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史记》)

汉字身世小档案

■《说文解字》:“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丘”的本义是小山丘。

■ 扬雄《方言》:“冢,秦晋之间谓之坟……自关而东谓之丘。”当作坟墓讲是“丘”的引申义。上古时期实行的是简葬,用木柴把尸体厚厚地包起来,埋到野外,“不封不树”,既不封土为坟,也不植树立碑。周代时开始“封树”,墓上有封土,就像隆起的小山丘,因此引申指坟墓。

《史记·孔子世家》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窳()”是低凹之意,这是形容孔子的头顶中间低四周高,就像中间高四周低的房屋反过来了一样,此即所谓“圩()顶”。

那么,头顶凹陷的“圩顶”为什么称“丘”呢?先来看甲骨文字形,与“山”字对比,“山”是三个高耸的山头,而“丘”则是两个较为低矮的山头,中间还有一块洼地,即山坳。甲骨文字形,大同小异。南宋学者戴侗解释说:“丘,小山。故其文视山而杀。”意思是说,“丘”比“山”的山头少而低。白川静先生在《常用字解》一书中则说:“象形,古字形为二山之间有谷,义指山间凹地。现在,平地中隆起的小高地谓‘丘’。”

还有一种意见,以徐中舒先生为代表,他在《甲骨文字典》中解释说:“像穴居两侧高出地面之出入孔之形。商人多穴居,甲骨文丘则以其地面形制表示其特点……丘为穴居,由人为而成。又因丘多选择高亢干燥处凿建,其出入之孔较高,引申之,土之高者亦称丘。”穴居出入孔的视觉形象并没有小山之形清晰可见,因此这一释义没有说服力。

丘,金文字形,稍有变形。金文字形,讹变得更厉害,从而为小篆字形打下了基础。小篆字形,上面讹变为两人相背之“北”,《说文解字》就是根据这个讹变后的字形释义的:“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邦之居,在崐崘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

徐灏早就提出过质疑:“此字说解未确。盖因字之上体与北同,遂误认为从北从一,又因《山海经》言昆仑之虚在西北,遂以为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取义迂远,非其指也。”

综上所述,“丘”的本义是小山丘。扬雄所著《方言》载:“冢,秦晋之间谓之坟……自关而东谓之丘。”当作坟墓讲是“丘”的引申义。上古时期实行的是简葬,用木柴把尸体厚厚地包起来,埋到野外,“不封不树”,既不封土为坟,也不植树立碑。周代时开始“封树”,墓上有封土,就像隆起的小山丘,因此引申指坟墓。

《吕氏春秋·安死》篇载:“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丘垄”即坟墓;“宾阼(zuò)”指堂前的台阶,包括西阶和东阶。“丘”之为坟墓,可谓豪华矣,不仅失去了上古的薄葬之风,而且也与“丘”字形中朴素的小山头的形状大相径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