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加西亚的信(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
- 哈伯德
- 2994字
- 2020-06-24 20:35:34
致加西亚的信
经过与家人吃晚餐时的一番讨论之后,埃尔伯特·哈伯德在一小时之内写出了他的这篇经典文章《致加西亚的信》。吃晚饭的时候,哈伯德的儿子伯特说,美西战争中真正的英雄是罗文——一个敢于冒着生命危险送信给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的人。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哈伯德自己的杂志——1899年3月号的《菲利士人》上。纽约中央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受到该文的激励,要求允许翻印并发行了五十万册。俄国铁路局局长希拉科夫亲王在读了丹尼尔斯翻印的文章后,又让人将它翻译成了俄文,并且将《致加西亚的信》分发给他的所有铁路员工。
接着,俄国军队也获得了这篇文章:每一个被派往日俄战争前线的俄国士兵都得到了一本《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俄国俘虏的物品中发现了这本小册子,随后将它翻译成了日文。根据日本天皇的命令,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有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最终,《致加西亚的信》印刷了四千万册。
在这整个与古巴有关的事件当中,有一个人就像近日点的火星一样总矗立在我的记忆最鲜明处。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迫切需要尽快和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当时身处古巴的大山深处——具体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任何信件或者电报能送到他那儿。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取得他的配合,而且时间紧急。怎么办?
这时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叫罗文的人能帮您找到加西亚,而且也只有他能找到。”
于是,他们找来罗文,给了他一封信,让他送给加西亚。至于“这个叫罗文的人”如何接过信,将它密封在一个油布袋里,揣在胸前;如何在四天后乘坐一艘敞篷船到达古巴海岸,乘着夜色上岸,消失在丛林中;如何徒步穿越这个敌对国家,于三个星期后出现在岛屿的另一端,将信交给加西亚将军——这些细节在这里我无意详述。我想强调的重点是:麦金莱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并没有问:“他在哪里?”
太伟大了!这样的人应该为他铸造一座不朽的青铜雕像,并且把雕像立在全国各所大学里。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这样那样的教诲;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让他们坚持向上的敬业精神,让他们能够忠于别人的信任,行动果决,集中精力、全心全意地去做一件事——把信送给加西亚。
当然,加西亚将军现在已经离开人世,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的“加西亚”。那些拥有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时常都会为那些庸碌之辈的愚蠢感到吃惊——他们不能或者不愿意专心去做好一件事。
敷衍了事、漫不经心、漠不关心以及心不在焉地工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除非你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让其他人帮忙,或者仁慈的上帝能创造一个奇迹,派一位光明天使来帮助你,否则不会有什么工作成效。
读者不妨来做个试验。假设你现在正坐在办公室里,你可以随时给六个员工安排任务。随便叫来其中的一个,对他说:“请你查一查百科全书,帮我做一份有关柯勒乔生平的简要备忘录。”这个员工是否会平静地回答“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任务呢?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他会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你,然后问你下面这些问题当中的一个或者更多:
“他是谁?”
“哪一本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在哪儿?”
“雇我来是做这个的吗?”
“为什么不让查理去做这件事?”
“他还在世吗?”
“着急要吗?”
“要不要我把百科全书搬过来你自己查一下?”
“你为什么要查他呢?”
我敢用十倍的赌注和你打赌,等你回答完他所提出的问题,给他解释清楚如何查找这些资料,为什么需要这些资料之后,这个职员就会离开,去找另外一个员工帮他找柯勒乔的资料。然后,他会回来告诉你,根本就查不到这个人。当然,我也可能赌输,但是,从概率上讲,我不会输。
此时,如果你够聪明,就不会费心向你的“助手”解释,柯勒乔的资料应该在以C字母开头的索引中查找,而不是在以K字母开头的索引中查找,你会微笑着对他说“没关系”,然后自己去查。就是因为这样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这种道德上的后知后觉,这种意志不坚,这种不乐意巩固和提高的态度——这些东西使得纯粹的社会主义实现的可能变得遥不可及。如果人们甚至都不愿为了自己而主动采取行动,那么,他们又怎么会为公众利益而努力呢?如果你登广告招聘一名速记员,应征者十之八九既不会拼写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且他们根本就不认为这是速记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这样的人能写出一封送给加西亚的信吗?
“你看那个会计。”在一家大工厂里,一位主管对我说。
“看到了,他怎么样?”
“哦,他是一个不错的会计师,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件事,他有可能完成任务。但是,也有可能他会沿途在若干家酒吧停留,等到了闹市区的时候,他恐怕早就忘了我派他去做什么了。”这样的人,你能托付他把信送给加西亚吗?
最近,我听到许多对那些“在血汗工厂里备受压迫的人”和那些“为求得一份正当工作四处奔波的无家可归者”深表同情的声音,这些声音同时把那些掌权者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从没有人提及那些倾其一生努力都无法使那些懒散的饭桶做些有用的工作的雇主;没有人说,那些雇主是如何长期地、耐心地努力寻找“帮手”,但只要他们一转身,这些“帮手”就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每家商店和工厂都会不断地进行清理整顿。雇主不断地遣走那些不能提高公司效益的“帮手”,同时吸纳新的员工。无论经济状况多么好,这种去粗取精的过程都会一直持续。只是,在经济萧条、就业机会很少的情况下,这种去粗取精的工作会更显成效——但是,离开的仍然是并且永远是那些没有能力、没有价值的人。这就是适者生存。为了自身利益,雇主只能保留那些最佳员工——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生意,对别人来说,他也毫无价值,因为他总是愚蠢地怀疑他的老板正在压迫他,或者企图压迫他。他不能发号施令,也不甘心接受别人的指挥。如果我们让他送信给加西亚,他的回答很可能会是:“你自己去吧!”
今夜,这个人正四处奔波寻找工作,风飕飕地直往他的破外套里灌。但是所有了解他的人都不敢雇用他,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煽动不满情绪的好事之徒。
当然,我知道我们与其同情这样一个道德观扭曲的人,还不如去同情一个肢体不健全的人。然而,如果要同情的话,也让我们为那些努力经营大企业的人流下同情的泪水。他们在下班铃响之后仍然要加班加点,他们头上的白发因为要竭力约束那些麻木不仁、没有能力又敷衍了事、无情的忘恩负义的人而日益增多——要是没有他们的企业,那些人就只能忍饥挨饿、无家可归。
我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了?或许是。但是,当整个世界都热衷于访问贫民窟时,我希望能向那些成功者表示同情——他们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指导其他人工作,并获得成功。可是,除了一点食物和衣服外,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曾经为了一日三餐领薪水干活儿,也曾经当过雇主,我知道应该从双方的角度来看问题。
贫穷本身并不是什么好东西,破旧衣服也没有可取之处。并非所有的雇主都贪婪成性、专横跋扈,正如并非所有的穷人都很高尚一样。我敬佩那些不论老板在不在场都能坚持做好自己工作的人;敬佩那些只是默默地接过信,不会提出任何愚蠢的问题,不会暗地里打主意一出门就把信扔到下水道里,去做送信以外的事的人。他们永远都不会被炒鱿鱼,也不必为了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热切地寻找这样的人的漫长过程。这些人所要的东西都能得到。每座城市、乡镇和村庄,每个办公室、商店、商场和工厂都需要他们。全世界都在呼唤:我们需要,而且急需这样的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埃尔伯特·哈伯德
1899年
埃尔伯特·哈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