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旅游安全评价研究内容评述

现有的20余年旅游安全评价研究成果为理解旅游安全现象、特征,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提供了认知基础,但无论是研究视角、理论框架,还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实践价值及意义还有待讨论。

旅游安全评价的理论框架需要逐步完善。已有的旅游安全评价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宏观旅游地、微观旅游景区,还包括旅游者安全认知评价、旅游基础设施安全评价等,旅游安全评价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由于对旅游安全概念的界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难以形成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同时缺乏对旅游安全的系统性、专门性研究。现有学者对旅游安全体系的构建,散见于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论文中。虽略有涉及,也未能较全面地阐释旅游安全系统的真正内容,也因此对旅游安全系统尚未透析清楚。对旅游安全的组成内容含混不清,也就难以构建全面的旅游安全评价理论框架。

此外,评价研究单一,研究完整性需深入。现有旅游安全评价大都依托于一个理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一套评价方法,遵循规范评价流程,但学者往往得出评价结果研究就结束,对旅游安全评价后的安全预警研究还有待深入。

旅游安全研究的理论基础要明确,对象特殊性要凸显,视野需要拓展。目前,学者普遍将灾害风险理论模型、事故致因理论、P-S-R模型等风险评估理论应用于旅游安全评价研究,为构建旅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做理论支撑,夯实了旅游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但在具体指标选取过程中,诸多指标未从旅游的角度和旅游安全的需要出发,旅游的特殊性尚未凸显。

同时,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旅游安全感知/认知等微观层面,对涉及旅游安全管控宏观层面的仅仅有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安全管理体系,而对旅游安全治理体系和跨区域旅游安全合作等问题研究不足。重大旅游安全事件对旅游安全研究具有直接推动作用,但是旅游安全相关研究更多地分析重大旅游安全事件对旅游业、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济造成的影响程度,尚未从重大旅游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化等内容进行本质规律性的探索,进而建构出重大旅游安全事件的预防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救援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和旅游安全保险的风险化解机制。正因研究视野狭窄,故研究成果偏离实际,难以应用于实践,也就造成旅游安全理论研究何时能真正指导实践的质疑。

旅游安全研究主要是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描述旅游安全事故现象,对探索旅游安全事故的规律和旅游安全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对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已显得较为薄弱。

旅游安全评价研究既要延续旅游安全理论研究学脉,丰富和完善旅游安全理论体系,也要突破主要以突发事件或安全事故为主的“事后”研究范式,把旅游安全风险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的“关口”前移到安全评价与风险预警,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发展,拓展和延伸旅游安全研究内涵,推动旅游安全研究范式“前移”。此外,当前旅游安全研究更应该结合旅游业实际,寻找研究问题。例如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评价研究,针对评价结果,探索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防控机制和预警机制,区域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及旅游安全风险化解机制等,紧跟产业实践,建立防范旅游安全事件发生,降低旅游安全事件影响的机制,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另外,旅游安全评价方法的匹配性有待检验。不论学者是采用风险评估理论的危险源辨识、危险评价、危机控制的评价流程,还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法,评价程序都是合理规范的。但诸如模糊综合评价、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等评价方法在旅游安全评价中的匹配性问题,仍需研究检验。

总体上看,旅游安全评价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旅游安全评价方法和技术未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