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

牛:正如您所说的,您对孔子有高度的评价,称其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但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到底有哪些具体的贡献呢?

牟:孔子集五帝三代之大成,在整理阐释五经的基础上,创立仁礼之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确立了仁和之道的人本主义精神方向,为社会人生提出普世道德价值标准,形成民族的文化血脉、基本性格和文化基因,故其在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显学,尔后成为中华文化主导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即中国人所说的“道”:用两个字表述,是“仁和”;用三个词表述,是“仁义、民本、贵和”;用四句话表述,是“天人一体、仁爱忠恕、和而不同、礼义诚信”;用五个字表述,是“仁、义、礼、智、信”;用六短句表述,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孔子把尧舜时代治国理政优良传统如“克明俊德”、“协和万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夏商周三代尤其周代的好传统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继承下来,用仁和之学加以提高,又经过孟子、荀子和汉儒的加工,遂形成“五常”、“八德”的基本道德体系。“五常”,乃人生常道,人人须臾不能离。“八德”,是“五常”的扩展,而以忠孝为核心。

“五常八德”不同时期有不同解释,但本质属性是永恒的。表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修己以安人,以天下为己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在治国理政上,就是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民生为本,正己正人,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用贤纳谏,廉洁奉公,政通人和,居安思危;表现在经济生活上,就是见利思义,诚信为本,富民均平,重农扶商,开源节流;表现在国防军事上,就是仁者无敌、义兵必胜,智勇双全,足食足兵民信,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表现在国际外交上,就是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近悦远来,化干戈为玉帛;表现在文化和文艺上,就是和而不同,文以载道,尽善尽美;表现在民族宗教上,就是华夷一家,因俗而治,敬鬼神而远之,神道设教;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智勇兼修,学思并重,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就是敬畏自然,天生人成,赞天地之化育,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表现在社会理想上,就是小康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四海一家。

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是吸收了儒家文化或者说是孔子精神呢?

牟:若仔细分析一下,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几乎都与儒家文化或者说孔子的精神有关,只是有的关系直接一些,有的关系间接一些。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民主、和谐与儒家关系极为密切,民主与民本有内在的关联,文明是儒家一贯的追求,其话语见于《易传》。提倡和谐、以和为贵则一直是孔子或儒家的基本精神;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平等、公正与儒家关系较为密切,孔子的“恕”道,强调尊重人、体谅人,颇具平等精神,他还第一次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现了教育上的平等。儒家“五常”之道中的“义”,其基本的意义就是公正;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这四个方面都是儒家所提倡的,尤其是其中的诚信与友善,更是儒家根本精神的体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或仁爱,而爱人就要“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只有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真正以友善的态度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广义地说,公正、平等、诚信、和谐等都要建立在仁爱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