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至简:商业思维的革命
- 许毓彬 萧嘉明 程杰恒
- 907字
- 2020-08-30 01:52:11
1.1.9 与商业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的发展
职业培训课程的出现主要是回应学术环境与商业环境之间接轨的需要,其中最主要 的焦点是帮助管理实践和提升商业表现。目前,这些课程被普遍接受为大学教育的补充。与学术课程不同的是它们大多没有固定的课程设置、普遍认可的课程大纲和考核准则,因此它们在形式和质量上差异很大。课程内容包括案例总结和知识的实践、实施规程、窍门、技术和工具等,某种程度上可以扩大学习者的视野,也让他们掌握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技巧。尽管不少人报读这些培训课程是为了寻求一纸证书,但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才是专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商业管理培训课程的范围是多种多样的,由一些偏重于硬技能的培训,如操作程序和销售技巧,以至一些软技能的思维和心态,如激励与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此外,他们的教学内容比起大学提供的更能符合特定行业需求,甚至是切合工作需求。
还有一些企业的培训课程是为管理职位的员工而设的,为了激发他们想出新的管理理念。这是个良好的目的,然而,这些课程大多是在松散的状态下进行的,除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建立友谊外,却失去了原本目的。当中的问题罗列如下:
● 缺乏与公司业务挂钩的具体而客观的目标。
● 课程内容的设计未能切合工作的职能要求。
● 缺乏对参与者的能力的测试,从而未能为他们做出量身裁剪的培训内容。
● 缺乏衡量学习效果及在他们工作中实际应用的评估机制。
● 没有连接学习者表现和课程设置效益的检讨机制和考核准则。
● 最终培训课程只单纯地沦为员工福利,反正花了笔钱、玩得开心就是了!
培训教授形式可以大致分为公众讲座和内部培训。公众讲座培训旨在提供相对概括广泛的知识内容,而内部培训内容则较专注及切合公司内部情境。导师的教授方式从讲授知识到互动工作坊以助解决公司具体问题。这种综合培训与顾问的服务在行业内很常见。除了教授方式外,课程内容、沟通技巧和训练内容的设计等是构成培训课程质量的因素,也是培训成效的保证。然而,近年来出现了新的趋势,培训课程加入了视频显示的元素,采用强力的市场效能吹捧“明星形象”以推销课程。就教育意义而言,这种商业手法对知识讲授和提升个人能力可以说是没有附加价值的。这种现象在中国是颇为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