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基石。一个多世纪以来,由马克思点亮的唯物史观的思想火炬,驱散了笼罩人们认识世界的迷雾,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方向,指明了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法和路径。恩格斯把唯物史观看作“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1]中居于首位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在世界史观上实现的科学变革在于,“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的应有之义此时终于获得了承认”[2]。列宁认为:“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把唯物主义贯彻和推广运用于社会现象领域,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3]

进入21世纪,在回顾马克思思想的要点和主旨时,还是肯定“马克思在他著作中阐述了他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一种研究历史和社会的方法,通过集中研究社会生产力或经济领域,并以此为着眼点来总结理解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轨迹”[4]。在对马克思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上,同样能够肯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对资本主义分析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以深刻却不系统的方式发展了特色鲜明的国家、阶级、革命、人性、异化及意识形态等概念和理论。他对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非马克思式社会主义、宗教以及同时期欧洲哲学家(最为明显的是黑格尔主义者)的思想进行了尖锐的鞭挞”[5]。因此,唯物史观不仅是马克思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认识马克思与当代世界的最根本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方法。

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撰写,到1845年初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的发表,再到1845年春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手稿的起草,最后到1845年至1846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撰写,勾画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基本的思想轨迹,揭示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核心要义,指明了发现唯物史观这一伟大的科学革命的深刻意蕴。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9.

[3]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

[4]格雷泽,沃克尔.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导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2,13.

[5]格雷泽,沃克尔.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导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