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海南导游基础知识
- 圣才电子书
- 5463字
- 2021-06-08 15:24:27
【要点详解】
第一节 海南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
一、海南的人口、民族、主要语言等概况
1人口(了解)
2018年,全省年末常住人口934.32万人,比上年增加8.5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9.06%。省人口出生率14.48‰,死亡率6.01‰,自然增长率8.47‰。
2民族(了解)
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
3主要语言(了解)
海南话,汉语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分布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海外琼籍华人地区,全球使用人口约一千万左右。全海南省有600多万人使用,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是海南省使用范围最广泛、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在不同地方,海南话在不同地区,语音和声调存在细微差别,但不妨碍交流。
(1)文昌话
文昌话,系汉语闽南方言系统,与福建话、潮州话、雷州话和台湾话较为接近,其中文昌话语音清晰,影响较大,被视为海南话的标准语。海南话是以文昌话为代表,人们把文昌话说成是海南的普通话。是海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海南话新闻所使用的语言。
(2)儋州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粤方言系统,海南约4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区以及昌江、东方市的沿海一带地区。
(3)迈话
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于广州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市的崖城和水南地区,使用人数不多。
(4)军话
属汉藏语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据史书记载这是古代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语言。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三亚的部分地区。
(5)客家话
客家方言,三亚港附近的汉族水上、儋州那大地区居民使用。
(6)黎语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的语言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有110万人使用,是海南少数民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乐东、昌江等6个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东方3市。
(7)苗语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人数约5万余人,是海南苗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的琼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区。
(8)回辉话
回辉话的系属学术界尚未定论。是海南回族的语言。约有6000余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回辉、回新两村。
二、海南主要少数民族(黎族、苗族、回族)的概况
1黎族(掌握)
(1)主要分布地区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
(2)宗教信仰
①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②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不相认。
(3)主要居住方式
黎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建筑材料及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其中,以船形屋最具代表性,它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
(4)服饰
黎族服饰风格独特,无季节之分。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妇女的装饰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黎族女性习惯头带花巾,下身穿筒裙,再加上头发扎成球形。
(5)代表性食品
①竹筒饭
用山兰稻(一种旱稻)冲的“香米”并配肉类为原料,放进由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在炭火中将绿竹烤焦即可。
②槟榔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③雷公根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
④鼠肉
黎家人喜爱吃鼠肉,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家家都有竹制捕鼠器,一次安装几十副,第二天便可捕到几十只鼠。黎族人习惯先去掉鼠的毛,然后除去内脏洗净,内放些盐、生姜等佐料,在火上烤熟或煮熟吃。
(6)婚俗
①定亲
倘若小伙子与姑娘情意相投的话,小伙子必须告诉家长,然后请两名媒妁。她们是善于言辞,见缝插针的,穿着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精制斗笠,用两条新毛贴包上四个要好的槟榔到女方家“查”(查即试探女方父母对此婚事的态度)。若女方家长辈开毛贴吃槟榔,则表示同意,接着双方就可商定放槟榔的时间及议价。时间多定于农历六月或八月的双日,象征成双成对。
②放槟榔
媒妁分送槟榔看辈分,大的给长辈吃,小的只好自己讨吃,有时小辈想吃槟榔竟把媒妁围得水泄不通。款宴时,女方家也只要两名妇女待客(忌寡妇)。桌上只四人,吃饭时忌讳掉筷、碰盘之类的事发生。菜类多为双尾鱼(即尾巴开的鱼),一般不吃肉类。媒妁送来的600个槟榔中,40个是刻上形色多样的花纹,这是专送给父母和至亲的。
③结婚问日
男方筹足资金后,便于农历十二月份,又派两名媒妁挑着一对鸭、两小坛米酒、八个槟榔往女方家“问日”(问日包括择日,议商品价)。一般情况下,还得交给女方家400至600元人民币,桶裙两套,戒指一只,百斤以上的猪一头,米酒八坛。待男方家许诺后,女方家同意择定吉日,多定龙、牛、马、羊双日。
④结婚、鸳鸯圆梦
结婚的前天,男方家派人挑了上述议价物品给女方,第二天晚便算结婚日。
(7)禁忌
①生产
a.“牛日”忌用牛生产,不然牛会死亡或染上瘟症或会烂脚变瘦;“虫日”不能下田劳动,不然收成不好。
b.收获新谷时,农民下田途中忌与人谈话,否则,禾田会被山猪糟蹋或歉收;吃新米时,忌外人进屋和把新米给外人吃,不然的话,作物会歉收或被野兽糟蹋。
c.祖辈去世的那一日,长子忌下田劳动,而且5天里不能外出生产劳动,否则,农作物歉收。
d.砍山上大树之日,家人不能纺纱、睡眠、梳头或吵架,否则,砍山者会跌下树。
②生活
a.凡年初一至初五之间不能秽语伤人,不能扫地,否则,不但家里六畜不宁,生产不好,而且会造成别人不吉利。
b.凡有病人,当他求鬼时忌外人进屋,一切零食都得避免,不然的话病不仅不会痊愈,反而会加剧。
c.儿童拜年,不给红包,当年即会不吉利;吃猪嘴或山猪的肝、内脏会招致蛇咬。
d.睡觉忌头朝门外,这乃死人的象征。
e.不能在3、5、9月份结婚,否则,会招致新妇生病,子孙后代难以繁衍。
f.须择良辰吉日迁入新屋,否则,生产不振,人畜不宁。
g.入屋门忌刀袋系腰间,这是引棺材入宅的象征。
③生育
a.孕妇忌见死人,否则,会招致胎死。
b.孕妇分娩未满3日和没吃过蒲艾草,不能吃其他的食物,不然会患肚痛。
c.小婴坠地不满四天,陌生人进屋,会使婴孩致病。
d.产妇未满12日,若食肉类、油类和青菜类,必会脱大肠头。
e.孕妇如吃落地酸梅,就会胎死或小产。
④打猎
a.若给小孩吃山猪腰子或嘴唇肉,以后打猎将会遭到毒蛇或山猪咬伤。
b.未过农历大年初四,发生性关系,打猎将难获猎物。
⑤宗教
a.敬神之物,忌乱翻动,否则会头痛、手痛。
b.凡有祖先牌位的家屋,不能把狗肉端进去,否则,是有意污秽祖公神位,将会招致疾病。
c.挂有青树叶的家门,外人不能闯进,否则,会加重病人的疾病乃至死亡。
d.用粪溺污亵“土地公”,会招致头痛,腹痛。
e.供祭鬼神的牛骨头,忌乱动,否则,会令放骨头的人家不得安宁,得杀牛宰猪祭鬼才能消灾平安。
2苗族(掌握)
(1)主要分布地区
苗族于16世纪中叶落户海南岛,多居于高山大岭,现以琼中、保亭两县最为集中。
(2)宗教信仰
①海南苗族宗教信仰主要为祖先崇拜,敬奉盘古皇为始祖。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粑祭奠,同时信仰墓主仙公、墓主仙婆。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信奉山鬼、海龙公、土地公、灶王公等。每次砍山、狩猎都要祭告山鬼保佑。
②1909年,基督教开始影响海南苗族社会,1910年以后,琼中地区部分苗族渐渐地开始信仰基督教,以上帝代替一切鬼神,凡遇一切不顺利的事情,祈祷上帝保佑。不信基督教的苗族仍然信奉祖先崇拜。
(3)主要居住方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海南苗族没有固定的居住点,他们在深山密林中过着“一年一砍山,几年一搬家”的游猎生活。他们居住分散,没有耕地,砍山为园,刀耕火种,狩猎与采集,生活十分困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帮助苗族同胞下山定居并分给田地,拨发耕牛、农具,建盖房屋,鼓励他们饲养家禽家畜,从事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使其安居乐业,生活条件逐年改善。20世纪50年代以前,苗族住宅都是茅草屋。20世纪50年代以后,苗族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大多数人已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平顶房或楼房。
(4)服饰
海南苗族妇女头顶束发,包扎一块绣有图案的方巾,上身穿无领、右开襟、长及膝的长衣,腰间绑一条布带,下穿腊染短裙。男子穿无领右襟上衣,下穿长裤。苗族男女服饰均以湛蓝为主色,服饰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织绣工艺讲究,花纹丰富,色彩艳丽,点腊染是海南苗族织绣特有的技艺。苗族传统婚姻以男子入赘形式较为常见,时间为1~5年不等。
(5)代表性食品
五色饭,又称五色糯米饭,分红、黄、绿、白、黑五色。五色糯米饭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表示生活像百花灿烂,象征各族人民如糯米饭团一样团结在一起,勤劳耕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另外,它还是苗族儿女们表情示爱的一种情物。
(6)禁忌
①生活习俗禁忌
a.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导致饭不够吃。
b.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
c.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风病。
d.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
e.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
f.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②产忌
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③农事禁忌
a.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
b.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
c.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
d.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
e.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④丧葬禁忌
a.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若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
b.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认为非银金属会让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
c.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3回族(掌握)
(1)主要分布地区
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在三亚市凤凰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
(2)宗教信仰
海南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依从《古兰经》。每日5次向真主祈祷,每周五集中在清真寺做“主麻日”,讲《古兰经》,传授圣训。
(3)服饰
海南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4)婚俗
①回族穆斯林青年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择婚礼日期。订亲叫吃粮茶,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赞圣”就是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青年的美满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女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问他们各自的“经名”(宗教名字),若无经名便由阿訇为他们命名。问新郎是否已送新娘“迈赫尔”(礼物),因为礼物是夫妻恩爱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礼必行之礼,有了证婚词,才能说明婚姻得到宗教的正式承认。
②其后还要举行扒果活动,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长生不老的长生果、早生贵子的枣子、表示富贵的金属小钱及花生、水果粮、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执于新郎事先准备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内衣内),再交给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偕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③婚礼结束,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举办较丰盛的饭菜待客,开宴前得请阿訇(或师傅)“光道口”,而后,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才能开始就餐,但禁止喝酒。
(5)禁忌
①回族穆斯林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
②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
③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
④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
⑤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