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心理硕士(MAP)考试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3040字
- 2020-12-01 17:48:53
第7章 思 维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四川师范大学2015研]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A项,再现思维是指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BC项,求同思维又称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语义层次网络中的基本单元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归类
【答案】A
【解析】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由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中,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存储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3.感知到思维的中介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记忆
B.注意
C.表象
D.想象
【答案】C
【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我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映像,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表象是感知到思维的中介。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差异的策略是( )。
A.爬山法
B.类比迁移策略
C.手段—目的分析
D.目标递归策略
【答案】A
【解析】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它包含三种策略: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5.根据“哺乳类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哺乳类动物”,推论出“鲸鱼是胎生”的结论,这种推理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三段论推理
D.F条件推理
【答案】C
【解析】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其结论的必要条件。演绎推理有以下三种形式。①三段论,指由两个性质判断作前提而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的结论的推理;②线性系列,指由一定关系的句子系列所组成的推论;③条件推理,又称假言推理,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6.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皮球归为一类,香蕉与口琴归为一类。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 )。[统考2010研]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人工概念
【答案】A
【解析】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幼儿将苹果与球归为一类,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这说明他们是根据事物的现状,即指认属性分类的,所以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具体概念。
7.解决“河内塔”问题最有效的策略是( )。[统考2010研]
A.手段—目的分析策略
B.算法策略
C.逆向搜索策略
D.选择性策略
【答案】A
【解析】手段—目的分析策略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它是解决“河内塔”问题最有效的策略。
8.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统考2009研]
A.创造想像
B.无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答案】C
【解析】再造想像是指根据文字或图片描述来进行的想像。该题根据诗句的描述进行,因此属于再造想像;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9.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 )。[统考2009研]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答案】A
【解析】原型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者特征相似的一类事物;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作用;变式是指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10.谢帕德(R.N.Shepard)和库柏(L.A.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统考2008研]
A.概括性
B.可变通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
【答案】C
【解析】表象的性质包括: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11.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每次采用一种假设,逐次进行检验,保留正确的假设,放弃错误的假设,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 )。[统考2007研]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答案】D
【解析】在概念形成的选择性策略中,存在保守性聚焦策略、冒险性聚焦策略、同时性扫描策略和继时性扫描策略。①保守性聚焦策略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②冒险性聚焦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的假设,然后同时改变聚焦点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来检验这个假设;③同时性扫描策略是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④继时性扫描策略是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基础上,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并逐一排除错误假设。
12.陆钦斯的量杯实验结果证明了思维中的( )现象。
A.功能固着
B.组块
C.定势
D.推理
【答案】C
【解析】定势是指个体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倾向于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组块是短时记忆存储的方式;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陆钦斯的量杯实验中,实验组被试通常坚持用三杯量法去完成这一系列的课题,而忽视更简单的可能解法,甚至实验者企图用各种方法提醒他的被试,使他们避免这种可怜的盲目,但是很难成功。这就是定势的消极影响。
13.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答案】D
【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适当的惟一正确解答,即最优化方案;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属于认知风格特征。
14.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
A.感知
B.记忆
C.想像
D.思维
【答案】D
【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思维以其他认识过程为基础,又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15.思考问题时能冷静地分析其依据,是非、利弊,不易受别人暗示或自己情绪的左右,这是思维的( )。
A.深刻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批判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独创性的人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不寻求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创造性地寻求并获得研究现实的新途径、新事实和规律,提出新的解释和新的结论。思维独创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
16.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反映了思维的(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的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17.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这说明( )。
A.思维具有间接性
B.思维具有概括性
C.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
D.思维具有直观性
【答案】A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18.解几何题的时候,需要作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作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这样的思维就是(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答案】B
【解析】①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②动作思维是指它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③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19.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称为( )。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功能变通
【答案】C
【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20.飞机的发明源于鸟的飞翔,影响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答案】A
【解析】当人们进行创造性想像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研究者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从本质上说,原型之所以具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一事物本身的属性和特点,与所要创造的东西有相似之处。
21.分散思维的程度由独特性、流畅性和( )的能力来揭示。
A.求异性
B.反应性
C.变通性
D.求同性
【答案】C
【解析】分散思维的特点有:①流畅性,是观念的自由发挥。②变通性,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③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④多感官性。
22.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答案】C
【解析】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式。
23.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答案】D
【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适当的惟一正确解答,也是我们常说的最优化方案。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
24.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概念形成的方法是( )。
A.抽象概念
B.具体概念
C.人工概念
D.科学概念
【答案】C
【解析】概念的形成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难以进行实验研究,因此,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25.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思维
【答案】B
【解析】动作思维是指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指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26.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比知觉更( )。
A.具体
B.清晰
C.形象
D.概括
【答案】D
【解析】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与知觉相比,表象更具有概括性。
27.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原因在于受到下列( )因素影响。
A.心理定势
B.功能固着
C.无关信息的干扰
D.问题表征的方式
【答案】A
【解析】心理定势,又称心向,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倾向性。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28.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属于下列( )类型的推理。
A.三段论推理
B.条件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答案】C
【解析】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比如,a比b高,c比b矮,所以a最高,c最矮。
29.表征是指( )。
A.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B.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
C.形象代码
D.语义代码
【答案】A
【解析】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同一事物,其表征的方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相同。
30.Watson通过“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结果证明,人们有( )。
A.验证倾向
B.虚伪倾向
C.证实倾向
D.证伪倾向
【答案】C
【解析】证实倾向是指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四卡片问题实验的一般结论是:被试在这种选择作业中,总是极力去搜索可以证实法则为真的卡片,而较少尝试寻找可以证实法则为伪的卡片。即被试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强烈的证实倾向。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问题的解决的算法策略,启发策略的优点,主要有( )。[统考2016研]
A.保证问题解决
B.节省时间
C.解决问题尝试的次数少
D.受定势影响小
【答案】BC
【解析】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启发法与算法不同,它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却常常有效地解决问题,使得解决问题尝试的次数减少,也节约了时间。
2.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不清晰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有( )。[统考2010研]
A.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B.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证几何问题
D.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答案】ABD
【解析】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将问题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不清晰的问题。界定不清晰的问题是指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者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证几何问题”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
3.问题解决过程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 )。[统考2007研]
A.手段—目的分析
B.爬山法
C.算法
D.逆向搜索
【答案】ABD
【解析】问题解决策略可分为算法和启发法。其中,启发式策略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类比迁移策略等。
4.思维的特征有( )。
A.分析与综合
B.间接性
C.概念
D.概括性
【答案】BD
【解析】思维是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特征有:①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②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
5.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形成的策略包括( )。
A.保守性聚焦
B.假设检验
C.内隐学习
D.冒险性聚焦
【答案】AD
【解析】布鲁纳曾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①保守性聚焦:把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②冒险性聚焦:把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性;③同时性扫描:根据焦点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同时检验;④继时性扫描: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
6.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脑中存在的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有( )
A.视觉系统
B.听觉系统
C.表象系统
D.言语符号系统
【答案】CD
【解析】佩维奥等人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存在表象和言语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7.表象的特征有( )。
A.直观形象性
B.不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答案】ACD
【解析】表象的特征:①直观性,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具有比较模糊、宏观的特点。②概括性,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因此,表象中混杂着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思维揭露的都是事物的本质属性。③可操作性,人们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利用并加工改造产生想像表象。
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
A.迅速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答案】BCD
【解析】创造性思维思维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独创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异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灵活性指思维灵活,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流畅性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的观念。
三、名词解释
1.思维[苏州大学2013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的特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表象[苏州大学2013、2012研;浙江大学2006研]
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表象来进行。从表象产生的主要通道可将其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3.定势[苏州大学2013研;天津师范大学2012研;浙江大学2004研]
答: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思维定势是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或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克服心理定势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特征,灵活机智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4.发散思维[苏州大学2012研;南开大学2012研;浙江大学2002研]
答: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新思想的思维方式。人们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发散思维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5.认知风格[天津师范大学2012研;苏州大学2012研]
答: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认知方式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6.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西南大学2012研]
答: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根据某个或某些假设为真的论断而得到新的结论。三段论推理、条件推理和线性推理是演绎推理的重要形式。
归纳推理是指从特殊知识前提到一般知识结论的推断,即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归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归纳推理与其他思维形式一起在问题解决和学习活动,尤其在概念形成、概念与行为的联结、将感觉和记忆信息结合到知觉中去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归纳推理是一个人认知发展和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7.前提气氛效应[西南大学2011研]
答:前提气氛效应是指前提的气氛会促使人按照这个气氛来接受或推出不正确的结论。例如,用下列一类习题:如果所有的x都是Y,如果所有的z都是Y,则所有的x都是z。让未受过形式逻辑训练的被试对题中的结论表示赞同或不赞同。则会有一大部分被试表示赞同。前提中所使用的逻辑术语(如“有些”、“所有”、“没有”、“不”)产生了一种前提气氛,促使被试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术语的结论。
9.启发法[首都师范大学2004研]
答: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主要的启发法包括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等。
7.聚合性思维
答:聚合性思维是指从已知的信息出发,根据熟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筛选出一种最优化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它具有闭合性的特点,得到的结果总是确定的。与发散性思维作为求同和求异两种形式,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互相促进、彼此沟通、互为前提、互为补充,共同推动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8.概念
答:概念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如花、草、树木、国家、人民等都是概念。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概念是用词来表达、巩固和记载的,概念的形成也是借助于词和句子来实现的。
四、简答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河南大学2016研]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如下:
(1)知识表征的方式
不同的知识表征方式,产生不同的问题解决结果。
(2)定势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破除定势消极影响的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应换一种思路,寻求新方法。
(3)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称之为功能变通。功能变通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要具有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要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4)动机
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形曲线来说明。它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提高动机的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5)情绪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6)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例如,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要求与周围的人的方式一致,这种现象称从众现象。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相反,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2.简述概念的含义以及人工概念的形成过程。[首都师范大学2012研]
答:(1)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级,是通过词来表达、巩固和记载的。
(2)人工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形成也称之为概念掌握、概念学习等,是指个体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人工概念是指人为的在实验程序的基础上模拟的概念,它可以简化概念研究的进程,控制研究的变量。假设检验说是研究人工概念形成过程的著名理论。
假设检验说是由布鲁纳等人提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以其实验为例,图片中某些属性是有关的,如圆形、黑色;另一些属性是无关的,如单边、双边、红色。被试先假设所要形成的概念的某些属性,经过主试的反馈,检验这一假设的正确性,最后发现了有关的属性,排除了无关的属性。
布鲁纳在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发现假设的形成和检验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采用一定的策略,如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概念形成包含着智慧的活动,体现着人的思维活动的主动性。
3.试述思维及其特征。[山东师范大学2011研]
答:(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2)思维的特征
①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②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4.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浙江大学2003研;上海师大2003研]
答:(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①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创造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③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④创造性思维具有灵感状态,需要创造性想像的积极参与。
⑤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训练的思维方式,是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策略的思维方式。
5.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首都师范大学2003研]
答:(1)表象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表象来进行。从表象产生的主要通道来划分,可将其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性的认识。
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性角度,它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角度,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表象的形成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②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另外,在进行推理时也需要表象的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西南大学2012研;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曲阜师范大学2011研;统考2008研]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1)问题解决的策略
①算法策略
算法是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套规则,能够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采用算法策略的优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采用这种策略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
②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策略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
a.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b.逆向搜索策略: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c.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功能固着、定势、原型启发、动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征。
①知识表征的方式
个人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异越大,问题解决就越困难。
例如,沃森进行的卡片选择任务,当使用抽象的字母与数字为材料时,大多数被试无法完成任务,而采用被试相对熟悉的饮酒与年龄作为材料时,许多被试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②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邓克尔进行的盒子实验中,功能固着(盒子作为容器)条件下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大大减少了。
③定势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问题解决需要的操作与先前的心理操作相似或相同时,定势有利于问题解决,反之,则不利于问题解决。
例如,陆钦斯水壶实验表明,当被试受到定势的影响时,会忽视一些问题的简便算法,而采用先前习得的相对繁琐的方法。
④原型启发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原型对问题解决的易化作用。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通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例如,鲁班由于被叶子划破了手臂而获得了启发,发明了锯。声纳发明的灵感来自蝙蝠使用声音定位等。
⑤动机与情绪状态
耶基斯—多得森定律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都不利于问题解决。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问题难度的提高,逐渐降低。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学生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有时甚至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如果学生能以积极的情绪,中等程度的动机迎接考试,则将有利于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⑥人格特征
个体的人格差异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理想远大、意志坚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优良的人格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而缺乏理想、意志薄弱、骄傲懒惰等消极的人格特点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例如,面对同一道较难的数学题,一个自尊自强、意志坚定的学生要比那些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学生更容易解决。
⑦人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可以从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了解。由于专家已有的知识数量较多,且是以问题的深层结构来组织,因此使得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比新手要更有效。
⑧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例如,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要求与周围的人的方式一致,这种现象称从众现象。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相反,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