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概况

(一)数字经济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制造业、消费等领域都在发生“数字经济革命”。数字经济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了新兴产业,成为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发展新动能。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商务系列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行动的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据《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统计,2016年,全国数字经济总量已占全国GDP总量的30.61%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EB/OL].(2017-04-20)[2018-01-06]. http://www. tisi.org/4868.,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创新融合发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的产业中观表达。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向着全民化、便利化、平民化发展。网络直播、虚拟旅游、移动听书等数字文化消费形态尽显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特征,成为数字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新阵地。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与新模式。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文化业态构成了数字文化产业的主体。2017年4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基于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在整体规划上提出了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4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立足于文化部职能范围,对数字文化产业中较为成熟的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主要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和引导。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化信息内容保真提质,依托网络拓展流通传播疆域,以技术应用、商业模式、知识迭代、智力创新实现市场与产业价值,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增长极。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新型文化生态环境和新型文化生产模式的生成。首先,由于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内容构成了主要内容,互联网服务公司成为最大的文化内容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并由此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两套文化服务体系的并驾齐驱。一方面是由政府主导的以广电和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是由以民间力量为主、以在线内容为主要形势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这两大体系互相配套、互相支撑、互相融合,构成了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其次,随着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构成了新型文化生产体系。其中文化生产者消费者相互融合,专业的和非专业生产者相互合作,文化产业和实体经济相互渗透。文化内容的主要创作者正在由从小规模专业作者向大规模业余作者迁移,例如腾讯已成为最大的正版中文内容提供商,已形成超过千万部级的部门,拥有6亿在线人员,已发展成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文化生产平台。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流通与高效合作,给社会提供创新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科技资源最优配置。

(二)新需求生成文化产业新业态重要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强调“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中,我国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但是随着居民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多,新的资源也应当随之开发以满足大多数群体的需求,这种因需求细分而创造的业态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中逐步脱离,形成独立的全新业态,这就预示着要培育一些基于需求的文化新业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3D打印等快速发展,全球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对产品设计、服务模式设计的创新产生驱动作用,不仅改变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范式,还为创新设计提供了网络、数据、计算环境和共创分享平台。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企业根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造出新的内容产品,培育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例如印刷业数字化的消费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和快速化转变,消费群体更加重视自身的个人体验,新的消费模式下产生新的需求。需求的转变为印刷业带来更广阔的蓝海市场。再例如,数字化技术下诞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消费体验模式,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有机融为一体,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满足了市场新需求,不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人民网.创造新需求,催生新业态[EB/OL].(2017-07-08)[2018-01-05].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705/c1003-29384516.html.

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共同助力业态创新发展,企业咨询类系统解决方案成为新的蓝海。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促进新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创造新业态与新模式。随着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对企业用户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硬件或软件本身,而是需要这些软、硬件为其提供解决业务问题、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手段和工具,是硬件与软件、制造与服务高度融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凭借强大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向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咨询、流程设计和落地实施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应运而生。

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以个性化定制为特征的生产方式变革正在兴起。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到销售、使用整个全生命周期活动的企业、原材料、生产设备、产成品、供应链、用户将被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信息物理系统,所有关于采购、生产、销售、使用等的信息将能够实时传输,并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响应。同时,制造企业针对客户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智能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最终产品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为智能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新型商业基础设施激发文化业态创新活力

随着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的趋势明显,需要新的商业基础设施以发挥更大效用,毫无疑问,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等形成的新型商业基础设施,正在激发着整个社会创新的活力。通过新型商业基础设施,文化企业可以跨过产业链多个中间环节收集终端消费者数据,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文化企业的数据闭环;汇聚运营品牌粉丝群体、以低成本获取大量潜在客户、加速产品优化迭代;促使文化企业改变原有组织架构,快速实现互联网级的企业架构,利用线上线下多品牌渠道收集到的多维度数据定制用户画像;针对回流的宝贵商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采用智能算法实时发现潜在客户、需求变化、生产问题、服务短板,最大化数据资源的商业价值。

2017年,大数据的热度依然不减,不仅对新业态的产生起到激励作用,而且进一步激发产业的创新效率。大数据的规模已经大到在获取、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它所具有的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的特征使得其与文化新业态的诞生、创新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物联网也在不断激发新业态创新活力。物联网的扩张已经把数不胜数的大数据新来源添加进了数据管理的版图,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传感器,都为物联网带来了大量数据,为文化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竞争优势和重大机遇。通过数据管理以及把数据变成有用的商业智能,变数据为可用的洞见,可以更加有效地收集和协调用户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创新性地理念改善用户体验。

2017年,云计算的火热程度也是可见一斑。实际上,自10年前随着美国谷歌、亚马逊和中国阿里巴巴3家互联网企业几乎同时开始研发具有前瞻性、通用性、分布性的云计算基础技术开始,大规模、网络化、高度自动化的新一代计算平台相继横空出世,手机、可穿戴设备、VR眼镜、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工厂、机器人等所有轻量级的智能终端,只要通过物联网接入云计算服务,立刻能够获得全球海量的计算能力,这对于新业态的发展是一个可观的增长极。阿里研究院.云上转型报告:第四次计算革命孕育“数字经济体”[EB/OL].(2017-12-21)[2018-01-09]. 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1439.html.

另外,2017年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推动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2017年8月份伊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砸下重金补贴移动支付,推出“无现金城市周”和“无现金日”活动,多个城市合作建设“无现金城市”。作为智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代际差异、升级社会信用、增进普惠金融活力、助力智慧生活。在数字之外,移动支付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也更加深入。对于商家来讲,移动支付的普及直接带来了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然而,移动支付带来的不仅是便利和效率,更重要的是,移动支付带来的数据化能够更好地连接商家和用户,有助于更精准地研发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微信支付不仅是支付,微信还可以给商家提供营销、数字、数据上的帮助等,商家触达消费者的方式得到了改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化的营销,这些都是移动支付给商业主体带来的价值。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普惠金融,正在帮助这些国家夯实迈向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向移动数据时代迁徙,为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添砖加瓦、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四)人工智能促进文化业态更新升级

文化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力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文化业态更新升级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促进我国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10年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据“艾媒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预计2017年增长率将达到51.2%,产业规模达到152.10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0亿元。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EB/OL].(2017-05-26)[2018-01-09]. http://www. sohu.com/a/152039647_757817.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连续4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6年销量达8.9万台,预计2020年将增至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根据对当前具备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制造企业的调查,近九成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新增订单同比增长,其中七成企业增幅超过20%。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深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伴随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将出现更多的产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产品。

在全产业的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趋势下,行业的目光从最初的广泛嵌入逐渐转为深度融合。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所揭晓的“中国前沿文化科技产品”榜单中,智能产品扎堆亮相,主要应用于家庭服务、医疗、传播、办公、娱乐、教育、儿童及老人陪伴等领域。例如,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结构化、全时互动以时定教、个性化教学等功能,鼎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还研发多款教育陪护机器人,为儿童早教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传播领域,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和中英文翻译等多项技术的国际大赛上勇夺桂冠,旗下“晓译”翻译机可以进行多场景自动识别和高质量的实时翻译。在文化娱乐领域,爱奇艺4KVR一体机在结合爱奇艺视频平台资源优势的同时,硬件上也给出了很强大的配置方案,无疑给整个中国VR领域打了一剂“强心剂”。

2017年,文化科技产品更加注重个人服务类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逐渐走入百姓的普通生活。随着行业内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算法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多,行业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从以往的生产型走向现在的服务型;从应用于工厂制造的场景走入百姓家庭生活的场景;从简单的肢体动作转变为人机交互式沟通;尤其是教育陪护型的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多的涌现在市场上。此外,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画像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四维艺术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展示了科技与生活的全方位融合,快速突破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让国产智能机器人产品不仅走入千家万户,更走在了世界前沿。

(五)文化产业细分领域新业态增长强势

文化产业市场在需求增加、消费和技术升级的共同推动下,整体加速快跑,存有大量创新机遇。但是其核心价值链上的竞争仍然激烈,巨头逐渐掌握市场,促使文化产业细分领域新业态增长强势。目前,我国文化企业中已经诞生了一批独角兽公司,根据调研机构CB Insights公布的“独角兽”榜单,随着“中国独角兽军团”日益壮大,未来中国将成为诞生独角兽的集聚区。中国财经.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公布[EB/OL](. 2017-09-25)[2018-01-09].http://finance.china.com.cn/industry/20170925/4403663.shtml.

作为细分领域之一,知识付费正在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新风口,其内容生产商与用户之间,输出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或服务换取酬劳的商业模式对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电竞产业作为独立的新型产业,也正在形成独立的运营、商业模式,但是就其全民化基础来说,将会助推电竞赛事的发展并且逐渐成长为独立IP。从电竞赛事的商业运营模式,因此将多个环节构成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生态基本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数字阅读行业的商业模式日渐丰富,行业中实力强劲的数字阅读企业已经不单单依靠用户付费和订阅实现盈利,而是围绕数字阅读IP和用户,打造出了动漫、影视剧、游戏、网络剧等多元化泛娱乐变现模式,能将用户流量和内容转化成收入和利润。

就以上对细分领域的分析来说,未来文化产业将出现逆向整合的趋势,即由市场化、结构化数据决定、影响上游文化产品开发;数据资源的汇聚、挖掘、运用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焦点,比如将行业中的重要事情数据化、结构化、产品化,文化产业数据化将衍生出更多创新,文体行业数据化将有助于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在消费升级领域,随着细分领域的深化,人们在消费休闲、生活品质、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另外,90后、00后已经主宰时尚潮流,而中产消费者关注高品质生活,医疗教育,话语权也有所上升。这都表明,众多互联网文化企业正借助消费升级快速成长,表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