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

答: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来进行,因此,明确教学的含义以及主要任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的含义以及主要任务分别如下:

(1)教学的含义

对于“教学”一词,在意义的广狭上,在侧重的方面上,古今中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我们一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其中,“教的人”不限于教师,但主要指的是教师。“学的人”不限于学生,但主要指的是学生。

(2)教学的任务

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学中为实现教育目的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它是师生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指针,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一般来说,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储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中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由于始终具有教育性,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与发展个性

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在自己一定的原有经验背景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它与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意志品质、社会价值意识、身体心理素质等因素一起,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学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有很多,它包括教学的方法与艺术,教学的本质,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原则和内容等许多方面。简而言之,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

(2)教学论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论所着重研究的是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它探讨的是关于教学的较高层次的一般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则不是,或不全是。其联系和区别具体如下:

教育心理学与教学论

首先,教学论是随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进步,人们对教学现象的理解逐步全面与深入而发展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是教学论研究的基础,在许多方面能够给予教学论以必要的指导。

其次,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它虽然在许多地方给教学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它并不涉及教学的方向与内容。因此,二者的界限和范围显然是不一样的。

学科教学法与教学论

首先,教学论为各科教学法提供了一般的理论基础,各课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也会丰富教学论的研究内容。

其次,学科教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基本特点,研究各个学科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它也涉及规律性的东西,但主要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必须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特点。而教学论研究的则是关于各门学科的本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学科教学法和教学论的关系属于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二者谁也无法取代,各有其独立的范围。

3教学活动中包含哪些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教学活动包含七大要素: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就不存在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学生这个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能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

教学目的。组织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而也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的目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

教学内容或课程。这是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它指的是一定的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结构或体系。具体表现为现在人们常说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最好改称为课程方案)、各科教学大纲(最好改称为某学科“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各种教材——文字的及音像的。

方法。此处所说的方法是指广义的方法。它包括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教学环境。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校园,教室设备和布置,以及当时气候与温度的变化等。无形的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还有课堂上的气氛,等等。

反馈。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进行的情况要靠反馈来表现。不注意反馈的教学是寡效的,寡效也仍是反馈的一种表现。

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依靠教师来发挥主导作用,即便是学生的自学也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仍属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

(2)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而组织安排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也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占着中心的地位。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受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受人本身的发展所制约。在双重制约的结合点上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形成之后,它又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可以说,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为达成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但直接受其制约的是课程与方法。也可以说,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与方法而实现的。

课程。课程主要受教学目的制约。社会的发展与人本身的发展决定教学目的,同时也决定着课程的具体内容。也就意味着,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的是社会的需要、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程度。而课程形成之后,就成为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东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方法。方法主要受课程所制约,它是为把课程的内容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从而达成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在方法的进程中,它必然也要受到教学环境客观条件的制约。方法是由教师来掌握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方法的效果来说,产生着关键的作用。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受外部条件所制约。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外部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利的和不利的。教师有责任与学生一起,尽量创造、控制环境,使环境对于教学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减少或避免不利的影响。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过程;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制约教学环境。

反馈。教学活动的反馈是师生双方主要围绕着课程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它是师生双方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但也需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去捕捉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除了包括测验与考试等的教学评价以外,教师对学生课外特别是课堂上表现的观察,也是捕捉反馈信息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教师。以上六个要素大都要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去调整、理顺各要素(包括教师自己这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以收取最大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