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3592字
- 2024-12-21 09:46:55
第二节 阅读理解
根据阅读理解的题目特征,可以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代词指代题、标题填入题和态度观点题七大题型。
一、主旨概括
主旨概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段的中心意思。
1.提问方式
一般为:“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这段文字的议题是……”等。
【例1】股份合作制是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自发创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其特点表现为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人,既按劳取酬,又参与按股分红。由于这种形式适合我国农村的现实生产力水平,于是在广大乡镇广泛推广实行起来,并被作为国有小企业改革可采取的一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 )。
A.股份合作制的特点
B.股份合作制适合我国现实农村生产力水平
C.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人,既按劳取酬,又参与按股分红
D.股份合作制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适合农村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答案】D
2.提问的典型特点
其中往往有“主要”、“核心”、“中心”、“概括”、“主旨”、“主题”、“问题”、“议题”、“话题”等词语。
3.解题思路
(1)结构构成类
结构构成类题目的阅读材料往往有明显的结构形式,其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是主句,它往往是一个表示判断的短句,多具有概括性、宏观感,我们将它简称为“总”,观点句、主题句、情感句往往就是总句。
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辅助性、理由性、条件性的从句,它们多以枚举、铺垫、并列等形式出现,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分”。
①总—分—总
主要有两种形式: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作答时要注意,“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重视,“分析问题”是为“解决问题”做准备,“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b.提出观点—解释论证—重申评价观点。
在这种题目的行文结构中,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的,因此概括这个中心观点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段最后的“重申评价观点”可能是在认可基础上的加深,也可能是对原来观点的否定,此时更需要考生明确文段的观点所在。
【例2】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懂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就未尝不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善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答案】D
【解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总—分—总结构,根据文段首尾两句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交往和独处两种处世方式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②总—分
总—分结构往往是材料首句提出观点,之后的内容来解释原因、举例说明、引用证明或正反论证。总—分结构形式首句的观点是阅读材料的主旨句,后面的分句起辅助作用,快速浏览即可,选择答案时不应受分句干扰.
总—分结构的形式有两种:
a.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b.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例3】目前,我国广大居民个人依法纳税的意识还很欠缺,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法制宣传工作非常必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广大居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在全社会树立一个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社会风气。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加强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宣传工作,培养广大居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
B.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
C.我国广大居民个人依法纳税的意识还很欠缺
D.加强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法制宣传工作非常必要
【答案】A
③分—总
分—总结构是材料先铺展一些现象例子,或者说明背景、原因,或者引用材料或其他观点,或者提出某个问题,之后结尾句出现一个明确的观点或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总结构前面铺展的现象、原因背景、引用内容和提出的问题都是为说明观点或是解决问题服务的,快速浏览即可,围绕分句部分设置的选项是干扰项,文段主旨多在句尾。
【例4】早在1990年,第一辆电动汽车就已经上路。尽管近些年一些知名汽车厂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概念车,但这并未拉近电动汽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究其原因,电动汽车的研发并非只是将传统发动机更换为电动机这般简单,而是一个庞大的研究课题,仅车用电池就存在电池容量、存储能力、稳定性等诸多问题。此外,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后,车身设计、传统系统、电器系统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汽车厂家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电动汽车研发的瓶颈是蓄电池的问题
B.电动汽车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尚需时日
C.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D.电动汽车的研发进程取决于厂家的研发实力
【答案】D
④分—总—分
两种常见的形式:
a.材料通过引用别人观点、列举现象或是说明原因,得到一个具体的观点,之后材料继续用例子、原因、引用或者是正反论证来辅证前面提出的观点。文段中间“具体的观点”即文段的主旨。
b.材料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提供一种对策解决问题,最后正反论证,可能谈问题解决的好处,可能谈不采取前面措施的后果。文段中间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即对策就是文段的主旨。
(2)关联引导类
除了通过划分文段结构构成来确定主题句之外,还可以根据一些特殊词来找出主题句,这些特殊的词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关联词。
①总结关系
a.概念
总结关系是把前述材料分析研究,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有策略性或者概括性的结论。
b.常见标志词
主要有“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见、看来”等,主题句往往在这些表示总结关系的标志词之后。
【例5】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
A.关于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神秘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答案】A
【解析】做总结结语题时,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材料的行文脉络,抓住材料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顺着其意图进行作答。认真阅读材料,可以发现,BCD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都提到过,不可能再作为接下来要谈话的内容。从“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神秘色彩”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以下就应该是作者对其观点进行考证的过程。
②递进关系
常见标志词主要有“而且、更、甚至、尤其、并且、也、还、重要的是、关键的是、特别是”等。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的感情色彩或者倾向性是一致的,后一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语意的加强,这个语意加强的分句就是文段的主题句,位置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之后。
【例6】有人说,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民主的陀螺就会倒下。就民主决策而言,正确的决策结果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而决策的过程,对人们凝聚信心的影响更大。
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强调( )。
A.民主决策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凝聚信心
C.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D.有效的参与过程,便是凝聚信心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说民主决策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实现民主决策的过程更重要。
③转折关系
常见标志词主要有“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主题句通常出现在这些表转折的关联词之后。
上述转折词有强弱之分,其中“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词是弱转折,语义程度与前句相比较轻,此时就需要观察对策句或观点句出现的位置,对策句或观点句在哪句,哪句就是重点。而“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等词是强转折,语义程度较重,此时后半句的强转折就是重点。
【例7】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而这美景太短暂,叶子很快会变成新的颜色。这段文字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 )。
A.秋天的美丽是留不住的
B.秋天的美景太短暂
C.对秋天的依恋之情
D.秋天有好也有坏
【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前面讲述秋天的美丽,“然而”后的句子是一个着重点,是作者想要表述的内容。ACD三项都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着重点。
④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前句提出条件,后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只有、必须、需要、首先要、除非、最缺乏、倘若、如果”等,主题句出现在表示条件关系的标志词之后。
在有些表条件关系的句子中,条件关系词是缺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关系自行加入标志词从而确定条件句。
【例8】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只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才能不断推广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将在粮食主产区推广50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10项关键技术。这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培训农民超过l亿人次。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A.农民亟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B.国家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C.发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D.每年有大量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答案】A
【解析】本段的主旨是应对科技竞争,需要尽快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故选A。
⑤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此外”、“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时”、“除此之外”、“与此一致”、“不是……而是……”、“是……不是……”等,另外,“;”也可以表示并列语意。
文段中各语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时,其层级结构为“分—分—分”结构(其中的分句多为三个,可多可少)。此时,文段的主旨隐含在这些分句之中,需要考生将前后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时注意不要顾此失彼、有所偏颇,以免造成论述不当,概括不全。、
【例9】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面对美的东西,我们常常一往情深,或者一见钟情。而感情这个东西很奇怪,一方面,它是个人的,富有极端强烈的个性色彩,只有达到高度个性化的时候,它才是最真挚的。正因为这样,感情这个东西常常是隐秘的,人与人之间难于传达,所谓父不能喻之于子,夫不能喻之于妻;然而,另一方面,感情这个东西却又最具有社会性,最需要普遍的传达,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们容易对美的东西产生真情
B.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
C.充分体现个人意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
D.人们之间的感情是隐秘的,不易传达
【答案】B
【解析】AD两项都是片面的说法,整个文段要表达的是感情既是个人的,同时又具有社会性。
(3)关键词类
阅读材料为了突出相对集中的语意内容,作者往往会围绕一个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核心词语来组织材料,所围绕的核心词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关键词”,在做题时可以利用这些关键词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提取关键词的阅读材料紧紧围绕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词语展开叙述,这(几)个核心词语多是名词,也可以是一些短语,是串联材料意思的必备词。做此类题目时可遵循下述方法:
①当材料出现一个关键词时,以这个关键词为核心的选项多是主旨概括的答案,错误选项往往论述其他对象。
【例10】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是感受幸福的诸多要素,但是真正要让公民感受到幸福,则是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显然,这种公正并非是绝对的公正,谁都知道这样的绝对公正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公正应当是社会分配公正、机会的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而现阶段,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机会公正,才是幸福指数更重要的因素。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要素 幸福 公正
B.要素 公正 幸福指数
C.幸福 公正 因素
D.公正 幸福指数 要素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讲述的是只有公正才能能让公民感受到幸福,接着第二、三句又解释了公正的内涵,最后一句通过转折词“而”字引出文段论述的重点——幸福指数更重要的因素即要素,是公正,故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题句。
②当材料出现两个关键词时,正确选项这两个关键词应同时出现,并且,二者关系的表述与材料中的关系一致。
【例11】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必谈一个指头,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
A.必须要谈一个指头
B.一个指头容易被我们忽视
C.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
D.十个指头缺一不可
【答案】B
【解析】文段中有两个关键词“但是”和“更”,作者显然强调的是后者,意在说明不要忽视一个指头。
③当材料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关键词时,可以肯定这些关键词只是材料的例子,真正的主体是对它们的提炼,理解出真正关键词,据此选择答案即可。
【例12】跟电影中创意以导演为中心不同,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编剧在电视行业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画框给视觉发挥的空间没那么大,语言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情景剧还有故事情节作为吸引力,而喜剧秀就完全靠演员表现和语言的魅力了;又都是在棚里拍,从拍摄上讲是纯技术活儿,创新都在于对话和表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得最准确的是( )。
A.比较电视与电影行业创意上的差异
B.强调语言魅力对电视行业的重要性
C.分析电视行业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D.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
【答案】D
【解析】题目首先提出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然后用“之所以……是因为……”来引导后面的内容,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具体讲述编剧之所以是中心的原因。
二、意图判断
1.提问标志词
往往有“意在”、“想”、“推出”、“道理”、“启示”、“寓意”、“告诉”、“意图”等词语。
2.提问方式
主要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作者的意图是……”等。
3.基本解题思路
和主旨概括题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意图判断重在寻找原文的“言外之意”,需要结合原文进行适当引申;主旨概括题则就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需要进行引申。
注意:切忌“为了引申而引申”,不要进行过度猜测,选那些与文段毫无关系的选项。做意图判断题一定要观察选项之间的差异,优选有“言外之意”的引申项,如果没有准确的引申项,次选主旨类型的选项。
【例13】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答案】C
【解析】首先文段开句点明了湿地的重要作用,接着进一步举出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事例来证明湿地的重要作用。主题句通过转折性引导词“可是”提出,意在说明由于人类的破坏,湿地的作用无法发挥。因此作者论述的主要目的是呼吁人类应该反省自身对于环境破坏的过失,保护好湿地,使其重新发挥作用。
三、细节理解
1.提问方式
主要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哪项不能得出……”等。
2.考查规律
也就是细节理解题的陷阱设置。当选项表述的细节与材料一致属于“同义替换”;反之属于“语义偷换”,主要体现在程度、数量、对象、逻辑、时态等五个方面。
(1)程度偷换
程度偷换主要指不确定表述与确定性表述之间的偷换。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其他信息与文段中完全一致,只是将不确定性表述删去,导致选项犯了“绝对性”错误。反之,也会将确定性词语如“一定”换成不确定性词语“可能”,这也是程度偷换错误。
常见的不确定表述多含有“几乎、大概、总体上、一定程度、可能、也许”等标志词,确定性表述则多含有“绝对、一定、总是、等于、永远”等标志词。
【例14】原子结构很像太阳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围环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原子核处于太阳系的中心
B.原子核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以及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
C.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的原子核组成
D.原子核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答案】C
【解析】原子的结构组成如下,最中间是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全部电子的质量,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原子核外面环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A项断章取义,BD两项错误。
(2)数量偷换
某些词所管辖的范围大小不同,做题时要确认阅读材料和选项中的相应细节表述的范围是否吻合,有没有做扩大或是缩小的处理。比如“没有、无……”、“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极少”、“某些、部分”、“大多数、许多、很多、大多、少说”、“一切、所有、都、完全、各个、全部”五组词,范围从小到大,不能等同。
【例15】要使地下管线合理埋设、各得其所,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应把管线铺设与房屋、道路、树木、电杆等联系起来统一考虑。由于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会不断提高,难以准确地预测将来的发展情况,所以还要预留出将来可能增加的地下管线位置来。各种地下管线都应该与道路平行,如果有一条管线斜着埋设,就会占去别的管线的位置。为了使地下管线的铺设合理,一些国家还规定了它们之间的最小距离,如俄罗斯就规定,自来水管离污水管至少要5米,行道树离下水道至少要1.5米。
对文意理解不准确的是( )。[中国农业银行真题]
A.安装地下管线应把管线铺设与房屋、道路、树木、电杆等联系起来统一考虑
B.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要预留将来可能增加的管线位置
C.各种管线要与道路保持平行,不得斜着或弯曲着铺设
D.管线之间要有一定距离,如自来水管离污水管至少要5米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列举了俄罗斯的规定,并不能由此泛化,说“自来水管离污水管至少要5米”,故D项理解有误。
(3)对象偷换
保持对象的一致性是一个基本的答题原则,即确保选项与原文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主体、同样的客体。有些细节理解题在题目的设置上会出现扩大对象或缩小对象,同样会导致偷换的错误。
【例16】活性氧在机体中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增强免疫力、消灭细菌,杀死恶性细胞;另一方面,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反而会伤害正常细胞,加重病情发展。医学上早已发现,大剂量的活性氧能杀死细胞并导致动物死亡,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动物体内活性氧的过量形成。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
A.适量的活性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B.适量的活性氧能消灭细菌,杀死恶性细胞
C.大剂量的活性氧能杀死细胞,导致机体死亡
D.活性氧中细胞含量过多,会伤害正常细胞,加重病情发展
【答案】D
【解析】题干中说的是“活性氧在细胞中的含量过多”会伤害正常细胞,而不是“活性氧中细胞含量过多”,D项偷换了主语。
(4)逻辑偷换
逻辑关系的偷换常有几种形式:
①选项与原文没有关系,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②原文所表述的是并列关系,选项变为其他关系;
③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选项变为充分条件关系;
④原文有特定的因果关系,选项把因果颠倒;或者原文无因果关系,选项却强加因果关系;
⑤原文是肯定,选项变否定,原文是否定,选项变成肯定的肯否矛盾、混淆是非的错误。
【例17】幽默使人如沐春风,也能解除尴尬。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会知道如何化解眼前的障碍。我们有时无意中让紧张代替了轻松,让严肃代替了平易,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无趣的人。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紧张的生活需要幽默调剂
B.许多人在生活中不擅长使用幽默
C.生活中,幽默可以化解许多难堪
D.有情趣的生活,是因为有了幽默
【答案】D
【解析】D项说“有情趣的生活,是因为有了幽默”,而材料中只说幽默可以化解眼前的障碍,使人如沐春风,与有情趣的生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5)时态偷换
材料可能是将来时,可能是完成时,也可能是进行时,选项不能混淆时态。表示完成时的词语有“已”、“已经”、“曾经”、“过”、“了”等;表示将来时的有“将”、“要”、“不久”、“很快”等;表示正在进行时的有“着”、“正在”、“在……中”等,它们之间不能混用。
【例18】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禾、僳、菽、麦、稻”中的其中一种;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级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稻居廿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根据该文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答案】D
【解析】原文中没有AB两项对应的内容。到了明代,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C项错误。
四、词句理解
这种题型提问中往往会把所问的词语、句子用双引号标注,如“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文中画线的‘此基础’表示”、“×××的意思是”、“对××的理解正确的是”、“对划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等。
词句理解题包括词语理解题和语句理解题两种。
解答词句理解题,首先找准所问词语或句子在原文的位置,适当标注;之后结合前后文、远近的语境的引导,根据提问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19】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种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根据文义、画横线部分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副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答案】B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本文主要是讲“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产品都不能达到“降解”标准,说明“生物降解”这个术语使用不规范,说法名不副实。材料中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词句,可见AC两项的否定性说法是不对的。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
五、代词指代
代词指代考查考生判断文段中指定代词所指对象的能力。
代词本身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代词指代考点主要考查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提问的方式通常有“上文中‘这’指的是……”、“上文中‘此’指代的是……”、“文中‘他们’指……”、“请问‘那些’指代的是……”、“这段文字中‘前者’是指……”等。
作答此类题目时要快速定位所指定的代词,在阅读材料时可以加以标注。做题时可运用“就近原则”。根据指定代词出现的位置,选择在句法结构上与其最靠近的词语为正确选项。
【例20】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典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是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答案】C
【解析】根据词语出现的位置,即“基本要求:”后面的内容,是对此题的解释。材料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走群众路线,所以基本要求应是指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六、标题填入
按照文段体裁的不同,可将标题填入题细分为四种题型:议论型标题填入、说明型标题填入、新闻报道型标题填入和记叙型标题填入。
1.议论型标题填入
议论文标题直接指向论点本身,或是论点语意中关键的对象、话题。
论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情、某一现象表明的见解或主张,在文中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意思十分明确,或肯定、或否定。对象、话题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问题或现象在材料中的呈现,它是论点语意的核心主体。
此外,议论文的标题要做到简洁概括、不拖沓冗赘。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选项中使用修辞、设置悬念、化用典故、反其原意标题,这可能是正确选项的暗示。
【例21】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始终在接近或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上,致使局部性通货膨胀时有发生。我们强调的是,正是由于这种增长得到了国内高储蓄的支撑,当前的物价上涨可能只是局部的短期冲击,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我国经济局部性通货膨胀
B.我国经济增长再创新高
C.物价上涨不真实
D.当前物价上涨可能只是短期冲击
【答案】D
【解析】根据文段第二句,可知文意重在强调“当前的物价上涨可能只是局部的短期冲击”
2.说明型标题填入
说明文的标题需要紧紧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不管是事物还是事理,考生需要把握其本身,概括表面的意思。说明文的标题不要大而空,而要具有较强针对性。
【例22】麦秸扫帚或高粱苗扫帚,首次使用前把它放在很咸的冷水中浸泡几小时,晾干后再使用可以延长一倍的使用期。若把它们泡在250克氯化镁加1升清水的溶液中几小时,也可延长一倍的使用期。因为这些溶液能使麦秸高粱苗变得特别柔软。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扫帚的使用
B.麦秸、高粱的回收利用
C.延长扫帚使用寿命
D.使用扫帚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延长扫帚使用期的方法,故标题应表达此意。
3.新闻报道型标题填入
新闻报道的标题往往就得是实题即有实际的语意,而非虚化的空洞言说,同时标题表述的意义要完整。要符合新闻报道简洁生动、修辞合适、情感适度等特征。切忌口语化,空泛表述。
【例23】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阿拉伯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和三大石油消费国中的日本等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他们正在计划结束长达65年的用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的“铁腕统治”。自197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秘密访问沙特阿拉伯以来,“石油美元”体系就主宰和控制了世界金融市场,但到2007年8月的房地产次贷危机时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今,在世界贸易中美元作为可靠储蓄货币的地位已无可挽回地下降了。最近,伊朗宣布未来将以欧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不再使用美元。巴西将作为生产国及消费国加入其中。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欧元有望取代美元成为石油计价货币
B.次贷危机下美元渐趋势弱
C.“石油美元”体系面临崩溃
D.美元可能被逐出石油交易
【答案】D
【解析】文中开始部分由国与国之间召开会议的内容“他们正在计划结束用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知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减弱,文段后面部分的内容也说明了这点,D项符合题意。伊朗宣布以欧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并不能证明“欧元有望取代美元”;B项“次贷危机下美元渐趋势弱”是事实,但是文段着重谈的是其作为石油计价货币这一方面,B项没有涉及石油贸易的内容;C项“面临崩溃”文中没有体现,属过度推测。
4.记叙型标题填入
记叙文标题往往不再是字面义,需要深入理解,寄托某种思想感情。当材料讲述故事、轶事的时候,标题往往具有很强的凝练性和哲理意味。
【例24】一个中年人住进医院,左半边身子没有知觉。有个孩子在病房里大声喧哗,被他父亲拧了一下,痛得直叫。病人说:“我真羡慕这孩子啊!”有人问:“羡慕他无忧无虑?”病人摇头。“羡慕他如花的年龄?”病人说:“不是,我羡慕他有那么敏感的疼痛。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生命拒绝麻木
B.生命庆幸疼痛
C.生命中的疼痛
D.别样的“疼痛”
【答案】B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话说“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因此,疼痛意味着拥有健康的生命。
七、态度观点
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提问方式多由“观点”、“态度”、“是否同意……”、“有无道理”等来表示,如“可知作者的态度……”、“作者是否同意……”、“作者认为上述有无道理……”、“作者对×××的看法是……”等。
根据提问和选项设置的区别,态度观点考点可以细分为立场判断、语气推断、观点分析三种类型。其中观点分析与主旨概括及意图判断的考点具有相通性,只是此考点的观点分析更直接、更客观,而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需要概括理解,甚至需要引申理解。
1.立场判断类
立场判断是指需要考生根据提问的要求,通过理解作者的语气来把握作者的态度立场,态度的立场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考生要在理解材料的语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的引导。如“遗憾的是”、“有趣的是”、“未免”、“何等”、“难道”、“实在是”等语气词,往往是作者态度立场的评判标准;如“正如…”、“如同”、“像……一样”等正面援引词,作者是支持态度;如“有一种”、“有一些”、“所谓的”等反面援引词,作者态度往往与之相反;感叹号、问号、双引号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都可以表示作者不同的态度立场。做此类题目时换位思考,不要有过多情感投射,而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理解材料,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例25】人们谈到要培养儿童成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好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不少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了三分之一。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考虑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是错误的
B.应当关注儿童成才培养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发展
C.科学家的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D.只有提高儿童智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种观点,即儿童成才要发展智力,但是接着否定了此观点,并举出例子来证明此观点的片面性。由此可以推出儿童培养过程中智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应该得到全面发展。
2.语气推断类
语气推断题是指根据材料中作者的语气态度,来推断作者的身份、作者的情感、材料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材料本身的所属或者作用等。语气推断题是很新颖的题目,在某些地方省考中零星出现,解答这种题目,需要把握几点:
(1)理解材料的意思,据此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身份、人物情感、材料所属等。
(2)通过理解材料的语气词、态度词,感受作者的行文口吻。
(3)照顾逻辑,不要违背情理。
【例26】总体来说,银行获得的存款量决定了银行的贷款能力,但是,在许多时候银行的贷款数量会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如果这种贷款的数量超出过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相对稳定的贷款政策可以给银行和存款人都带来好处
B.银行的存款量大大少于贷款量会造成通货膨胀
C.银行应该采取一种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策略
D.银行的贷款量与银行获得的存款量成正比例关系
【答案】B
【解析】关键词“但是”,语气一转,之后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贷款数量大大超出存款数量会造成通货膨胀。
3.观点分析类
观点分析是要求考生分辨材料中不同主体的不同观点,根据提问要求提取出作者所持的观点或是判断出哪些不是作者的观点。
考生首先要通读材料,把握不同主体的不同观点,判断作者有无观点。若是没有观点,就选择没有表态意思的选项;若是有观点再进一步分析观点的内容。做此类题目时学会区分作者的观点、他人态度及自我态度,务必以作者的观点为重。
【例27】中国网民暴发性增长,按流量计费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网络带宽严重不足这一问题。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电信运营商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免费或低价的互联网运营业务模式亟待突破。
对用收费解决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 )。
A.立竿见影,一劳永逸
B.认同,但收费模式要逐步完善
C.短期有效,但不解决长远问题
D.赞同,但要加快收费模式的革新
【答案】C
【解析】由文段“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电信……”可以推知,流量计费虽然可以在短时期内解决一定的问题,但却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