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政策与中国边疆安全
- 郝雨凡 沈桂萍
- 2174字
- 2020-08-29 06:13:31
三 主要理论依据
1.民族国家建设理论
国家建设是政治现代化的一项任务,其实质是不断加强和巩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学者们认为,现代国家仍然是民族国家,因此,国家建设在性质上仍属于民族国家建设,其包括三个内容,即国家建设、民族建设和公民建设。“民族国家的建构是运用国家权力实现多重统一性的过程,包括主权领土、经济生活、政治法律规范、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等的统一,是统合各种不同民族成员单位走向统一的趋势。”[14]
2.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理论是人权保护理论在民族群体权利保护方面的延伸。在国际法视域,少数民族权利通常指两个方面,即个体公民权利和群体文化权利。个体公民权利即少数民族成员作为一国公民享有与本国多数民族公民相同的法定权利,不因民族身份受到任何歧视;群体文化权利是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有权传承和发展语言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群体独特性。各国基于对少数民族集体或个体文化权利的承认,先后推出了官方或民间的多元文化政策观。官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承认少数民族群体文化权利,并用政策手段鼓励各民族传承传统文化;民间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不承认少数民族群体文化权利,但把公民个体语言、宗教及习俗等文化表达视作个人言论和行为自由的一部分予以尊重与保护,表现为政治生活的去民族化,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民族化。中国政府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理论的某些方面与多元文化理论异曲同工,只不过中国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政治层面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和完善,经济层面是各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共同发展繁荣,文化层面是各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的共同发展繁荣。一句话,中国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理论是关于某个民族群体或者某个民族社会的个性发展和展示,而多元文化理论强调国家政治生活的统一性,文化生活的多元性。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作为中国政府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整个历程。作为协调民族关系的手段,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观致力于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在边疆民族社会的现代化实践中具体化为三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即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覆盖少数民族群体和民族地区两个方面。其主要方式为国家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创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等。其中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对口支持相结合的模式一直贯彻始终,实践效果利弊兼备。本书认同政治生活一体性、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多元文化理论,并按照这一理论审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理论的利弊。
3.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1988年11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说,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其中“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15]
中共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指出“多元”主要指中华民族大家庭内有56个民族成员,“一体”主要指56个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中共十九大报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重大历史使命。
在内涵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全体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共同体;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有56个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三是56个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在外延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应该是56个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域共同体,是56个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共同体,是56个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是56个民族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心理共同体,核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祖国每个地方都能成为各民族共同居住、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地方,铸牢各民族共居、共建祖国美丽家园意识;铸牢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发展成就的经济共同体意识;铸牢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的共有精神家园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必然衍生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共同体,是全体中华儿女精神生活依托和归属的文化空间。中华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形成历史长短,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把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贡献是错误的,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也是错误的。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就是树立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化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是本书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核心研究目标。
根据这一理论,边疆各民族和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应关注边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边疆与内地各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的现状与趋势,边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的现状,影响边疆各民族中华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化解消极因素,增长积极因素,促进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