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
- 姜洪
- 3291字
- 2020-08-29 23:30:21
3 第一次产业革命为什么在英国发生?
如果说我们前面的讨论涉及的问题主要是为回答产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欧洲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讨论欧洲中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
3.1 英国的有利条件
3.1.1 宗教改革
英国是海岛民族,本身富于冒险精神,对商业充满了兴趣,有经商的习惯,这些都成为后来英国发生产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英国的宗教改革对英国工业的促进作用。英国在16世纪30年代开始的宗教改革使英国的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了关系,而随后兴起的清教运动,特别是从加尔文派的教义中获得的一些思想,对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欧洲与中国不同,欧洲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而中国自秦汉以后便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体系,并且只有一个君主;但长期以来欧洲却同时并存着许多国家,能够同时统辖多个国家的只有教皇,虽然教皇的权力不如中国皇帝的权力那么大,但教皇在管辖教民时,仍然具有强大的且不容违背的力量。当时的欧洲,世俗的权力只有获得教皇的认可才算是合法的,教皇实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控着政治领域的思想统治,即宣布道德准则和制定法律条文,而行政管理这类事情则由世俗君主来完成。例如,当时教民的地区迁徙都是由教皇来决定的,每个教民都是属于一个特定的教区,是不能够随便跨教区迁徙的;教民的婚姻家庭事宜也完全都是由教皇制定的规章制度管辖的,英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索也正是一桩离婚案。当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妻子是西班牙阿拉贡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凯瑟琳,她为亨利八世生了六个孩子,但只有女儿玛丽一个长大成人。亨利八世很是为继承人问题伤神,他为此向罗马教皇提出与凯瑟琳离婚。当时的教皇慑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的压力,拒绝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结果,愤怒的亨利八世便开始了对抗教廷的活动。当时的欧洲在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反教皇的情绪已经颇为普遍,亨利八世决定利用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加强他自己的统治。1532年,国会根据亨利八世的要求,通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规定未经国王许可,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教廷交纳首年贡俸,禁止国民向罗马教廷上诉一切案件。亨利八世进行的宗教改革,大大减小了罗马教皇对英国政治的影响,但英国的宗教改革并不是彻底的,天主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并没有被废除,而这与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有较大不同,加尔文派和路德教都认为,教徒不需要进教堂,也不必信十字架,并且认为这些是拜物教,他们认为教徒不需要神职人员作为中介就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加尔文派与路德教对英国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伊丽莎白1558年继位后,制定了较宽松的宗教政策,特别对那些来自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的容留政策,使新教徒得以在英国获得较为宽松的环境。在此之后,英国的国教颁布了很多新法令,同样也比较适合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1.2 哲学与意识形态的作用
英国哲学的实证主义精神对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培根。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和技术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除少数领域外,纯粹的科学与纯粹的技术反而使人感到陌生。其实,这种情况不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出现的现象,在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科学与技术间一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当希腊文化风靡世界时,他们研究的乃是纯粹的科学;古罗马人注重现实,他们曾经用精湛的技术构造出巨型建筑来表现他们的力量,但却没有给后人留下值得称道的科学。有人曾经把科学与技术的割裂说成是根植于人类的本性,也有人认为这种割裂根植于科学与技术的自身性质,但这些说法都不足以客观地说明问题。
事实上,科学与技术的割裂是伴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而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分工,两者间不可能形成有形的分裂。这种分裂之所以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时间内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根源在于奴隶制形成后出现的那种对劳动的鄙视。当体力劳动受到鄙视时,技术发明及应用科学通向理论科学的道路就被堵塞了;当脑力劳动也受到鄙视时,科学也会随之而衰落。尽管如此,人类通过努力一直在艰难地弥合着这种由社会造成的分裂,真正动员起人的智慧来填平这道鸿沟的正是培根。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由于同经验完全失去接触,因而相对而言是很贫乏的,但工匠传统则因为许多东西没有被记载下来从而在科学上的力量也相应地受到了削弱。培根明确地表示:“经验和理性才是真正合法的婚配,由于被粗暴地和不幸地隔离开来,所以人类大家庭才陷入混乱。”他认为:“一旦有经验的人学会读书写字,就可能有更好的东西出现。”他说的这些更好的东西就是指新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发明。基于这种想法,他特别关注科学在工艺和技术上的应用并且认为工艺和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培根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科学的方法论问题,明确地提出运用新发明、新发现来改善人类生活是科学真正的目标。1620年,他发表了《新工具论》,从认识论的角度阐明了实验科学的意义。他认为,感觉是最靠得住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科学应当是实验的科学,就是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他第一个完备地制定了认识的归纳法,并且指出在认识过程中必须从因果联系、从分析和观察个别事物出发,任何可靠的理论都必须有大量的事实根据。培根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的方法问题,他说:“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只知道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会从自己的肚子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够酿出甜美的蜂蜜。”
培根的学说对当时的英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此后很长时间里英国在技术方面之所以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在培根思想的影响下,17世纪上半叶,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在英国逐渐结合起来。1660年,这种结合达到高潮,英国皇家学会正是在这一年得以成立,这个学会正是在培根的倡议下建立的。早期的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们都深受培根思想的影响,并且积极地奉行培根建议的政策。1663年,英国皇家学会发表的学会章程中就明显体现了培根的思想。该章程中明确写道:“皇家学会的任务和宗旨是增进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以及一切有用的技艺、制造业、机械制作业、引擎和用实验从事发明(神学、形而上学、道德政治、文法、修辞学或逻辑则不会插手)”。英国科学家也因此扩大了研究范围。他们把欧洲大陆上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广泛应用于工艺过程,无数的技术发明相继出现了。科学已经日益进入生产领域,英国就要起飞了。
除宗教改革和培根的影响外,另一个有利于英国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是政治革命。经过1640年到1688年的努力,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代议制政体,而这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同样是十分有利的。此外,英国此前的那种以毛织业为主的工厂手工业的发展及圈地运动、农村里的家庭专业化经济等诸多因素,也同样有利于英国先于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而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
3.2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历史偶然性
英国具备的这些有利因素当时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也同样存在,比如说宗教改革,当时在德意志有更为深入的宗教改革;比如说冒险的商业性质,当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则更加具备;比如说政治革命,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更早。商路转移也不是上帝仅仅对英国的眷顾,而是惠及了整个西欧。因此,个别因素是难以说明问题的。
事实上,工业革命是各种因素相互碰撞的结果。虽然以国家为本位的思考是后来才出现的,但我们此处借用这个词来说明问题。工业革命实质上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地区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碰撞产生的最终结果。事实上,在世界商路转移到大西洋的初期,英国的经济技术水平不见得比欧洲其他国家高出很多,但这些水平如果就利用商路而言已经够用了。与英国相比,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的经济技术就利用商路而言还是显得不足。假如商业航道转移发生在11世纪,那时的英国制造业水平就无机可乘了,也就不会有纺织业大发展,对蒸汽机的需求也不会提出,当然也不会发生工业革命了。反过来说,如果其他因素都具备,但商路转移却没有发生,那么工业革命也同样是不会发生在英国的。因而,可以认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多种因素共同碰撞的结果,虽然英国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但其中也存在着偶然因素。至于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则是我们下面将要论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