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传

董卓之乱前,东汉王朝虽日益腐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表面上还搭着刘氏江山大一统的架子。董卓的倒行逆施,使得统治更加黑暗,而由此引起的关东各州郡起兵以及双方的争斗,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董卓之乱后,刘氏王朝土崩瓦解,群雄割据互相征伐,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政治格局为之一变,而当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一系列变化,都与董卓之乱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记述这一事件的《董卓传》因而成为《三国志》的一个重要传记。陈寿对这个事件作了完整而详尽的描述,对董卓的种种暴政以及士人百姓对他的强烈仇恨都有很生动的描写,同时借此传对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遭遇及归宿作了交代。献帝经过颠沛流离后,于建安元年(196)被曹操接到许县,从此传的笔法看,陈寿是将这一件事看作东汉的结束的。所以他此后将当时献帝周围的人物一一作了交代,献帝就此被放入幕后。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1)。少好侠,尝游羌中(2),尽与诸豪帅相结(3)。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4)。卓有才武,旅力少比(5),双带两鞬(6),左右驰射。为军司马(7),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8),拜郎中(9),赐缣九千匹(10),卓悉以分与吏士。迁广武令(11),蜀郡北部都尉(12),西域戊己校尉(13),免。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14),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15),使水渟满数十里(16),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17),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18),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19)。拜前将军,封乡侯,征为并州牧。

【注释】

(1)陇西:郡名。治今甘肃临洮南。临洮:县名。治今甘肃岷县。

(2)羌:古代游牧民族,当时居于今甘肃西南及青海一带。

(3)尝:曾经。豪帅:指羌族中的首领。

(4)六郡:指地处西北的汉阳(治今甘肃甘谷东南)、陇西、安定(治今甘肃镇原东南)、北地(治今宁夏青铜峡东南)、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南)、西河(治今山西离石)六郡。良家子:出身于良家的子弟。汉代以医、巫、商、百工以外的人家为良家。羽林郎:官名。皇帝的侍从卫士,为郎官的一种。

(5)旅力:即膂力,体力、力量。旅,通“膂”。

(6)鞬(jiàn):马上盛弓箭的器具。

(7)军司马:官名。掌军事,隶属于将军、中郎将等武官。

(8)中郎将:官名。早期掌宫廷宿卫,后多统兵征伐,位次低于将军,高于校尉。

(9)郎中:官名。掌皇帝侍从宿卫,出充车骑,为郎官的一种。

(10)缣(jiān):双丝织成略带黄色的细绢。

(11)广武:县名。治今山西代县西南。

(12)蜀郡:郡名。治今四川成都。

(13)西域:汉代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戊己校尉:官名。驻守西域,掌西域屯田及诸少数民族事务。

(14)望垣:县名。治今甘肃天水西北。硖:同“峡”。

(15)堰:筑堤坝截水。

(16)渟(tíng):水集聚不流。

(17)羌胡:指羌族。胡,古代对北方与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败绩:大败。

(19)扶风:即右扶风,汉三辅之一,治今陕西兴平东南。

【译文】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他从小喜欢行侠仗义,曾经游历羌人聚居地区,与羌人所有的首领相交结。后来返回家乡在田间务农,羌人首领中有人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中,杀掉耕牛置办酒宴,与他们一起畅饮作乐。羌人首领们被董卓的真诚豪爽所感动,回去之后,收集各种牲畜一千多头赠送给他。汉桓帝末年,朝廷征召六郡良家子弟充任羽林郎。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能够携带双份弓箭,骑在飞驰的马上左右发射。他被任命为中郎将张奂的军司马,跟随张奂征讨并州立下战功,朝廷任命他为郎中,赐丝缣九千匹,董卓把这些丝缣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将士。先后升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后被免职。朝廷征召董卓,任命他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升任中郎将,率军讨伐黄巾军,因战败被免职抵罪。韩遂等人在凉州起兵,董卓又被任命为中郎将,统军西进抗击韩遂。在望垣硖北,董卓军被羌族数万人包围,军粮断绝。董卓假装要捕鱼,在回军路上需要渡过的河中筑坝截流,使数十里的水流静止不动,暗中率领军队从坝下通过后再决开堤坝。等到羌人军队听说消息后追来,河水已经很深,不能渡过了。当时朝廷派出六支军队进兵陇西,五支军队大败而回,只有董卓一支全军而返,驻扎在扶风。朝廷任命他为前将军,封乡侯,又征调他出任并州牧。

灵帝崩,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1),太后不从。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2),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3),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4),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卓未至,进败。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5),卓遂将其众迎帝于北芒(6),还宫。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7),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

【注释】

(1)司隶校尉:官名。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阉官:宦官。

(2)幸:宠幸,宠爱。

(3)赵鞅:即赵简子,春秋时晋国大臣,前497年召集晋阳的将士驱逐荀寅与士吉射。《公羊传》认为荀寅与士吉射是君主身边的恶人,赵鞅的行为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以逐君侧之恶”。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

(4)鸣钟鼓:谓讨伐罪恶,也即出兵。如:到。

(5)小平津: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偃师西北。

(6)北芒: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北。

(7)执金吾:官名。掌京师警卫治安等。

【译文】

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划诛灭众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于是征召董卓,让他率领军队到京师,并暗中命董卓给朝廷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窃取并仗恃皇帝的宠爱,扰乱天下。从前赵鞅发动晋阳的军队,来驱逐君主身边作恶的人。臣下我集合将士来到洛阳,就要讨伐张让这些人。”何进此举的目的是想胁迫太后同意他的计划。董卓还没有到达京城,何进已经事败身亡。中常侍段珪等人劫持少帝逃至小平津,董卓便率领将士到北芒山迎接少帝,保护少帝返回宫中。当时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被何进手下将士杀掉,何进、何苗二人的部众无所统属,全都投奔了董卓。董卓又指使吕布杀掉执金吾丁原,吞并了他的部众,所以京师的兵权只掌握在董卓一个人手里。

于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1),假节钺虎贲(2)。遂废帝为弘农王。寻又杀王及何太后(3)。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卓迁相国,封郿侯(4),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卓母为池阳君(5),置家令、丞(6)。卓既率精兵来,适值帝室大乱,得专废立,据有武库甲兵(7),国家珍宝,威震天下。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8),人不自保。尝遣军到阳城(9)。时适二月社(10),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11),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12),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13)。其凶逆如此。

【注释】

(1)俄:不久。

(2)虎贲:勇士,此指宿卫天子的武士。

(3)寻:随即。

(4)郿侯:封于郿县的县侯。郿县治今陕西眉县。

(5)池阳君:封于池阳县的封君。池阳治今陕西泾阳西北,古代女子受封者称君。

(6)家令、丞:即家令、家丞,官名。汉代太子、公主宫中设有家令、家丞,掌管粮谷和饮食等家事。董卓比附公主之例给其母设家令、家丞,属逾制。

(7)武库:朝廷存放武器的仓库。

(8)睚眦(yázì):怒目而视,此指微小的仇怨。

(9)阳城:县名。治今河南登封东南。

(10)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民间集会。

(11)轸(zhěn):车后的横木,此处指车辆。

(12)开阳城门:洛阳城门,时洛阳有城门十二座,开阳门为其中之一。

(13)宫人:宫女。

【译文】

这时,董卓以很长时间不下雨为借口,迫使少帝下令罢免司空刘弘而由自己出任司空,不久升任太尉,又让少帝授予他符节、黄钺及虎贲卫士。董卓废黜少帝为弘农王。随即又杀掉弘农王和何太后。改立灵帝的小儿子陈留王刘协,这就是献帝。董卓升任相国,封郿侯,朝拜时司仪官不用称呼他的名字,上殿堂时可以佩剑穿鞋,又让献帝封他的母亲为池阳君,并为他母亲设置了家令、家丞等官员。董卓率领精锐部队来到京师后,正赶上朝廷大乱,所以能够独断自主做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控制了朝廷的武库和军队,占有国家的珍宝,威震天下。董卓生性残忍暴虐,于是用严刑酷法来威慑众人,睚眦必报,满朝官员人人都害怕自己不能保全性命。他曾经派遣军队到阳城,当时正好赶上二月社日,百姓们都在社坛下祭祀拜神。军队的士兵冲上去砍下所有男子的头颅,驾着他们的车辆和牛,装载着妇女财物,把砍下的头颅栓系在车辕和车轴上,一辆挨一辆地回到洛阳,并说是进攻盗贼大胜所缴获的,士兵们高呼万岁。军队进入开阳门后,烧掉带回来的头颅,把妇女分与士兵们做婢女侍妾。董卓甚至还进入宫中奸淫宫女和公主。他的凶残叛逆就是这样。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1),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2),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卓至西京,为太师(3),号曰尚父(4)。乘青盖金华车(5),爪画两(6),时人号曰竿摩车(7)。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8);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9);宗族内外并列朝廷。公卿见卓,谒拜车下,卓不为礼。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10)。筑郿坞(11),高与长安城埒(12),积谷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尝至郿行坞,公卿已下祖道于横门外(13)。卓豫施帐幔饮,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14),未死,偃转杯案间(15),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16),而卓饮食自若。太史望气(17),言当有大臣戮死者。故太尉张温时为卫尉(18),素不善卓,卓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温与袁术交关,遂笞杀之(19)。法令苛酷,爱憎淫刑(20),更相被诬,冤死者千数,百姓嗷嗷,道路以目。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21)。更铸为小钱,大五分(22),无文章(23),肉好无轮郭(24),不磨(25)。于是货轻而物贵(26),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注释】

(1)河阳津: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县西。

(2)平阴:县名。治今河南孟津东。

(3)太师:官名。地位高于三公,位居百官之首,为上公。

(4)尚父:原以称周代吕尚,意为可尊敬的父辈,后常用为尊礼大臣的称号。

(5)青盖金华车:佩有青色车盖和金花装饰的车,为太子所乘车。

(6)爪:指车盖头呈爪形。(fān):车厢。

(7)竿摩:意为相逼近,指董卓的服饰逼近天子的规格。

(8)鄠(hù)侯:封于鄠县的县侯。鄠县治今陕西户县北。

(9)侍中:官名。东汉时侍从皇帝左右,应对顾问。中军校尉:官名。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为八校尉之副统帅,掌京师宿卫。

(10)三台:指负责行政的尚书台、负责监察的御史台、负责管理皇帝玉玺符节的符节台,三者皆为要害部门。启事:呈报公事。

(11)郿坞:城堡名。在今陕西眉县东北。

(12)埒(liè):相当。

(13)祖道:古人出行前祭祀路神称祖道,后用以称饯行。横门:洛阳城门。

(14)镬(huò):大锅。

(15)偃转:倒仆而转动。杯案:指酒席。

(16)匕箸(zhù):勺子和筷子。

(17)太史:官名。掌天文历法等。望气:观察天象的变化以占卜吉凶。

(18)卫尉: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宫门警卫。

(19)笞(chī):用竹板等打人,为古代的一种刑罚。

(20)爱憎:此指只凭爱憎而无是非。当时董卓命司隶校尉稽查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人,凡查出者皆处死并抄没家产,于是有人凭爱憎互相诬告,民多冤死。

(21)椎:捶击的用具,此指捶击。铜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收缴民间兵器,熔化铸成十二个铜人。此处的铜人即指此。钟虡(jù):饰以猛兽形象的铜钟架。五铢钱:汉代使用的钱币。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22)五分:半寸。十分为一寸。

(23)文章:文字和花纹。

(24)肉:铜钱周围凸起的圆边。好:铜钱中央的方孔。

(25)(lǜ):打磨光滑。

(26)货:钱币。

【译文】

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郡的军队驻扎在河阳津,准备进军洛阳讨伐董卓。董卓派出一支疑兵做出要从平阴渡河的态势,然后暗中派遣一支精锐部队从小平津北渡过黄河,绕到王匡的军队后面发动突然袭击,在河阳津北大败王匡军,王匡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董卓因为崤山以东地区群雄都起兵来讨伐他,惶恐不安。初平元年二月,他便胁迫献帝离开洛阳迁都长安。临走前焚烧洛阳皇宫,把洛阳地区皇帝、大臣的陵墓全部挖开,盗取里面的宝物。董卓到了西京长安后,自任太师,给自己加称号叫尚父。违制乘坐青盖金华车,爪形车盖骨架,两边车厢上绘着纹饰图案,因此当时人称之为竿摩车。董卓的弟弟董旻出任左将军,封鄠侯;侄子董璜出任侍中、中军校尉,掌管京师军队;董氏本族和本族以外的亲戚都在朝中任职。公卿百官见到董卓,都要在他的车前下拜行礼,董卓也不起身还礼。他还下令让尚书台、御史台、符节台官署中尚书以下的官员到他府中报告公事。又在郿县修筑城堡,城堡的墙和长安城的城墙一样高,里面储存了够吃三十年的粮食,声称:如果大事成功,可以雄踞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守在郿坞里也足可以终老了。董卓曾经到郿坞去巡视,公卿百官在长安城的横门外设宴为他饯行。董卓预先设置好帐篷,与大家在帐中饮宴,将在北地诱降的叛军士兵几百人押到酒席间,当场先割断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砍下手脚,有的凿出双眼,有的用大锅煮,那些还没死的士兵,仆倒在宴席前的地上翻转挣扎,赴宴的人都恐惧战抖,手中的勺筷都吓得掉在地上,而董卓饮酒吃饭,泰然自若。太史官望气,说将要有大臣被杀死。原来的太尉张温这时任卫尉,素来与董卓关系不好,董卓对他怀恨在心,借着天象的变化,想用张温抵补上天的怪罪,便指使人诬告张温与袁术勾结,将张温鞭打处死。董卓法令苛刻严酷,又怂恿民间诬告,滥施刑法,人们转相诬告,冤死的人数以千计。百姓嗷嗷哀叹,路上见到熟人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睛互相示意。董卓将前世留下来的铜人、铜钟架全部打碎,又毁坏五铢钱,用这些铜改铸小钱。小钱直径五分,上面没有文字和花纹,周围凸边和中央方孔的轮廓不清楚,不规整,也没有打磨光滑。于是造成钱轻物贵的后果,一斛谷物卖到数十万钱。从此以后钱币不再流通。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1)。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余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2)。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3)。主簿田景前趋卓尸(4),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余莫敢动。长安士庶咸相庆贺,诸阿附卓者皆下狱死。

【注释】

(1)未央殿:长安未央宫之前殿,在长安城西南隅。

(2)掖门:宫城正门旁边的侧门。

(3)夷:诛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4)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地方州郡县长官的重要掾属,掌典理文书,经办日常事务。

【译文】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董卓的将领吕布共同谋划诛杀董卓。这时,献帝疾病刚刚痊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吕布让同郡老乡骑都尉李肃等人,率领十余个亲兵,穿上宫廷卫士的服饰装做把守掖门的卫士。吕布怀里藏着诛杀董卓的诏书。董卓一到,李肃等人就上前用兵器击刺他。董卓惊呼:“吕布在哪儿?”吕布说:“皇帝有诏书在此。”于是杀掉董卓,又诛灭他的三族。董卓的主簿田景奔向董卓的尸体,吕布又把田景杀掉;一共杀了三个人,董卓的手下没人再敢乱动。董卓被除掉,长安的士人百姓都高兴得互相庆贺,那些讨好依附董卓的人都被抓进牢狱处死。

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1),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卓死,吕布使李肃至陕,欲以诏命诛辅。辅等逆与肃战,肃败走弘农,布诛肃。其后辅营兵有夜叛出者,营中惊,辅以为皆叛,乃取金宝,独与素所厚支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2),逾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

【注释】

(1)陕:县名。治今河南陕县西北。

(2)支胡:月支胡的简称,西北少数民族的一支。

【译文】

当初,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统领军队另外驻扎在陕县,分别派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攻取陈留、颍川二郡各属县。董卓死后,吕布派遣李肃率军到陕县,想用献帝的诏命诛杀牛辅。牛辅等人迎击李肃,李肃战败逃往弘农,吕布杀掉李肃。后来牛辅营中将士有乘夜叛逃出营的,营中的部众惊乱骚动,牛辅以为部下全部叛变,便带着金银财宝,独自与平素最为亲厚的支胡赤儿等五六人一起,翻越城墙北渡黄河逃走。赤儿等人贪图牛辅的金银财宝,杀死牛辅,斩下他的首级送往长安。

比傕等还(1),辅已败,众无所依,欲各散归。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2),忧恐不知所为。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余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3)。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藉。诛杀卓者,尸王允于市。葬卓于郿,大风暴雨震卓墓,水流入藏(4),漂其棺椁(5)。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6)。汜为后将军、美阳侯(7)。稠为右将军、万年侯(8)。傕、汜、稠擅朝政。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9),屯弘农。

【注释】

(1)比:及。

(2)凉州人:指董卓的部下,因他们多来自凉州。

(3)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东汉大将军下有营五部,部设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设军候一人。也泛指部下。

(4)藏:此指墓穴。

(5)棺椁(guǒ):棺与椁,椁为棺之外的套棺。也泛指棺材。

(6)假节:授予符节,以示代表朝廷。当时中央或地方军政长官,常加以使持节、持节、假节等名号,分别享有不同权力。

(7)美阳侯:封于美阳县的县侯。美阳治今陕西武功西北。

(8)万年侯:封于万年县的县侯。万年治今陕西临潼北。

(9)骠骑将军:官名。统领京师禁卫军,掌管京师及宫廷宿卫,地位很高,位次同于三公。平阳侯:封于平阳县的县侯。平阳治今山西临汾西南。

【译文】

等到李傕等人回军陕县,牛辅已经兵败身亡,部众无所归依,想各自散去返回家乡。但当时朝廷既没有下发赦免诏书,他们又听说长安城中传言要把凉州人全部杀掉,都忧愁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于是他们采用贾诩的计策,率领部众西向攻打长安,沿路又到处招收逃散的兵士,等到达长安时,已有部众十余万人,与董卓过去的部下樊稠、李蒙、王方等人合军包围长安城。十日后长安城被攻克,他们与吕布在城中大战,吕布兵败逃走。李傕等人纵兵抄掠城中的百姓老小,将他们全部杀掉,满城死尸狼藉。他们又诛杀谋杀董卓的人,把王允的尸体陈放在集市上示众。将董卓埋葬在郿县,埋葬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雷声震撼董卓墓地,大水流进墓穴,把董卓的棺椁冲了出来。李傕自任车骑将军,封池阳侯,兼任司隶校尉,假节。郭汜任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任右将军,封万年侯。于是李傕、郭汜、樊稠专擅朝政。张济任骠骑将军,封平阳侯,驻扎在弘农。

诸将争权,遂杀稠(1),并其众。汜与傕转相疑,战斗长安中。傕质天子于营(2),烧宫殿城门,略官寺(3),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傕使公卿诣汜请和,汜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

【注释】

(1)遂杀稠:据裴注引《九州春秋》,樊稠为李傕所杀。

(2)质:扣押以为人质。

(3)官寺:官署。

【译文】

众将之间争权夺利,于是李傕杀掉樊稠,吞并了他的部众。郭汜与李傕又开始互相猜疑,二人在长安城中攻伐争斗。李傕把天子作为人质扣押在营中,烧毁皇城城门,抄掠官署,把皇帝乘舆服饰等御用物品全部放置到自己家中。李傕派公卿百官到郭汜那里去讲和,郭汜把他们都抓了起来。二人相互攻击一连几个月,死亡的人数以万计。

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傕众叛,稍衰弱。张济自陕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丰、霸陵间(1)。郭汜复欲胁天子还都郿。天子奔奉营,奉击汜破之。汜走南山(2),奉及将军董承以天子还洛阳。傕、汜悔遣天子,复相与和,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3)。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4),与傕、汜大战。奉兵败,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天子走陕,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5),至大阳(6),止人家屋中。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7),御乘牛车。太尉杨彪、太仆韩融近臣从者十余人(8)。以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征北将军,并与奉、承持政。遣融至弘农,与傕、汜等连和(9),还所略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马数乘。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奉、暹、承乃以天子还洛阳。出箕关(10),下轵道(11),张杨以食迎道路,拜大司马(12)。语在《杨传》。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13),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14),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

【注释】

(1)新丰:县名。治今陕西临潼东北。霸陵:县名。治今陕西西安东北。

(2)南山:即秦岭终南山。

(3)曹阳:涧名。曹阳涧,又名七里涧,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4)白波帅:白波军的首领。白波军为东汉末农民军,起兵于今山西侯马北的白波谷,故有此称。

(5)贵人:妃嫔的称号。东汉贵人地位仅次于皇后。

(6)大阳:县名。治今山西平陆西南。

(7)安邑:县名。治今山西夏县西北。

(8)太仆:官名。掌管皇帝车马,为九卿之一。

(9)连和:讲和。

(10)箕关:关名。位于今河南济源西北。

(11)轵(zhǐ)道:经过轵县的道路。轵县治今河南济源东南。

(12)大司马:官名。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位在三公上。

(13)街陌:街道。

(14)尚书郎:官名。尚书属官,掌代奏、拟诏令等。

【译文】

李傕手下将领杨奉与李傕的军吏宋果等人谋划杀掉李傕,事情败露,于是率领兵众背叛李傕。李傕部众叛离,势力逐渐衰弱。张济从陕县过来为二人讲和调解,献帝才得以从李傕营中脱身,来到新丰、霸陵二县之间。这时郭汜又想胁迫献帝回到郿县去建都。献帝逃到杨奉营中,杨奉率军进攻郭汜,将他打败。郭汜逃到南山,杨奉和将军董承护送献帝返回洛阳。李傕、郭汜后悔放出献帝,二人又讲和交好,率军追赶,在弘农的曹阳追上了献帝。杨奉赶忙召集河东过去的白波军首领韩暹、胡才、李乐等人率军前来会合,与李傕、郭汜展开大战。杨奉等人兵败,李傕等人放纵士众杀害公卿百官,抢掠献帝的宫女进入弘农。献帝逃往陕县,北渡黄河,辎重丢失,没有车马,献帝只得步行,身边只有皇后和贵人相从,到了大阳,住在百姓家里。杨奉、韩暹等人便拥奉献帝,以安邑为都,皇帝出入乘坐牛车,身边跟随的只有太尉杨彪、太仆韩融等近臣十余人。献帝任命韩暹为征东将军、胡才为征西将军、李乐为征北将军,与杨奉、董承一起执掌朝政。又派韩融到弘农,与李傕、郭汜等人讲和,李傕、郭汜归还抢掠的宫人和公卿百官,以及乘舆车马数辆。这时蝗灾大起,天气干旱,粮食缺乏,跟随皇帝的官员们只能以枣子和野菜充饥。众将领控制不住手下将士,上下一片混乱,军粮断绝。杨奉、韩暹、董承于是护送献帝返回洛阳。从安邑出箕关,沿轵道一路而下,这时张杨带着粮食沿路来迎接,献帝任命他为大司马。这件事记载在《张杨传》中。献帝进入洛阳,洛阳的宫殿都被烧光,街道荒芜,百官们只好砍伐荆棘,在断壁残垣中寻找栖身之地。州郡的刺史郡守各自拥兵自保,没有人来洛阳保驾。朝廷上下的饥饿和困乏越来越严重,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被迫自己出去打柴,有的饿死在断壁残垣间。

太祖乃迎天子都许。暹、奉不能奉王法,各出奔,寇徐、扬间,为刘备所杀。董承从太祖岁余,诛。建安二年,遣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诛傕(1),夷三族。汜为其将五习所袭,死于郿。济饥饿,至南阳寇略,为穰人所杀(2),从子绣摄其众(3)。才、乐留河东,才为怨家所杀,乐病死。

【注释】

(1)谒者仆射:官名。谒者台的长官,掌朝会司仪、传达诏令等。

(2)穰:县名。治今河南邓州。

(3)摄:集聚,收拢。

【译文】

太祖于是迎接献帝迁都到许县。韩暹、杨奉不能遵奉朝廷法令,各自出走,在徐州、扬州一带抄掠,被刘备杀掉。董承跟随太祖一年多后被杀。建安二年,朝廷派遣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西众将诛杀李傕,并诛灭他的三族。郭汜遭他手下将领五习袭击,死在郿县。张济因为缺乏军粮,将士饥饿,到南阳一带抄掠,被穰县人杀掉,他的侄子张绣接替他统领部众。胡才、李乐二人留在河东,胡才被仇家杀掉,李乐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