定的年龄之后再选举人才,那么吕尚、周太子晋的名声就不会显扬于前世了。现在命令各郡国选举人才,不要拘泥于年龄的大小;儒生只要通晓经学,官吏只要通晓文书法令,来了都加以试用。有关官员要纠察故意弄虚作假的人。”

闰月(1),孙权破刘备于夷陵(2)。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3),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4)。”后七日,破备书到。

【注释】

(1)闰月:当年闰六月。

(2)夷陵:县名。治今湖北宜昌东南。

(3)苞:通“包”。原隰(xí):广平低湿之地。

(4)上事:呈上的文书。

【译文】

闰六月,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当初,文帝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立栅栏连接营寨达七百余里,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得用兵,难道有长七百里的营寨可以抗击敌人的吗!‘在被低湿平地及险阻山丘包围的地方安营驻军的,会被敌人所擒获’,这是用兵的大忌。孙权报捷的文书马上就要到了。”七天以后,孙权大破刘备的报捷文书果然送到。

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1)。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

【注释】

(1)振:救济,赈济。

【译文】

秋七月,冀州发生大蝗灾,百姓遭受饥荒,文帝派遣尚书杜畿持符节开仓赈济。八月,蜀国大将黄权率领手下将士投降。

是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1)。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十一月辛丑(2),行幸宛。庚申晦(3),日有食之。是岁,穿灵芝池(4)

【注释】

(1)郢州:州名。治今河南新野,为此前魏新置,此时改为荆州,与吴国的荆州名同实异,地处吴荆州之北。

(2)辛丑:旧历十一日。

(3)庚申:旧历三十日。晦:月末的一天。

(4)灵芝池:在洛阳皇宫内。

【译文】

这个月,孙权又反叛。将郢州恢复为荆州。文帝自许昌南征,各路军队齐头并进,孙权进至长江沿岸防守抵抗。十一月十一日,文帝到达宛县。三十日月末这天,发生日食。这一年,开挖灵芝池。

夏五月(1),有鹈鹕鸟集灵芝池(2),诏曰:“此诗人所谓污泽也(3)。曹诗‘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4),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否则斯鸟何为而至?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独行君子(5),以答曹人之刺。”

【注释】

(1)夏五月:指黄初四年(223)夏五月。

(2)鹈鹕(tíhú)鸟:一种水鸟,会捕鱼。

(3)污泽:即洿泽,鹈鹕的另名。

(4)曹诗:指《诗经·曹风·候人》,诗中以鹈鹕作比喻,讽刺曹国的新贵不称职。恭公:即春秋曹国国君曹共公。他在位时任命三百个新大夫,用非其人,所以说他远君子近小人。这句话出自《候人》毛序。

(5)独行:指节操高尚,不随俗沉浮之人。

【译文】

夏五月,有鹈鹕鸟飞来集聚在灵芝池,文帝下诏说:“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污泽鸟。《曹风·候人》这首诗用它‘讥刺曹恭公疏远君子而亲近小人’,现在难道还有贤良智慧的人处于低下的位置吗?不然的话,这种鸟为什么会飞来?要大力举荐天下品德优秀、才能突出的人和品行高洁的君子,以应对曹国人那样的讥刺。”

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1),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三月,行幸召陵(2),通讨虏渠(3)。乙巳(4),还许昌宫。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轲比能,大破之。辛未(5),帝为舟师东征。五月戊申(6),幸谯。壬戌(7),荧惑入太微(8)

【注释】

(1)沛郡:即沛国,设置王国则为国,不设置则为郡。

(2)召陵:县名。治今河南偃城东。

(3)讨虏渠:河渠名。位于今河南偃城东。

(4)乙巳:旧历二十八日。

(5)辛未:当指旧历闰三月二十四日。

(6)戊申:旧历初二日。

(7)壬戌:旧历十四日。

(8)荧惑:即火星。太微:星座名。在北斗七星的南面。古人认为,荧惑入太微表示皇帝将会有噩运。

【译文】

黄初六年春二月,文帝派遣使者巡行许昌以东直到沛郡为止,慰问百姓的疾苦,对贫穷的百姓给予赈济。三月,文帝到达召陵,开通讨虏渠。三月二十八日,回到许昌宫。并州刺史梁习讨伐鲜卑首领轲比能,大败鲜卑军队。闰三月二十四日,文帝组织起水军东征。五月初二日,到达谯县。十四日,火星进入太微星座。

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1),杀太守徐质。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讨平之(2);其见胁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注释】

(1)利成郡:治今江苏赣榆西。

(2)屯骑校尉:官名。统领京师军队,掌京师及宫廷宿卫。步兵校尉:官名。统领京师军队,掌京师及宫廷宿卫。

【译文】

六月,利成郡军士蔡方等人占据郡城反叛,杀掉利城太守徐质。文帝派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一同进军讨伐,平定叛乱;其中被胁迫参加和事后畏罪逃亡的,全部赦免。

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1)。九月,筑东巡台。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2),临江观兵(3),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十一月,东武阳王鉴薨(4)。十二月,行自谯过梁,遣使以太牢祀故汉太尉桥玄。

【注释】

(1)徐:徐州,治今江苏徐州。

(2)广陵:县名。治今江苏扬州。

(3)观兵:检阅军队显示兵力。

(4)薨(hōng):古代诸侯及高位大臣死称薨。

【译文】

秋七月,文帝封皇子曹鉴为东武阳王。八月,文帝便率水军从谯县沿着涡水进入淮河,然后从陆路到达徐州。九月,修筑东巡台。冬十月,文帝到达广陵故城,在长江岸边检阅军队显耀武力,有将士十余万,旌旗绵延数百里。这一年天气特别寒冷,河道结冰,水军战船无法进入长江,于是率领大军返回。十一月,东武阳王曹鉴去世。十二月,文帝回来的路上从谯县经过梁国,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规格祭祀过去汉的太尉桥玄。

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壬子(1),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2)。夏五月丙辰(3),帝疾笃(4),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5),并受遗诏辅嗣主。遣后宫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6)。丁巳(7),帝崩于嘉福殿(8),时年四十。六月戊寅(9),葬首阳陵(10)。自殡及葬,皆以终制从事(11)

【注释】

(1)壬子:旧历初十日。

(2)九华台:楼台名,在洛阳皇宫内。

(3)丙辰:旧历十六日。

(4)笃:忠诚,厚重,又特指病重。

(5)中军大将军:官名。总领京师军队,掌京师及宫廷宿卫,地位低于大将军。此职为魏文帝初设,不常置。镇军大将军:官名。掌统兵征伐。镇军大将军与下文带有名号的大将军,在东汉时皆为杂号大将军,位次高于杂号将军而低于重号将军。但自魏代汉后,一些杂号将军如四征(东、西、南、北)、四镇(东、西、南、北)等地位渐重,成为重号将军。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其子司马昭称晋王,追封他为晋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追尊他为宣皇帝。

(6)淑媛、昭仪:皆魏妃嫔称号。

(7)丁巳:旧历十七日。

(8)嘉福殿:殿名,在洛阳皇宫内。

(9)戊寅:旧历初九日。

(10)首阳陵:建于首阳山的文帝陵墓,首阳山位于今河南偃师西北。

(11)终制:遗嘱。

【译文】

黄初七年春正月,文帝将要到达许昌时,许昌城南门无缘无故地自己崩塌,文帝心中很忌讳,便没有进许昌城。正月初十日,文帝回到洛阳宫。三月,修筑九华台。夏五月十六日,文帝病重,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一起接受遗诏辅佐继位的皇帝。命令将后宫内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发遣回家。十七日,文帝在嘉福殿去世,时年四十岁。六月初九日,文帝被安葬在首阳陵。从殡殓到入葬等各项事情,都按照文帝的遗嘱办理。

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1)。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2)

【注释】

(1)勒:编纂。垂:将近。

(2)《皇览》:中国第一部类书。魏文帝令刘劭、杨俊、王象、桓范等人编撰,共一千余卷,八百余万字,今已亡佚。

【译文】

当初,文帝喜好文学,专心从事于文章的著述,亲手编纂的作品将近一百篇。又让众儒生从经传中搜集资料,分类排列编撰成书,共一千多卷,书名叫《皇览》。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1),下笔成章,博闻强识(2),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3),克广德心(4),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注释】

(1)文藻:文采。

(2)识(zhì):记。

(3)迈志:致力于某一志向。

(4)克:能。

【译文】

评论说:文帝天生具备文才,提起笔就能写出文章,知识渊博,记忆力超群,多才多艺;假如他能够再具备宽宏的度量,用公平的诚心来勉励自己,专心致志于道义,能够宽广自己的仁德之心,那么与古代的贤明君主相比,又会有多远的距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