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在焉
  • 陈晓萍
  • 934字
  • 2020-07-09 16:31:08

什么样的公司拥有未来?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在许多谈未来已来的文章中,“无人”二字几乎成为未来世界的象征。从无人飞机,无人工厂,到无人驾驶的汽车,无人管理的商店、图书馆,不一而足。仿佛只有在一个不需要他人为本人服务的社会,才是未来的样子。

这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刚到美国时的经历。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伊利诺伊大学的校园里已经有了很多自动售货机,出售点心、三明治、饮料、咖啡,还有邮票。也有自助取钱的柜员机(ATM),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此外,伊利诺伊大学已经开始使用电子邮件,和老师、同学沟通时不再需要见面或者打电话,只要通过电脑发送电子邮件即可。这些机器的存在,确实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我同时也发现,我可以几乎不说一句话、不和任何人交往就过完一天!几个星期之后,只觉得自己与现实的疏离感越来越强,全身心都被孤独浸透。那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朋友的思念,恐怕是我这辈子中最强烈的。

“无人”的世界也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妙。机器虽然能够给人带来许多方便,却显然不能治疗人类的孤独。人类作为社会动物,最深层的需求之一其实是建立与他人有意义的联系。我个人认为,那些本着这个原则所创建的公司,或者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摸到了人类的命门。这类公司、产品或服务不管是在线下还是在线上,只要它们扮演平台或桥梁的角色,就一定拥有未来。它们可以连接商家和消费者,也可以连接作者和读者;它们可以连接老师和学生、演员和观众、医生和病人,也可以连接有可能结缘的陌路人,甚至普罗大众。只要它们的存在可以让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为有效,就可以有光明的未来。相反,如果一类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存在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抑或取而代之的话,它们的前途可能就不那么光明了。

照此推理,倘若一家公司能够满足人类的深层需求,就应该有持续发展的潜力。除了与他人的联系,人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对精神的追求,需要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展现自己的价值和个性色彩;需要可以随时获得或传播信息和知识,了解和感知这个世界;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并且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因此,那些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延伸自我、超越自我的公司,也应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017年12月末于美国西雅图,载于《管理视野》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