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和虚空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有这样一个人:无论你对他多么不感兴趣,你都不得不仔细地考察他的思想;倘若忽略了他,你对古希腊哲学的理解与判断就会出现失误,你更不能以所谓篇幅有限为借口来请求原谅,这个人就是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色雷斯位于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境内,是块人才辈出的宝地。而当时的阿布德拉就是个大商埠,海外贸易发达,各地商人来往频繁。
德谟克利特的父亲在当地很有资产和地位,德谟克利特也见多识广。小时候,他做过波斯术士和星象家的学生,接受了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并对东方文化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德谟克利特特别喜欢旅行,年轻时就开始到处游历,从南面的克里特一直到东面的波斯。成人后,他即到雅典学习哲学;他在埃及居住五年,便向数学家学了三年几何;他曾在尼罗河上游逗留,研究那里的灌溉系统;他还在巴比伦向僧侣学习如何观察星辰,推算日食发生的时间……德谟克利特肯定也拜访过埃塞俄比亚和印度等地,前后长达十几年。回到故乡后,他开始担任该城的执政官。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追求,其在艺术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
在整个希腊文化史上,除了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博学多才的程度无人能望其项背。但是,他喜欢沉思的生活胜过活跃的生活,因此婉言谢绝了公众所赐予的极高荣誉而孤独地度过余生。
其实,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这样。他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十分专心,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的一间小屋里。有一次,父亲牵着一头牛走进又走出小屋,他竟丝毫没有察觉。德谟克利特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可他还要刻意地去培养。他愿意到荒凉的地方去,或者一个人待在墓地里,以充分激发自己的想象潜能。
德谟克利特的外出旅游,花费了父亲留给他的绝大部分财产。他又整天写一些“荒诞”的文章,还在花园里解剖动物的尸体,以至于族中有人认为他发疯了。而另有些人企图霸占他剩下的财产,便控告他浪费祖产,对族内的事务不加理会,把好好的一个花园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根据法律,犯有此罪之人,要被剥夺一切权利并被驱逐出城外。但是,聪明超常并且能言善辩的德谟克利特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最后被判无罪释放。
大家知道,赫拉克利特开创了一个永无休止的运动概念。可到底怎样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这变动不居的世界呢?“原子论之父”留基波给出了较为圆满的答案。
留基波是德谟克利特的老师,他认为非存在和存在一样存在,就是原子和虚空,它们都是事物生成的原因。后来,德谟克利特将老师的思想加以发展和系统化,使原子论成为一个理论体系。
然而,德谟克利特到达雅典之后,兴奋不已地与路上行人交流谈心,竟然发现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自己的鼎鼎大名,不由得怅然若失,甚至很久以后他一回想起此事还愤愤不平地说:“我到了雅典,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我。”
哲学家小传
据不确切的史料记载,德谟克利特曾就学于阿那克萨戈拉,还和苏格拉底讨论过问题。在苏格拉底看来,德谟克利特就像奥林匹亚圣会中一位五项全能竞赛的胜利者。他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心理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等众多方面,据说共有52种之多。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都已失传而只剩下零散的残篇了。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因此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或许,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在古希腊并没有太高地位,但今天他已经获得了空前的认可,两千多年前的理论被20世纪的物理学证明了其有着惊人的准确度。
“原子论”的名字很熟悉,可它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要确实说清楚还真得费点口舌。依据德谟克利特的描述,原子的大致形态具体想象如下:
形状:一些各式各样的小粒粒,方的、圆的、扁的、长的都有;
硬度:它们是不可分的,内部没有一点空隙,无论多锋利的刀也休想砍开;
数目:比撒哈拉沙漠的沙子还要多,数都数不清;
种类:与数目一样,也无限的多;
大小:不定,有的大过磐石,有的小如蚂蚁;
温度:也不定,有的热如火,有的冷似冰;
重量:还是不定,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若鸿毛;
寿命:与天同寿,与地齐庚,不可毁灭。
除了上述特点,原子还有一项最为根本的个性:永远不停地运动,从产生到现在到将来。
最初,无数原子都处于旋涡运动中,重的在中央旋转,聚成大地;轻的被抛到外层,任其游走。它们相互碰撞,或因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不同形状的原子结合而产生,又因它们的分离而消逝。
德谟克利特称之为“必然性”,他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另外,原子的这种旋涡运动是无序的,所以,原子在虚空中乱作一团。那么,作为运动源泉的灵魂或心灵,实际上应该是精细的球形原子,因为球形是最易于运动的形状。
德谟克利特用“流射说”进一步解释了感觉的成因,影像是一种空气,眼睛处于潮湿状态;当眼睛接近可视对象时,两者之间的空气被压缩,影像朝向眼睛运动,并进入眼睛的潮湿状态之中,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印象来。
不过,有两类知识,一类真实,另一类模糊。模糊的一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真实的知识明显地与此相区别……当模糊的知识在细微的领域中不能再看、再嗅、再尝、再通过触摸而被感知时,那种真实的知识就参加进来了。所以,感觉不是按照真理,而是按照意见显现的。事物的真理是:只有原子和虚空。甜是约定的,苦是约定的,热是约定的,冷是约定的,各种颜色也都是约定的。实际上就只有原子和虚空。
总而言之,世界就像一个人,有生也有死。因此,没有永恒的世界,只有永恒的原子和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