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一、政府干预: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1价格政策

政府价格政策有最高限价(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政府价格管制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这部分内容,考查政府价格政策类型及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的影响。

(1)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s)即能够对一种产品索取的最高价格,往往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图1-3 最高限价:租金控制

租金控制法限制了公寓所有者能够索取的租金。如图1-3(a)所示,如果将租金控制在R1,即低于市场出清水平R*,那么就存在公寓的超额需求。图1-3(b)给出了长期的反应。出租住房的供给在长期更有弹性,因为房东可能拒绝修建新的公寓楼,或是将现有公寓当作单位住房来出售。另外,对住房的需求在长期也更有弹性,低的住房价格使得长期住房需求增加。因此,相对于短期来说,长期短缺更加严重。

因此,一位经济学家称租金控制是“除了轰炸之外,毁灭一个城市的最好方法”。

(2)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price floors)即能够对一种产品制定的最低价格,往往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图1-4 最低工资

如图1-4所示,由于最低工资是价格下限,因此将引起过剩: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出现失业。

价格控制的目标往往是帮助穷人,但价格控制往往损害了那些它本想要帮助的人。例如,租金控制可以保持低租金,但它无法鼓励房东修缮住房,并使找房变得困难。最低工资法会增加一些工人的收入,但也使其他工人成为失业者。当决策者通过立法方式确定价格时,他们就模糊了通常情况下指引社会资源配置的信号,因此经济学家总是反对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

【例1.5】简述价格限制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

答:价格限制是指政府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规定的某种商品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或为保护生产者利益而规定的某种商品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

(1)最高限价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图1-5 最高限价

如图1-5所示,原先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限制价格(P0<Pe),当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2,供给量为Q1,(Q2-Q1)为实行最高限价后的产品短缺的数量。

产品的短缺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引发黑市交易。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变相涨价。为了维持产品的限制价格,政府通常会采取产品配给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击黑市交易。

(2)最低限价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图1-6 最低限价

如图1-6所示,原先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支持价格(P0>Pe),当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Q2-Q1)为实行支持价格后的产品过剩的数量。为了解决过剩的数量,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产品。

2税收政策

政府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对一种物品征税是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

(1)对厂商征税

假设政府对厂商征收税额为t的税,将使得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增加会使得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7所示,征税后,供给曲线由S左移到S′。均衡条件为供给价格Ps(q*)加上税收t等于需求价格Pd(q*),即有:Pd(q*)=Ps(q*)+t。

图1-7 对厂商征税

(2)对消费者征税

假设政府对消费者征收税额为t的税,将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也可以说实际购买力)下降。当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8所示,征税后,需求曲线由D向左移动至D′。均衡条件为需求价格Pd(q*)减去支付的税收t等于在q*上的供给价格,即有:Pd(q*)-t=Ps(q*)。

图1-8 对消费者征税

可以证明,在这两种方法中,需求者支付的价格或者供给者得到的价格都是相等的。

3弹性与税收归宿

税收归宿是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中得到分担的形式,即是对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1)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图1-9 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在图1-9中,供给曲线富有弹性,而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卖者得到的价格只有很少的下降,而买者支付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因此,买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

(2)供给缺乏弹性,需求富有弹性

图1-10 供给缺乏弹性,需求富有弹性

在图1-10中,供给曲线缺乏弹性,而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卖者得到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买者支付的价格只有很少的上升。因此,卖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

结论: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地是由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所承担,因为市场的这一方难以通过改变购买量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

二、“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

图1-11 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和谷贱伤农

如图1-11所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向右平移至S′,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原先的P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另外,还可以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收入之间的数学关系来解释这一经济现象:令TR=PQ,所以

dTR/dQ=d(P×Q)/dQ=P+Q×(dP/dQ)=P[1+(Q/P)×(dP/dQ)]=P(1-1/ed

由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ed<1,即有dTR/dQ=P(1-1/ed)<0。即当农产品的产量增加时,农产品的总收益是下降的,所以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思考:利用相似的分析方法分析“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指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收入提高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并且销售量增加程度大于价格下降的程度。造成“薄利多销”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大于1的,即当这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往往是富于弹性的。

三、蛛网模型

1蛛网模型简介

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早期动态分析理论。它考察了像农牧业那样的产业在生产和销售之间存在较长时间间隔的情况下,产品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波动。蛛网模型通常用来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些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1)这些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产品本身不易储存,必须尽快出售。

市场信息极不灵通,生产者对其产品的预期价格和预期需求一无所知,只好以目前的价格作为决定下期产量的依据。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模型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

(2)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

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Qtd=f(Pt)。

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换言之,蛛网模型涉及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这种商品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供给变动存在时滞,而需求不存在时滞。

2蛛网模型三种情况

(1)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情况时,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小于需求,此时,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小,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弱,最后自发地趋向于均衡水平。这种蛛网波动称为收敛型蛛网,如图1-12所示。

图1-12 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情况时,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要大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大于需求,此时,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强,最后离均衡越来越远。这种蛛网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如图1-13所示。

图1-13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相等,即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始终保持相同的程度,既不趋向均衡点,也不远离均衡点。这种蛛网波动称为封闭型蛛网,如图1-14所示。

图1-14 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

【名师点评】“谷贱伤农”模型和蛛网模型都可以用来分析农产品市场,但是这两种模型分析的角度不一样:“谷贱伤农”模型分析的是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反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蛛网模型分析的是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因此,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从而选择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