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综合运用各种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细胞学等方法和技术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各种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的方法。实验室检查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目前实验室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医疗信息的60%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实验室检查在临床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检查在不同情况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诊断方面,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确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确认试验为诊断提供了“金标准”。血糖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是关键性指标。而对大多数疾病,检验项目可以修正临床医师诊断思路,帮助其做出正确诊断,如发热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一个简单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就有很大价值。检验对预后判断也有指导意义,如检测某些肿瘤标志物浓度,往往可以预判肿瘤是否转移。在人体健康评估、传染病流行时诊断方面,实验室检查也发挥关键作用,如高血脂、高血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等往往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而及早发现,从而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禽流感、SARS的诊治也离不开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浆膜腔穿刺液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一、血液检查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液体,流动于血管,循环于全身,直接或间接与机体所有组织器官发生联系。血液中各成分数量或质量的改变,往往可反映血液系统疾病情况。因此,血液及骨髓检查往往是血液系统疾病明确诊断的重要环节。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检查和其他常用血液检查。
血液常规检验主要是对外周血液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试验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小板计数(BPC)等21项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其他常用血液检查包括:红细胞比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块收缩试验(CRT)、出血时间测定(BT)、凝血时间测定(CT)、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血液标本主要通过静脉血、手指末梢、耳垂部位采集。检查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普遍的临床意义。血液细胞计数已经成为临床各科疾病筛查、诊断等的首选实验。
二、尿液检查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成分和性状能反映机体代谢及各系统功能状态,尤其与泌尿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尿液检查对多种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观察和疗效的确定都起到重要作用。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与显微镜检查。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尿量、尿液颜色、透明度、气味、酸碱反应、尿比重;化学检查包括尿蛋白、尿糖检查、尿酮体检测;显微镜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盐类与结晶检查。
标本种类包括晨尿、随机尿、定时尿和中段尿。晨尿是指晨起后未进早餐和运动前排出的第一次尿液,是最理想的尿液常规检查标本,临床可以用于肾浓缩能力的评价、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以及血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及细胞病理学等有形成分分析。随机尿是指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对病理性糖尿、蛋白质检查较为敏感。定时尿是指采集规定时间内的尿液标本,如收集治疗后、进餐后或卧床休息后3h、12h或24h内的尿液,多用于物质定量测定、肌酐清除率和细胞学研究。消毒外阴和尿道口,收集中段的尿液是中段尿,主要用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正确收集、留取尿标本对保证检验结果十分重要。尿液标本又主要由患者留取,所以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就非常重要。一般尿液标本采集前,应避免跑步、爬楼等剧烈运动,病人应休息15min后进行采集。同时避免月经血或阴道分泌物、精液或前列腺液、粪便等各种物质污染标本。尿常规检查简单易行、无痛苦,主要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特别是各类肾病或泌尿系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查最不可缺少。
三、粪便检查
粪便是食物未被吸收而产生的残渣部分,由消化道通过大肠,从肛门以固体、半流体或流体形式排出体外。正常大便为黄色软便,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B族维生素等。粪便检查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功能状况检查,通过粪检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出血、炎症、寄生虫感染、致病菌、肿瘤等,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粪便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
①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大便的每日排量、颜色和性状。如陶土色见于胆道梗阻;柏油样黑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或者是服了含活性炭、铁剂等药物;脓血便常见于下消化道病变;鲜血便见于结肠癌、直肠息肉、肛裂及痔疮等;米泔样便见于重症霍乱或副霍乱。②显微镜检查包括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和寄生虫虫卵。少量白细胞一般见于肠炎,大量白细胞或脓球(成团的白细胞)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寄生虫病患者粪便常发现寄生虫卵。③化学检查主要指隐血试验(OBT)。肉眼和显微镜不能证实的出血称为隐血,常通过化学法和免疫法检测出来。隐血试验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药物致胃黏膜损伤、胃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等。
四、常用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浆膜腔包括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关节腔等。在生理情况下,浆膜腔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病理状态下腔内液体量增多形成浆膜腔积液。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与渗出液两种,前一种是非炎性积液,后一种是炎性积液。浆膜腔积液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浆膜腔积液标本需要医生在相应部位进行穿刺术抽取积液10~20ml。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性状检查,包括颜色及透明度、比重、凝固性检查。②化学检查,包括黏蛋白定性测定、蛋白质定量测定、葡萄糖定量测定等。③显微镜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脱落细胞学检查。④细菌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是指离心沉淀或培养渗出液寻找病原体,此方法有助于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
五、肾功能检查
肾脏是排泄水分和代谢产物,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器官。肾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肾脏有无广泛性损害,据此制订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检查内容包括肾小球功能检查和肾小管功能检查。肾小球功能检查主要通过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r)、血清尿素氮测定(BUN)、血清肌酐测定(Cr)来判断肾小球有无损害,评估肾小球功能损害的程度。尿浓缩稀释试验(CDT)可以检测肾小管的功能。
六、肝功能检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其功能包括物质代谢功能及分泌排泄、生物转化、胆红素代谢等。了解肝功能状态的实验室检查称为肝功能检查,主要项目有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血清酶学检查、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查等。
(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 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检查,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ALT、AST检查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还有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甲种胎儿球蛋白检查对各型肝炎、原发性肝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2)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的排泄清除能力,如胆红素定量检测,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3)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 血浆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血浆蛋白下降提示蛋白质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合成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