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或者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共产党宣言》把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理论武器交给了工人阶级,加速了其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也由自发的经济斗争转变为自觉的政治斗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标志。对于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来说,《共产党宣言》有多方面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阐释的理论原理是基于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

恩格斯的这一评价,对于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霍布斯鲍姆也认为,作为《共产党宣言》分析基础的唯物史观所体现的历史的视野,使《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份决定性文献”。但是,霍布斯鲍姆认为,由于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成熟”,使得《共产党宣言》是在“尚未清楚地区分无产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和出卖劳动力之间的区别”的背景下形成的,“这一区别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的关键”[2]。然而,霍布斯鲍姆的这一理解显然是有偏颇的。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确实还没有真正发生,如还没有系统地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要义,还没有形成剩余价值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揭示剩余价值的本质、来源和生产方式等。但是,马克思这时已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理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里可以就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发展加以佐证。

首先是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的理论创见。《哲学的贫困》出版于1847年,它是马克思为批判蒲鲁东在《贫困的哲学》中呈现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而撰写的。马克思认为,《哲学的贫困》包含了“在《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它与《共产党宣言》一起,“可以作为研究《资本论》和现代其他社会主义者的著作的入门”[3];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4]

与《共产党宣言》理论阐释直接相关的是《哲学的贫困》第五节“罢工和工人同盟”中对蒲鲁东理论的批判。蒲鲁东在《贫困的哲学》第三章“第一个时期——分工”中提出,工人为争取提高工资而进行的罢工斗争,除了“加剧贫困以外,不会有别的结果”[5]。在对蒲鲁东这一谬误的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最初以提高工资而联合起来形成的同盟“总是具有双重目的:消灭工人之间的竞争,以便同心协力地同资本家竞争”。马克思对以劳动阶级的“同盟”为标志的阶级斗争形式做了深入阐释:一是同盟意义上的联合斗争,是指劳动阶级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他们所维护的利益变成阶级的利益。而阶级同阶级的斗争就是政治斗争。二是劳动阶级作为被压迫阶级,在这一“政治斗争”中,“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必然意味着新社会的建立。要使被压迫阶级能够解放自己,就必须使既得的生产力和现存的社会关系不再能够继续并存。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革命因素之组成为阶级,是以旧社会的怀抱中所能产生的全部生产力的存在为前提的”[6]。三是在建立“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抗的联合体”这样的“政权”之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仍然是阶级反对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的最高表现就是全面革命”,同时,“从来没有哪一种政治运动不同时又是社会运动的”[7]。马克思科学地阐释了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立场和核心观点,也阐明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思想。

其次是马克思1847年12月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发表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演说中阐释的重要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的第一页中,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8]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说中,马克思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工资?它是怎样决定的[9]。以此为切入点,马克思对工资理论做了深刻阐释,形成了劳动力商品理论有决定性意义的观点。1891年《雇佣劳动与资本》再版之际,恩格斯对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演说中的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工资理论做了肯定,为了同马克思后来的“新的观点一致起来”,做了一些“完全符合”马克思本意的“必要的修改和补充”[10]。恩格斯指出:“我所作的全部修改,都归结为一点。在原稿上是,工人为取得工资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在现在这一版本中则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关于这点修改,我应当作一个解释。向工人们解释,是为了使他们知道,这里并不是单纯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向资产者们解释,是为了使他们确信,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要比我们那些高傲的‘有教养的人’高明得多,因为工人对最艰深的经济学论述也很容易理解,而‘有教养的人’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却终身也解决不了。”[11]其实,马克思关于《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说,最重要的就是向工人讲清了工资的本质,约·魏德迈抄录的马克思的这一演讲手稿的标题就是“工资”[12]

1847年12月底,马克思在关于“工资”的手稿中,对《雇佣劳动与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性论述。“工资”手稿分成“[A]”“[B]补充”“[C]”三部分。“[A]”部分是对《雇佣劳动与资本》已经阐明的问题做出的七个方面的概括。“[C]”部分是对要进一步探讨的八个问题的说明,这八个问题包括生产力的提高对工资的影响问题,工人和企业主之间的竞争问题,工人彼此之间的竞争问题,工资的波动问题,最低工资问题,改善生活状况建议问题,工人联合会问题,雇佣劳动的积极方面问题。

霍布斯鲍姆在谈到《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世界关系的问题时提出:“1848年给心灵未被禁锢的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共产党宣言》中的革命言论,……它们简洁地描绘了新千年之始的资本主义。19世纪40年代的其他文献敢这么说吗?”这确实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唯有《共产党宣言》在21世纪焕发着真理的智慧。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2]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02-10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2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3.

[5]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43-14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5.

[8]同①115.

[9]同①712.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2.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