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左传》和《战国策》说辞的比较研究——兼论春秋、战国的不同文化性格

自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五百年间,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史称春秋战国。两个时段划分的依据是产生于当时的两部史书《春秋》和《战国策》。但事实上两书的记载并不连贯完整,尽管相传为左丘明作的《春秋左氏传》又补了十一年的史事,其间还是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无记载。而且,若以所载史料来说,更是远不止此。所以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说:

《春秋》终于敬王三十九年庚申之岁,西狩获麟。又十四年为贞定王元年癸酉之岁,鲁公出奔,二年卒于有山氏。《左传》以是终焉。又六十五年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之岁,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又一十七年安王十六年乙未之岁,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又五十二年显王三十五年丁亥之岁,六国以次称王,苏秦为纵长。自此之后,事乃可得而纪。自《左传》之终以至此,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阙佚,考古者为之茫昧。[354]

历史的这片空白竟成了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断裂带,以至于各种历史著作对两个时代文化的更替只能作粗略的、片断的描述,显示不出有机联系和内在逻辑。这道沟堑分隔了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成了两个时代两种文化精神的化身,可是孔子的那辆马车是怎么跃过百年深堑而由孟子接着驱驰的呢?这至今还不是很清楚的。本文拟通过对《左传》和《战国策》说辞的比较,分析一下春秋、战国两个时代各自的文化特点,并尽可能地对其背景略作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