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从布衣到反秦英雄

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曾令天下人闻风丧胆的大秦帝国,竟然在他死后六年就轰然倒塌,此时距他统一六国也仅仅有十五年。

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依稀可以从某些遗迹中感受帝国的雄伟与厚重——被风沙侵蚀而残破的秦长城与埋没地下两千年重见天日的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奇迹;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都江堰,成为岁月流逝中不朽的杰作;穿越崇山峻岭、沟通两大水系的灵渠,展现了伟大时代挑战自然界的雄心;还有那早已成为灰烬的富丽堂皇的阿房宫殿,只能透过杜牧的华美辞藻想象昔日“覆压三百余里”的盛景。

同样,我们也从贾谊的文字中感受到了秦帝国冷酷的威严——“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王朝,它的铁拳可以轻易地捣碎任何敌人。秦始皇雄心勃勃地宣称,帝国的基业将永远流传,在他之后,二世、三世直到千世万世。但是,序幕刚刚拉开,就要结束了。

始皇帝喜欢出巡,每次都是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观也。有一回出巡时,在两旁夹道围观的人群中,有一高个子青年,目睹这雍容华贵的一幕,不禁发出了一声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声慨叹,除了招来周围一两人略带惊诧的眼光外,很快就飘散在风中了。

很多年后,当人们重新回味他这一声感叹时,定会肃然起敬,因为这不起眼的一句话,揭露了英雄的内心世界,这人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刘邦。

刘邦的早年,平淡无奇。他性情豪爽,爱结交朋友,喜好施舍,慷慨豁达。性格的优点并不能掩饰他生活的窘迫,终日呼朋唤友,徘徊于酒肆市井,无所事事,连父亲都骂他没出息,比不上埋头经营家中产业的阿哥刘仲。可是刘邦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很多年后,成为皇帝的刘邦有一回在酒宴上,以戏谑的语气对老父亲说:“父亲大人常说我不会经营产业,如今我的成就与阿哥相比,谁大呢?”

他并非没有雄心壮志,只是没有机会。秦一统中国,数百年春秋战国的连绵烽火渐渐熄灭了,一个和平的时代到来了,至少表面上是和平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和平的时代,需要规规矩矩的人才,刘邦显然不是中规中矩的人。他的两大嗜好是美酒与女人,而且一生未改。刘邦尝试走仕途,但只当了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尽管官不大,但他很高傲,看不起县衙里庸俗的官吏,在同僚面前总是表现出傲慢的神色。总的来说,生活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刘邦可能厌倦这种无所事事的日子,有时他也会参与到一些恶作剧中。

县令的好友吕公,举家迁到沛县,在家中设宴,招待各方人士。依当地习俗,赴宴时少不了要带见面礼,负责收礼的人,是沛县的官吏萧何。贺礼不足千钱者,只能就座于堂下,只有献上厚礼者,才有机会成为上座贵宾。刘邦也来凑热闹,他写了一张礼单,上面写着“贺钱一万”,其实他身上分文没有,只开出一张空头支票。萧何高声吆喝:“刘季,贺钱一万。”满堂皆惊,吕公亲自上前接迎。颇懂相术的吕公一看刘邦,高鼻梁、四方脸、长胡须,气宇非凡,心里一震,也不追究刘邦贺礼的虚实,便拉着他入上宾座。刘邦也不客气,昂然入座,没有丝毫心虚与胆怯,甚至时不时出言不逊,羞辱座上的其他客人。

这次恶作剧竟然有一个戏剧性的结果。在其他人看来,刘邦纯粹是搞一场闹剧,可吕公不这么认为,他看到刘邦身上的优点:从容、镇定、自信。这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他下了一个大赌注,赌刘邦必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赌注是自己的女儿吕雉。事实证明,吕公是一位高明的投资者,他成了未来天子的岳父,而吕雉则成为未来的皇后。

几年后,刘邦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秦始皇在骊山大建工程,从全国各地不停地征用民力服役,沛县也未能幸免。一群犯人苦力被征集前往,领队的就是泗水亭长刘邦。秦政苛暴,人命如草芥,骊山脚下早已是白骨累累,来自沛县的苦力们对未来极度悲观,名为服役,实则送死。与其送死,不如逃跑吧,一路上三三两两地逃走了。性情豪爽的刘邦并没有为难这些逃亡者,一路上人越来越少,走到丰西大泽时,这支苦役队伍只剩不到一半的人,即使到了骊山,也交不了差了。刘邦转念一想,得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吗?这个官不要也罢,弃不足惜,干脆就当一个浪迹江湖的草莽英雄吧。就这样,刘邦把犯人苦力们全都放走了,有十几个人无家可归,索性就追随刘邦,在芒山、砀山一带藏身。

有一次,刘邦喝醉了,他们行经一处草泽时,突然前方有人喊道:“前面有一条大蛇挡在大路上。”所有人都害怕,不敢前行,刘邦醉醺醺地走到前头,拎着剑,口中斥道:“壮士前行,有什么可害怕的。”便独自上前,果然在路中央盘踞着一条大蛇,刘邦借着酒力,倒也有几分胆色,挥剑便砍,这条大蛇被一分为二。这个英雄壮举令所有人惊呆了,刘邦却没撑住,踉踉跄跄地又行了一段路,终于醉倒在路上。后来一个故事流传开了,说在刘邦斩蛇处,有人看到一个老婆子在哭,老婆子讲了个离奇的事,说这条蛇是白帝的儿子变的,却给赤帝的儿子杀了。这个荒诞的故事,可能是刘邦故意编造出来的,所有追随者对他的敬畏心一天天地增强。

很快,第二个神话出现了,这个神话可能是吕雉制造的。刘邦藏匿于山中,居无定所,妻子吕雉却可以准确地找到他,别人都很奇怪,吕雉说:“因为他所在的地方,都有祥云笼罩,我只要顺着祥云寻找,就可以找得到。”经过巧妙的包装后,原本被认为只会喝酒、泡女人、说大话的刘邦,居然成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沛县一些年轻人因为不满秦的苛政,也逃到山里,投奔刘邦。

就在这个时候,秦始皇死于东巡的路上。赵高与李斯矫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赐死太子扶苏,杀蒙毅、蒙恬以及诸公子。

天下苦秦久矣。

秦始皇之死,遂成反秦起义之导火索,这把火是由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的。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走上武装反抗之路。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群不起眼的叛乱分子很快令帝国陷入到恐慌之中,各地郡县纷纷爆发叛乱,起义者杀死地方县令,响应陈胜、吴广的义军。很快,叛乱的风潮也开始扑向沛县这个小地方了。

刘邦的起义,比陈胜、吴广仅迟了两个月。

叛乱的大潮涌来,沛县县令按捺不住,所谓知时务者为俊杰,不如举兵响应陈胜、吴广吧。沛县官吏萧何与曹参对县令说,你是秦朝的官员,要起义大家不会听你的,不如把逃亡在外的刘邦召回来吧。县令便派屠狗的樊哙前去召刘邦一伙人回来。可是,当刘邦到城门外时,县令变卦了,下令把城门关起来,拒绝他入城。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造反的洪流不可阻挡。沛县民众发动暴动,杀死县令,迎接刘邦。刘邦占据沛县后,率三千子弟兵,正式向秦宣战。这一年,刘邦四十八岁,年将半百矣。可是对他来说,事业才刚刚开始。这位布衣草根将以他非凡的才能,实现人生的大转折,一步步迈向权力的顶峰。

最初,刘邦的队伍在诸路义军中很不起眼,一则他没有强大的兵力,再则他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除了陈胜、吴广的“张楚”外,义军中实力最强者,乃是项梁、项羽的队伍。

项梁乃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通晓兵略,有恢复楚国之志;他的侄儿项羽长得人高马大,体魄雄健,力能扛鼎,勇武过人。有意思的是,项羽也见过秦始皇出巡的盛大排场,与刘邦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不同,项羽说的话是“彼可取而代之”。从这句话中,少年豪气跃然纸上了。叔侄俩蛰居于吴中,耐心地等待着时局的变化。终于,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会稽郡守殷通密谋反秦,因赏识项梁的军事才能,便邀他共举大事。不料,项梁固然要反秦,却不甘居人之下,暗使项羽杀死殷通,自立为会稽太守,在吴中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八千人的精兵。

与此同时,首义元勋陈胜的“张楚”政权却开始走下坡路。在张楚军节节败退而秦军步步紧逼之际,陈胜的部将召平不得不求助于项梁,他假托陈胜的命令,拜项梁为楚上柱国。项梁即率八千子弟兵西渡长江,攻城略地,声势浩大,其他诸路义军纷纷前来投靠,兵力急剧扩大到六七万之众。

公元前208年初,吴广、陈胜先后死于非命。项梁借此时机,召集诸路义军首领商议大事,刘邦以沛县义军领袖的身份参加会议。经过讨论,项梁听取范增的建议,立战国末期楚怀王之孙为楚王,仍称楚怀王。自陈胜首义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楚、赵、韩、魏、齐、燕这六个被秦消灭的诸侯国全部复国,其中以楚的势力最强大,成为反秦战争的中流砥柱。

刘邦投靠楚政权,很快就脱颖而出了。

在秦一方,虽然赵高弄权,指鹿为马,残害异己,秦二世荒淫无度,醉生梦死,然而秦的军事力量依然强大。章邯是秦国最有能力的将领,他挫败陈胜的张楚军的进攻,继而伐魏攻齐,秦军的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项梁立楚怀王后,随即与章邯秦军展开决战,先后在东阿、濮阳、定陶击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与项羽分兵进攻城阳。攻陷城阳后,项羽采取恐怖的屠城政策。紧接着,刘、项二人又联手在雍丘取得大捷,击毙秦将李由。刘邦与项羽声名鹊起,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

一系列的胜利令项梁头脑发热,低估了秦军的力量,最后付出惨重的代价。秦国几乎动员所有后备力量以补充章邯的损失,章邯结集优势兵力,突击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项梁是楚政权的支柱,他的死令楚政权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正在进攻陈留的刘邦、项羽二人最后放弃攻城,退守彭城。对于秦国大将章邯来说,这是一鼓作气消灭楚政权的良机,然而他错误地认为楚军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项梁一死,楚军大势去矣。秦军放弃向东继续攻击楚国境内的义军,而是向北进攻赵国,把巨鹿城团团围住。各路义军纷纷派出人马,救援巨鹿。秦军精锐与义军精锐云集于巨鹿,这将是一场影响秦帝国命运的大决战。

章邯的误判使楚政权有了喘息之机。

楚政权制订了两个同时进行的军事计划。第一个计划,乘秦军全力攻赵之际,派一路人马进击关中,直接威胁秦都咸阳。楚怀王与诸将领约定,先占据关中者,可以称王。当时,秦军力量仍然十分强大,西进关中,九死一生,绝大多数将领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可是刘邦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有一个共同点——敢担当大任,勇于任事。在刘邦看来,骁勇善战的秦军固然厉害,但是只要占据关中,就可以裂土为王。这种机会失不再来,就算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得去闯一闯。

除了刘邦之外,项羽也主动请缨前往扫荡关中。项梁之死,使项羽悲恸欲绝,两人虽为叔侄,却形同父子,项羽抱着为叔父报仇的决心,强烈要求领兵进攻秦都。诸将认为项羽为人十分残暴,所到之处动辄屠城,让他经略关中,定会大失民心。楚怀王最后决定,西入关中的作战任务,交给宽厚长者刘邦,项羽则被安排去解巨鹿之围。

在很多人看来,刘邦攻略关中,胜算非常小,他的兵力只有几千人,这么一支弱小的军队,要千里跃进奔袭秦都,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呢?但刘邦并没有气馁,他沿途收拢了陈胜、项梁的残兵败将,补充兵力。即便如此,他所拥有的全部兵力,仍不足一万人。但这支不起眼的军队,却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向秦国都城咸阳进军。

所幸的是,秦军最精锐的部队都被调往巨鹿前线,在刘邦西进的同时,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的楚军前往增援巨鹿。宋义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消极避战,为叔父报仇心切的项羽果断发动兵变,杀死宋义,自任上将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冲锋陷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大败秦军于巨鹿城下。此役成为反秦战争的转折点,加速了秦帝国的覆灭。巨鹿之战成为项羽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一战奠定其军事霸主的地位。

项羽对秦军的牵制,使刘邦得以顺利西进。在西进途中,刘邦的队伍不断壮大,各路豪杰纷纷前来投奔,西征军的力量愈加强大。刘邦的策略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绕道,其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确保军队长驱直入,最后占领咸阳。

西征军进抵宛城后,再往西去便进入战国时代秦国的地界。与东部不同,这里并没有大规模的叛乱,但是百姓对秦的苛政深恶痛绝。刘邦采取了一个极为明智的策略:攻心为上。他宣布只要投降,秦国境内各郡县官员可以留任,禁止士兵掳掠当地的百姓。这一决定对他胜利进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宛城投降后,南阳郡长官仍官居原职。这个消息传开后,附近的城池纷纷投诚。这些城池的守军被纳入西征军的编制之中,西征军的人数从出发时的不足一万人,迅速扩大到了数万人之多,且兵不血刃,一路挺进到距离秦都咸阳不远的武关。

精于玩弄权术的赵高一方面对秦二世隐瞒秦军节节失利的消息,另一方面将失败归咎于前方将领,打算在必要时牺牲这些人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赵高的倒行逆施,终于引发秦军将领的叛乱,秦军将领中最英勇善战的章邯放下武器,率部向项羽投降。

秦国大势已去!

在刘邦西征军的猛攻之下,秦帝国的战略要地武关失守。战火已经烧到秦帝国的心脏,赵高坐不住了。虽然他一再向秦二世隐瞒真实的战况,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万一皇帝发现他种种欺君之举,项上人头不保也。想到这里,他恶从胆边生,指使亲信阎乐、赵成发动政变,逼秦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没有步秦二世的后尘,他设计杀死了赵高,清除了秦帝国最大的毒瘤,但秦帝国的瓦解已经不可避免了。此时,关东韩、魏、楚、齐、燕、赵六国的地盘,完全落入义军之手,秦都咸阳面临刘邦西征军的巨大威胁。

秦政府负隅顽抗,调集所有的兵力守卫峣关,力阻刘邦西进。峣关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刘邦依谋士张良之策,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郦食其、陆贾对秦军将领游说劝降,一方面乘敌人松懈之机,绕道蒉山,进攻蓝田。秦军被打得措手不及,连吃败仗,刘邦乘胜追击,挺进到灞上,直逼咸阳。

帝国首都咸阳早已人心涣散、兵力凋零,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保卫战了。秦王子婴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献城投降。他素车白马,自己用绳子绑住脖子,出城向刘邦投降,连同皇帝的玉玺、符节一并上交。曾经令人畏惧、谈虎色变的秦国,花费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完成一统中国的梦想,却仅仅在十几年后,就以这种窝囊的方式草草收场。

这一年是公元前206年。

从陈胜、吴广发难到秦帝国灭亡,总计不足三年。

一个貌似坚不可摧的政权,被一群叛乱者轻松推翻了。

这是历史上最值得反思的事情,汉代的政论家贾谊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地评论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宋代的苏洵也评论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两人都将秦迅速灭亡的原因,归咎于秦政府所施行之暴政,是反人道、反民心的。

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消除数百年战国纷争,是迎合人民追求和平的理想,那么秦帝国的暴政则很快走向人民的反面,沦为反动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秦帝国也是一只纸老虎。秦政府的快速覆灭,外因是实施暴政,内因则是内部的腐败。自从秦始皇死后,赵高弄权,残害忠良,指鹿为马,逼死太子扶苏,诛杀大将蒙恬,玩弄秦二世胡亥于手掌之中,致使忠贤扼腕,士人离心,民众敢怒而不敢言。历史上的反动政府很多,但是像秦帝国这么强大,却灭亡得这么快的例子,却不多见。如果只是肌肤腐烂,尚且可以苟延残喘,但如果心脏都腐烂了,那就无药可救了。即使秦政府收天下兵器,铸成十二尊金人,仍然挡不住揭竿为旗、斩木为兵的起义军;即便秦政府焚书坑儒,禁锢天下的思想,却不曾想到亡在不读书的刘、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