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考研网主编
- 4657字
- 2021-01-06 19:25:26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4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5分,共15分)
1.当代世界的冲突与危机有( )。
A.人口迁移
B.资源短缺
C.环境恶化
D.发展失衡
【答案】BCD
【解析】当今世界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前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世界的冲突与危机。
2.按环境介质的不同,不.属.于.地表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方式的是:
A.水迁移
B.大气迁移
C.生物迁移
D.土壤迁移
【答案】ABC
【解析】地表元素迁移是指在地表环境作用下,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环境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的变化。按环境介质的不同,迁移方式分为水迁移、大气迁移和生物迁移三大类。
3.按照岩石形成机理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
A.岩浆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ACD
【解析】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按岩石形成的机理,将其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是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4.下列资源类型中属于恒定性资源的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煤炭和油页岩
D.风能
【答案】ABD
【解析】恒定性资源是指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不会因人类的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等。煤炭和油页岩是不可更新资源。
5.“集聚效应弱化,分散效应强化”是以下哪一阶段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
A.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阶段
B.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
【答案】D
【解析】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导致空间结构的阶段性特点,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和空间结构特征。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科学技术得到高速发展,集聚作用弱化,分散作用强化,城市间等级规模差进一步缩小。
6.下述四个因素中,对农业布局影响最重要的是:
A.土地利用方式
B.环境政策
C.市场需求
D.燃料动力条件
【答案】C
【解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市场需求因素、燃料动力因素、交通因素等。四个选项中,对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需求因素,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1.按照循环路径,水分循环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答案】大循环;小循环
【解析】水分循环是地球上的水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按循环路径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即海陆间水分循环,小循环包括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
2.天气是指瞬时或一定时段内风、云______、______、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
【答案】降水;温度
【解析】天气是指瞬时或一定时段内风、云、降水、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
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皮尔斯将环境资源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包括:______、______和选择价值。
【答案】直接使用价值;间接实用价值
【解析】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皮尔斯将环境资源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实用价值和选择价值。非使用价值包括传承价值和存在价值。
4.适度人口论是指探讨一个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规模______、______的西方人口理论。
【答案】人口密度;人口素质
【解析】适度人口论亦称为适中人口论,它是探讨一个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规模、人口密度、人口素质的西方人口理论。
5.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先后经历了______、工业郊区化、商业郊区化和办公业郊区化四大阶段。
【答案】居住郊区化
【解析】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工业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市民环境意识增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先后经历了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商业郊区化、办公业郊区化四大阶段。
6.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______、大承载力设备的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城市交通的建设。
【答案】集装箱运输
【解析】交通运输业是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湖)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部门组成的统一运输体系。其发展趋势是集装箱运输、大承载力设备的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城市交通的建设。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20分)
1.人地适应论
答:人地适应论是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正确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界时,要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和协调。二是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强调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
2.综合国力
答: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影响综合国力的因素包括经济实力、人口素质和规模、科学技术等。
3.风化作用
答: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类。
4.土壤肥力
答: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它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①前者指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影响下形成的肥力,主要存在于未开垦的自然土壤;②后者指长期在人为的耕作、施肥、灌溉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耕作(农田)土壤。
5.土地荒漠化
答: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的不稳定。
6.沉积岩
答: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它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7.铁铝土
答:铁铝土是表土至150cm范围内具有高度富铁铝化作用的铁铝层的土壤。理想的成土条件是高温多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冰斗
答: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在同一山地,通常有冰斗成层排列的现象。
四、概述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生态旅游的基本特点。
答: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的特点包括
(1)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
(2)旅游规模的小型化。
(3)让旅游者参与其中,从而更加热爱自然,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有责任的旅游。
2.什么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答:(1)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相邻块体因水平运动而相互分离、分裂,或相向汇聚,或侧向错位,年速度通常只有数毫米至数厘米。
(2)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即块体的升降运动。地壳因上升运动而隆起形成山地与高原,因下降运动而拗陷形成盆地与平原。陆地上的海相沉积,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山地与平原上的多级古夷平面、分水岭上的古山谷冰川遗迹,山坡上的阶地与河流冲积物,不同地层间的古剥蚀面,海底的陆相地层及相应矿产,冲积平原上的埋藏古土壤与埋藏阶地等都是地壳升降运动的证据。
3.简述区域协调发展的涵义及途径。
答:(1)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协调持续发展。就我国而言,主要是处理好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的关系。
(2)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包括: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
②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
④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
4.简述人口迁移的机制。
答:(1)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指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按涉及的范围是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2)迁移机制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和流动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解释迁移的因素
解释迁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a.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b.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
②影响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原因
a.经济方面,寻找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
b.政治、文化和宗教因素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推动力。
c.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论述人口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答:(1)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是产业在一国或某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2)人口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两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局都有深刻的影响。
①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
②人口质量或人口素质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高质量的人口是发展高层次产业的基础。
③人口的消费状况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口数、消费水平、民族构成的差异,要求产业布局与人口的消费特点、消费数量相适应。
此外,人口的性别、年龄、宗教的差异,导致市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最大限度地的满足各种层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论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答:影响气候变化的因子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气候系统内的热力、动力和下垫面等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外因是指宇宙即地球因子和人类活动。近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活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氯氟氰等气体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具有让太阳辐射透过却不让室内长波辐射外泄的保温效应。造成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沙漠化面积增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2)阳伞效应
阳伞效应是指大气中的尘埃遮住太阳光进入地球的效应。造成农业生产和植被的破坏。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空气。
(3)沙漠化效应
沙漠化效应是污染海洋的油膜抑制水分蒸发,阻碍蒸发的潜热转移,引起海水、海面空气升温的效应。由于阻碍了水分蒸发,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失去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4)湖泊效应
湖泊效应是指水库水体热容量大和水体蓄热,是水库及附近地区年气温升高,气温较差减小,降水发生变化等的效应。
(5)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大气污染使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效应。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表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反射率等物理特征,影响辐射、水分和热量的交换,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而对气候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