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

汉字身世小档案

■“世”的本义指父子相继,也就是“一代”,引申而指三十年。

■《王力古汉语字典》:“上古汉语‘世’‘代’不同义。父子相传为一世,朝代相替为一代。……唐人避唐太宗讳,遇‘世’字多改用‘代’字。”

■《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五世”即指五代,形容祖先的遗风和影响五代之后就消失了。

今天我们使用的“世代”“世世代代”等说法,早已属于泛泛之言,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定,不过在古代,可完全不一样,有着精准的时间限定。

世,金文字形,三条竖线上面分别有三个点瘤状。这个字形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清代学者吴大澄给出了极富启发性的解说:“葉、世二字,古本一字。”林义光在《文源》一书中进一步发挥道:“当为葉之初文,像茎及葉之形。草木之葉重累百叠,故引申为世代之世。”也就是说,这个字形中的三条竖线表示草木的茎,三个点瘤状表示茎上长出的叶子。

白川静先生在《常用字解》一书中总结道:“象形,分杈的树枝长出新芽之态。草长出新芽为‘生’。木长出新枝三枝为‘枼’,树枝上长出之物为‘葉(叶)’。植物长出新芽,由此衍生出了一生、生涯、寿命、世界、世间之义。”今天仍然还在使用中叶、末叶这样的历史时期的分段法,也可证明世、枼、葉同出一字。

世,金文字形,三枝上的新芽更是栩栩如生。小篆字形,点瘤状讹变为三短横,《说文解字》就是根据这个字形作出的释义:“世,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显然不符合“世”的金文字形。

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则认为:“像草木叶叶既凋复吐之状,当为岁之初文。荒古淳朴,初民但以此为改岁之候……《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释文》引卢王注:‘世,岁也。万物以岁为世。’此古义之仅存者。草木多以一岁为荣枯,故世有岁义。”

不过,《诗经·大雅·文王》中有“文王孙子,本支百世”的诗句,将周文王比作树干的“本”,将子孙比作枝叶的“支”,正符合“世”的金文字形,因此还是“葉、世二字,古本一字”的释义更为妥当。许慎把小篆字形混淆于代表三十之数的“卅()”,从而才有了“三十年为一世”的说法,但其实父(本)、子(支)相继为“世”才更符合本义。

《礼记·曲礼上》载:男子“三十曰壮,有室”。《礼记·内则》篇中同样有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的记载。也就是说,儒家理想中的男子的结婚年龄是三十岁,三十岁结婚生子,就有了下一代,因此,“世”的本义指父子相继,也就是“一代”,引申而指三十年。

王力先生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详细辨析了“世”和“代”的区别及其演变轨迹:“上古汉语‘世’、‘代’不同义。父子相传为一世,朝代相替为一代。‘三世’指祖孙三世,‘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唐人避唐太宗讳,遇‘世’字多改用‘代’字,甚至世宗亦改称代宗。从此以后,‘代’字变为‘世’的同义词。”

孟子在《离娄下》篇中的名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五世”即指五代,形容祖先的遗风和影响五代之后就消失了,跟今天常说的“富不过三代”是一个意思,但是周期却大大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