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史记》的原名叫《________》。[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太史公书

【解析】《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共一百三十卷,又称一百三十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司马迁说他著《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究天人之际

【解析】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是他想通过史记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3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说《史记》:“史家之绝唱,__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无韵之《离骚》

【解析】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司马迁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相立传的同时,也把许多下层人物写入书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使得《史记》所收的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史记》人物刻画特点表现为:

(1)人物共性和个性的展示

《史记》中的人物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这是《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些人物都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的。如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亭长,王陵之于张苍,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平年青时贫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块吃肉,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

(2)注重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显露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在项羽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及百姓疾苦。这些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并且更加真实。作者司马迁在描写人物时把人物的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融于一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3)旁见侧出的互见方法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魏豹彭越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揭露他慢而侮人,詈骂诸侯臣如奴仆《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

总之,《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展示了三千年的历史,是一副历史人物的画卷。因此,《史记》的文学性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其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法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2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东汉班固站在正统立场上对司马迁的思想倾向予以批评,但又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言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是非谬于圣人”恰恰说明司马迁能够独立思考,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取舍,而以“实录”,则是对司马迁的最高、最中肯的褒扬。司马迁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写成一部实录式的作品,为后代史学家、文学家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1)爱憎分明,借以寄托理想

司马迁在《史记》中爱憎分明,他热情歌颂胸怀大志、在历史上建立不朽功绩、垂名于后世的人,表彰刚正不阿、坚贞高洁、正道直行、有美好品德的人,他也张扬那些仁厚爱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的当权者。与此同时,他无情地暴露和批判那些残暴、自私、虚伪、愚妄的人,特别是具有上述特征的形形色色的统治者及其帮凶。

(2)敢于独立思考,独抒己见

司马迁在对笔下的人物进行褒贬的时候,能够不囿于传统观念,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标准,而是敢于独立思考,独抒己见。例如游侠这种人,在汉代收到朝廷的限制和打击,因为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结交同类,为人抱打不平,经常触犯法网,但司马迁却给游侠立传,对他们给予热情地赞扬。他认为游侠的行为虽不合统治者的“正义”,但他们讲信义、舍己助人而不自傲,其品行有可称道之处。另外,《货殖列传》也表现了司马迁不合于儒学正统的思想。

司马迁的独立思考的精神,更表现在对天道的怀疑。他由伯夷、叔齐的遭遇而联想到历史上种种不公正的现象。司马迁怀疑天道,实为质问现实,他无情地揭露现实中好人遇祸、坏人得志的不合理现象,其意义不仅在于否定了“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的传统观念,而且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造成这一切的统治者。

(3)秉笔直书,忠于史实

司马迁继承了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他敢于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无所畏惧地暴露与批判,特别是敢于暴露当代统治者。一篇《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的事迹,却一点不讲他的文治武功,一篇《酷吏列传》,其中所记的酷吏大都是汉武帝时代的人,文中记载这些人专看皇帝脸色行事,以杀人为快事。此外,司马迁还表现大力表现汉武帝时期的官吏、贵族一味阿谀奉承、曲学阿世、互相倾轧陷害的种种劣迹,暴露了当时官场和世风的腐败。司马迁敢于大胆地批判当代政治,在他以后的史官中很少有人能做到。

三、论述题

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充分肯定了它的史学的地位,又指出了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的继承。

(1)“史家之绝唱”是说《史记》的历史学成就

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自此例一出,历代史书,尤其是二十五史,遂不能出其范围。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举凡治乱兴衰、典章制度,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通史、纪传、通典、通考,纪事本末,大都导源于此。《史记》确实是集先秦及汉初之大成的私家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富,结构之严,体制之备,均可谓空前。

开纪传体正史先河

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有震烁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蝎;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奠定纪传体的基本格局

《史记》的出现,确定了我国古代传记的基本格局,诸如思想方面的以史为鉴,富有教化作用;形式方面的篇幅短小,强调表现人物性格,而不在堆砌材料的多与全,以及语言的精美、抒情等等。而《史记》写人物、写故事的方法则又给我国后世小说、戏剧以深刻影响,《史记》中的诸多主题,《史记》人物的诸多范型,以及《史记》故事的许多情节场面,都为后世的小说、戏剧开出了无数法门。

“发愤著书”说的提出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2)“无韵之离骚”是说《史记》的文学成就

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同时《史记》还有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 。

《史记》的塑造了性格鲜明地人物形象

综合借鉴了前代各类史书的体例,创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纪传体体例。《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展示了三千年的历史,可谓是一幅历史人物的画卷。从上层社会的统治者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无所不有。《史记》所涉人物四千余个,其中许多是塑造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法:

a.围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精心选材、谋篇布局。常常是抓住人物生平中的重大事件,或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来组织安排。

b.以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和典型性的人物行为,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尤其善以细节描写传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c.在人物的矛盾冲突中,在戏剧性的情节场面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强烈的抒情性语言

《史记》的语言风格总体上说,具有朴拙通畅、雄浑劲健、疏荡爽朗、横放不羁的特点,但也有多样的显现。《史记》大量地使用人物对话,多能做到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叙述语言丰富生动、简洁精炼、明白晓畅。有口语化、通俗化的倾向。《史记》的语言还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

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a.《史记》的求实求真的创作精神和批判精神影响着后世的史学和文学的创作。《史记》中优秀的人物形象的人格精神沾溉着后世文人的人格精神。《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b.《史记》有些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因素,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手法上的借鉴。并且《史记》中的一些人物故事,也为后世历史小说、历史戏剧所取材。

c.纪传体的体例对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小说中许多作品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这主要渊源于《史记》。而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其中都可以看到《史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