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史记(全八册)
- 徐菡
- 5390字
- 2020-09-10 14:42:43
楚汉争雄——刘邦开创大汉帝国
人物小传
人物:刘邦
别称:刘季、沛公
生卒: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故乡: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
历史地位: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经历:刘邦出身农家,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后来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
贵不可言
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故乡是沛县,年轻时在沛县当过亭长,所以人们称他为“沛公”。在沛县,关于刘邦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根据《汉书·高帝纪》记载: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动词,指休息一会儿;稍作休息。憩,qì),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适逢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刘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动词,指屈曲,环绕,盘伏。蟠,pán)于母身。那天晚上,刘邦的母亲就有了身孕。十个月后,刘邦便出生了,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他宽厚仁爱,为人慷慨,胸襟豁达,性格十分开朗,平时不拘小节,志向远大,但就是不喜欢帮家里做体力劳动。
刘邦长大后当了泗水的亭长,既爱喝酒,又喜欢美色,还时常愚弄官府里的同僚。
刘邦那时经常到王媪、武负几家酒馆喝酒,但是从来都不给钱,只是赊着账。
据说,等到刘邦喝多了醉倒在地的时候,王媪、武负时常在刘邦的身上看到龙的影子。所以,到了年终的时候,这几家酒馆都主动撕毁刘邦赊账的账单。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都上门来拜访。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座。刘邦虽然没带一个钱去,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连忙请他入上席就座。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刘邦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萧何说:“刘邦一向爱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想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席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便向刘邦递眼色,让他酒后一定要留下来。刘邦喝完了酒,就依言留在了后面。
吕公对刘邦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我相过的面也有很多了,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吕公的宝贝女儿,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吕后。
刘邦在担任亭长期间,经常请假回家务农帮忙。
有一天,吕后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有一个老人正好路过,向他们讨水喝。吕后不仅让老人喝了水,还请他吃饭。
吕后雕像
老人出于感激,为吕后相了面,并说吕后是贵人之相。
吕后很高兴,又让老人给两个孩子相面。老人看后说道:“夫人显贵就是因为这个男孩。”
老人走了以后,刘邦从农舍回家,吕后将整个经过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就问:“老人现在何处?”吕后说:“刚走,应该还没走远。”
刘邦赶紧出去追赶老人,也希望老人给自己相相面。老人一见刘邦,就说:“前面讲的令夫人与令郎、令爱的面相富贵,都是因为您的缘故,您的面相简直就是贵不可言哪!”
刘邦大喜,连忙道谢,说:“如果真的如此,我绝不会忘记您的恩德。”若干年后,待刘邦真的成为汉高祖时,这个老人却早已不知去向。
斩蛇起义
秦始皇经常说:“东南有天子气。”秦始皇害怕这股天子气,于是常常东游来镇压。
刘邦听说后也害怕这股天子气与自己有关,惹祸上身,便藏匿在山泽、岩石的中间,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觉得十分奇怪,就问吕后原因。吕后解释说:“你躲藏的地方,上空常常有云气。”
许多沛县的子弟听说后,也认为刘邦有天子气,便纷纷投奔归附他。
刘邦担任亭长时,有一次为泗水郡押送刑徒,到骊山去做工,中途有许多人趁机逃跑了。刘邦为人很明事理,他知道在秦朝苛政之下,逃跑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刘邦干脆在芒砀山停了下来,他把剩下的所有刑徒都放走了。刘邦的做法,反倒显示出他义薄云天的品质,使得十几个年轻的壮士自愿留下来跟随他。
于是刘邦一行人趁着夜色走了一条小路,打算逃走。探路的人返回来说,前面有大蛇挡着路。
此时的刘邦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他趁着酒劲儿说:“大丈夫怕什么蛇!”
刘邦大踏步赶到前面,拔出剑,一剑将大蛇斩成了两段,道路便畅通了。队伍后边的人走到斩蛇的地方时,看见有一位老妇人在暗夜中悲伤地哭泣。于是,众人问她为何啼哭。老妇人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为蛇,挡住了道路,今天被赤帝之子斩杀了,所以我在此啼哭。”
众人认为老妇人是在戏弄他们,欲群起而攻之,但是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这就是“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
君临天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
此时,各地都感到秦朝的暴政无法持久,沛县县令也想随之起义,便找来萧何、曹参等人一起商量秘密起兵。
萧何当时担任沛县的县吏,和刘邦、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都是好朋友。萧何和曹参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豪杰请回来,这样既可以增加力量,又可以杜绝后患。
县令认为有道理。于是,萧何就派樊哙去寻找在外逃亡的刘邦。
等到樊哙将刘邦从芒砀山请回来以后,县令一看刘邦的手下已经有数百人了,担心自己控制不了这支队伍,立刻后悔了。于是下令将城门关闭,不让刘邦入城,又派人捉拿萧何和曹参,二人听闻消息后赶紧逃到了城外。
刘邦一看这种情形,知道事情发生了变化。于是,刘邦、萧何、094曹参三人商量之后,将一封《告沛县父老书》用弓箭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打开城门,保卫家乡。
沛县的百姓对县令本来就很不满,读到刘邦的信以后,就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等人。
刘邦等人入城以后,便将城中百姓都聚集在一起共商大计。萧何、曹参竭力推举刘邦担任县令。沛县的百姓们也都表示赞同,共同推举刘邦为沛公,领导沛县的整支起义军。刘邦再三推让,奈何众人真心拥戴,最终刘邦只得顺从民心,坦然接受了。
因为斩蛇起义的缘故,刘邦自称为赤帝之子,祭拜黄帝和蚩尤,起义军的军旗使用红色调,代表赤帝。没过多久,刘邦的势力便强大起来,军队扩充到了三千多人。
萧何像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比起刘邦,还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那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和项羽。他们在吴中起兵,兵力很快就达到了近万人。
与项羽的实力相比较,刘邦的那点兵力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后来,识时务的刘邦投靠了项羽的叔父项梁,和项羽一起侍奉项梁所立的“义帝”楚怀王。
刘邦和项羽,两位都是英雄。他们都在观看秦始皇出巡的时候,都曾发出过“大丈夫该当如此”“可取而代之”的感叹,可见二人的志向都不可小觑。但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本来占据优势的项羽却一败涂地,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他的对手刘邦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知人善任
刘邦出身卑贱,却打败了贵族出身的项羽,开创了大汉王朝。刘邦取胜的关键,在于他深知用人之道,而在这一点上,项羽却远远不如刘邦。
首先,刘邦懂得知人善任。他让韩信带兵打仗,韩信战无不胜;他让萧何管理后勤,萧何把后勤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任用张良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他任用善出奇思妙计的陈平,协助其平定天下。刘邦自己则成了这个集团的核心,有效地统帅着这些出色的人才。
其次,刘邦没有门第之见。刘邦出身寒微,文化修养有限,为人粗放,身上有不少缺点,所以用人没有任何门槛,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县吏萧何、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屠夫樊哙、布贩灌婴、强盗彭越、无业游民韩信……这完全就是一支杂牌军,但在刘邦的领导下每个人都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最后,刘邦懂得不计前嫌。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大将,曾多次打败刘邦。刘邦当上汉高祖以后,想起季布曾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后来,刘邦又想到自己需要这样的忠臣来辅佐汉王朝,便不再记仇,大度地原谅了季布。最后,刘096邦不但释放了季布,还封他做了郎中。此外,还有韩信、陈平等人,这些人之前都是项羽的手下,后来归附刘邦,刘邦不计前嫌,接纳了他们。
相反,项羽的身边曾经围绕着很多人才,最后却都没能留住。楚汉之争末期,项羽只剩下了一个亚父范增,最终也因被项羽猜疑,愤而离去。
除了善于用人之外,刘邦还善于纳谏,从善如流,闻过则改,博采众长。作为领导者,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刘邦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政治智慧才能快速增长,果敢、机智等品质才能得到打磨。
刘邦大败秦军后,见到咸阳宫殿里的财宝和美女,很想据为己有。樊哙劝刘邦,刘邦却听不进去。张良又劝刘邦:“秦朝无道,沛公才能到这里来。若是真心为天下铲除暴虐,就应该清廉朴素。您今天才攻入咸阳,就想享乐,怎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呢?我劝沛公还是听从樊哙的建议吧。”
听完张良的劝谏,刘邦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听从建议,将秦宫府库封好,不再有其他的念头。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位诸侯时,极不公正地将刘邦封为汉王,将他扔到了贫瘠荒凉的巴蜀之地。刘邦大怒,要与项羽决一死战。然而,萧何的几句规劝,便使刘邦冷静了下来,他最终放弃了一时的冲动,任命萧何为丞相,静待时机。
张良像
刘邦在洛阳召开的庆功酒宴上做了一番总结:“论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在军帐内对战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安抚百姓,准备粮草后勤,我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我知人善用,能够发挥每个人的才干,这才是我取胜的真正原因。项羽只有范增一个人,却不能善用,还对他百般猜疑,这才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身后之事
刘邦步入晚年之后,和其他帝王一样,渐渐变得多疑、爱猜忌。他怀疑那些曾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尤其是异姓诸侯王们。
公元前195年,刘邦杀白马为盟,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白马之盟”。
刘邦在晚年还打算废黜(取消王位或废除特权地位。黜,chù)太子刘盈,改立定陶女子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许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刘邦碍于群臣的反对,只好作罢。
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被飞箭射中,从此病情加重,一病不起。吕后为刘邦找来了名医,刘邦问名医自己的病情如何,名医说能治。刘邦一听就知道自己不能痊愈了,气得破口大骂道:“就凭我一个平民,手提三尺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天命吗?人的命运取决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呢!”刘邦拒绝医治,给了名医五十斤黄金,便让名医离开了。刘邦自知已是时日无多,病榻前,吕后询问刘邦朝堂上的人事安排。刘邦说萧何之后可用曹参,曹参之后可用王陵,但王陵需要陈平辅佐。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这位汉王朝的开国之君,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同时也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读原典
高祖置①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②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③曰:“陛下慢④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⑤筹策帷帐⑥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⑦,不绝粮道⑧,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
①置:摆,设。②隐:隐瞒。③对:回答。④慢:傲慢。⑤运:运用。⑥帷帐:帐幕,尤其是指军营的帐幕。⑦给馈饟:提供军队所需的粮食和薪俸。给,供应。馈,指饮食方面的事。饟,同“饷”,军队的薪俸或粮食。⑧粮道:运送粮食的道路。
看译注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宴席。高祖说:“各位诸侯和将领不要向我隐藏实情,都要坦诚地说出心里话。我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而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什么原因?”高起、王陵回答刘邦说:“陛下您轻慢而侮辱人才,而项羽仁慈却爱护人才。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把所招降攻占的地方给予将领,和天下百姓一起谋取利益。项羽嫉妒贤才和能者,陷害有功的人,怀疑贤德的人,对打了胜仗的人不予以赏赐,自己得了土地而不分给别人,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帐幕中运用计划和策略,以决定千里之外的胜负,我比不上张良;安定国家,关心百姓,供应粮饷,让运送粮食的道路畅通无阻,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的大军,作战必胜,攻地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知人善任,懂得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怀疑他,不知道善用他,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
历史好奇问
“萧何追韩信”指的是什么典故?
韩信离开项羽,转而投奔刘邦,但是一开始他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韩信与萧何多次交谈,萧何十分欣赏韩信。一天夜里,韩信觉得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便产生了离去的想法。萧何发现之后,马上把韩信追了回来。最后,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被刘邦重用,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