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螳螂·绅士建筑师

优雅的体态

夏天,我们经常在草丛里看见一种浅绿色的昆虫,这种昆虫不会叫,但身材很苗条,尤其是腰部很细,让想减肥的女士羡慕不已。

许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被叫作螳螂,或者是先知。农民们看到它时,它多半是半身直起,威严端庄地立在被太阳照着的青草上。它的表情很严肃,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翅膀像披风一样拖拉在地上,两只前腿的形状像人的胳膊一样举到空中,好像是祈祷的姿势。当地的农民觉得,螳螂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所以就把它称为“祈祷的螳螂”。

螳螂的外形漂亮、娴雅,身材优美、苗条,穿着浅绿色的衣裳,翅膀像薄纱一样轻盈,颈部很柔软,头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动,所以视野很开阔,可以看到各个方向,说它眼观六路是很贴切的。最特殊的就是它还有一副温和的面孔,这也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擅用武器的高手

看到螳螂温和的外表,你如果便认为它是一种温和、善良的昆虫,那就真是被它的外表蒙蔽了,其实,螳螂是非常凶残的,可以说是一个捕食别的昆虫的机器。让我们来看看它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吧!

螳螂的腰部很长,也很细,但非常有力。两条大腿更长,在它的大腿下边还有两排锋利的锯齿。在锯齿之后,还有三个大齿。总之,螳螂的大腿几乎是带两排刀口的锯齿,当它打算把腿弯起来时,就将双腿收在这两排锯齿当中,这样很合适,一点儿都不会伤到它。它的小腿更像是一把带两排刀口的锯子,锯齿比大腿上的还要多,而且,这种锯齿也与大腿上的不同,锯齿的尖端还有像针一样尖利且硬的钩子和一把双刃刀,很像弯曲的修枝剪。

对于这种小钩子,我有许多深刻的记忆。当我去野外捉这种螳螂时,很难捉到它,还经常被它的武器给伤着,弄得两手伤痕累累。有的时候,它会把我的手抓得非常紧,大腿上的钩子会深深地扎进肉里,让我想摆脱它都难。因此我觉得,很少有昆虫像螳螂这么难捉吧。

螳螂的身上有很多武器和暗器,如果它遭遇了危险,有很多种方法来进行自卫。它有像针一样的钩子,可以伸出来钩你的手;还有像锯齿一样的尖刺,可以用它来扎、刺你的手;除了这些,它还有两个非常锋利、有劲的大钳子,你要是去捉它,它就用钳子夹住你的手,让你又疼痛又难受,下次见了它就望而却步了。

在螳螂歇息时,它总是把武器缩在胸口前,看起来很平和的样子,好像从不会伤害别人似的。一旦有昆虫从它身前经过,它立马换了一副嘴脸,露出本来的凶恶面目。它立刻把武器伸展开,那个路过的昆虫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被钩子抓住,压在两排锯齿之间,动弹不得。要是螳螂将钳子夹紧,那么昆虫肯定就没命了。不管是蝗虫还是蚱蜢,即使比螳螂还要强壮的昆虫,螳螂都不惧怕,要是它有兴趣,就会把它当成是午餐或者晚餐。这么说来,螳螂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十足的“杀虫利器”呀!

绝妙心理战

我对螳螂怎样捕杀昆虫很有兴趣,有一天,我把几只蝗虫与一只螳螂放在一起,想近距离地欣赏一下螳螂的捕猎技巧。

一只勇敢无畏的灰色蝗虫可能自出生后还没见过螳螂,从螳螂的外表看,以为它是一位脾气温和的绅士,就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向螳螂身边跳过去。看到蝗虫居然敢到身边来,螳螂立即显示出气愤的样子,打开翅盖,将双翅尽量地展开,像船帆一样直立地竖在背上,身体的上部弯起来,像一根手柄弯曲的拐杖,不断地一起一落,还发出像毒蛇吐信子一样的声音。螳螂的全身重量都放在四只后足上,身体的前部完全竖起来,那两只时刻准备防御的胳膊早就张开,露出下面黑白相间的斑点。螳螂的这种让人非常惊讶的姿态显然是吓住了蝗虫,蝗虫这时感到很害怕,一种不祥的预感向它袭来。

螳螂摆出这种吓人的姿态以后,就纹丝不动地待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猎物,随时准备剿杀。蝗虫动一下,螳螂就会跟着转一下,眼睛始终牢牢地盯着蝗虫。螳螂这种目不转睛的盯人战术其实意图很明显,就是强化对方的恐惧心理,让对手完全丧失抵抗的信心,彻底地缴械投降。虽然“虚张声势”的做法有点儿可笑,可是螳螂的这招很管用,能给对手施加很大的压力,在战斗还没有开始以前,对手因为害怕而放弃抵抗,螳螂当然乐得轻松,兵不血刃就能达到目的,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螳螂这个心理战术果然让蝗虫上了当,它真的把螳螂当成怪物了,只是呆呆地看着螳螂,连自己最擅长的蹦跳都忘记了,其实它本来有逃生的机会,可它却把这些忘得一干二净,还向螳螂慢慢靠近。我真为这只蝗虫担心,因为它已经完全被螳螂的攻心战术所“迷惑”,除了自寻死路,还能有其他结局吗?

昆虫小教室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刘向,在其著作《说苑》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放声鸣叫,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树下有弹丸已对准了它呢?现在常用这个故事警诫人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当螳螂能够抓到蝗虫时,它马上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用自己强壮而有力的“掌”狠狠地拍打蝗虫的颈部,然后再用两排锯齿使劲地将蝗虫压住。蝗虫刚开始还能抵抗两下,可最后就悄无声息地死去了。螳螂得意地看了蝗虫一眼,然后就风卷残云般地把蝗虫吃了个干干净净。

精美的巢穴

虽然我们前面历数了螳螂的狡诈、凶残等种种恶行,但是,并不能说这种昆虫一无是处,它们也有自己的优点,能建精美的巢穴就是它们众多优点中比较突出的一项。

螳螂建的巢,在有阳光的地方随处可以找到,如石头、木块、树枝、枯草上,甚至在砖头下面、一块烂布底下或是破皮鞋的烂皮子上面,只要是凹凸不平的地方,螳螂都可以用这些东西做地基,在上面建巢穴。

巢穴一般长35厘米,宽不足3厘米,颜色金黄,像一粒麦子,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用不了多长时间,这种物质就会变成固体,并逐渐变硬,烧起来像燃烧丝的气味。根据地基不同,巢的形状也不同。不管巢穴呈现什么形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表面总是凸起的。整个巢穴大致分为三部分,中间一部分是用小片制成的,排列成两行,前后互相掩盖着,像房上的瓦片一样重叠着。这种小片的边缘,有两排缺口,是当作门用的。当小螳螂孵化出来后,就从这里跑出去,至于其他的墙壁,都是无法通过的。

卵在巢穴里一层一层地排列着,每层的卵都是头朝着门口,因为门有两行,分为左右两侧,因此有的幼虫从左边出去,有的从右边出去。

雌螳螂在建巢穴时,是一边建巢一边产卵的。雌螳螂的体内能分泌一种很黏的物质,与毛虫分泌的丝液很相似。这种黏物质被排出并和空气混合以后,就变成泡沫。雌螳螂用身体末端的小勺将它打起泡,这种动作,就像我们用叉子打鸡蛋清一样。泡沫是灰白色的,很像肥皂的泡沫,刚开始是很黏的,过一会儿,就变成了固体。

雌螳螂就在这泡沫的海洋里产卵,每产下一层,就盖上一层泡沫,泡沫很快就会变成固体。

在刚建成的巢穴的两个出口地带,雌螳螂用一层与别处不同的材料将其封住,这是一层有很多孔、纯净无光的粉白色的物质,与巢穴里那种灰白色物质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白色外壳很容易破碎脱落。当这层外壳脱落后,巢穴的出口地带及那两行小片就可以从外面看到了。没过几天,由于风吹雨打的侵蚀,这些小片就会慢慢分离、脱落,所以在旧的巢穴上,就看不到它的踪影了。

说到这两种物质,虽然它们从表面上看不尽相同,其实它们是同样的物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螳螂用身体上的小勺打扫泡沫的表面,撇去浮皮,做成一条带状物盖在巢穴的背面,这看起来就像是冰霜结成的带子一样。所以,这种物质是黏性物质最薄、最轻的那部分,虽然看起来显得白些,只不过是因为它们的泡沫比较细腻,对光的反射能力比较强而已。

这样看来,螳螂的确很有建筑才能,也非常能干。它们一边产卵,一边排出有保护作用的泡沫,还能将其作为卵的包被物,为孩子的出行铺好道路,而且这些工作都是螳螂站在巢穴的前面做的,它的身子纹丝不动,粗壮的大腿派不上一点儿用场,只用一些“小机器”就把这事做完了,着实很令人惊叹。不过,螳螂建好巢穴、产完卵之后,转身就走了,此后再也不会回来,这样看来,它们对自己子女付出的爱心并不多。

魔王的幼年险象丛生

螳螂卵的孵化,通常都是在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进行的,在螳螂的巢穴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作为螳螂若虫的出路,那就是环绕中央一带的有鳞片的地方。

与蝉一样,幼小的螳螂刚来到世上时,也穿着一件实用的外套,这件外套便犹如小螳螂的襁褓。若虫一出世,待在薄片下边没过多久,它的头就会渐渐变大,直到形如一粒水泡的样子。此后它每做一回动作,头就会稍微变大一些。经过一番努力,它胸膛外边的皮终于裂开了。于是,它更加用力,使出全身的力气,不断地扭动、挣扎、摆动,想挣脱那件外衣的束缚,好好儿舒展一下身体。结果,最先解脱的是它的腿和触须,再摆动、挣扎几次后,它的全身都出来了,它终于解放了。

当小螳螂满怀希望地冲出巢穴时,本以为会从此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它们太天真了,并不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和杀戮。就在它们的巢穴门口,早就聚集了一帮打算吃掉它们的天敌,也就是那些小蚂蚁。

这些小蚂蚁很有耐心,它们聚集在巢穴的旁边,抢占好有利的地方,双眼直勾勾地等着小螳螂的出现。虽然我为了保护小螳螂总是驱赶它们,可这帮小家伙眼疾手快,而且数目众多,往往采取先下手为强的行动,让我防不胜防。

这帮小蚂蚁很清楚自己的劣势,它们知道自己进不到巢穴又硬又厚的墙壁里面去,而且它们根本没有能力打破这些墙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躲藏在巢穴的门口,静悄悄地等待猎物自己出来。

小螳螂一探出头,蚂蚁立刻蜂拥而上,把小螳螂捉住,残酷地撕掉它们的外衣,把它们的身体毫不留情地切碎。小螳螂徒劳地挣扎几下,不想放弃一丝求生的希望,可是,面对集团作战又凶恶残忍的蚂蚁,它们怎么可能保全自己呢?

很快,这场杀戮就结束了,大部分的小螳螂都被蚂蚁切碎,搬回自己的巢里去了。侥幸逃脱的小螳螂数量很少,一个兴旺的家族就这样衰败了,只留下几个生命的种子而已。

我们前面提到过,螳螂具有非常锋利的致命武器,且几乎吃掉大多数它碰到的昆虫。可是,在它们还很小的时候,却被昆虫中个头儿很小的蚂蚁捉住并吃掉,这真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我真的要感叹大自然造物的伟大和神奇,不管多么厉害的生物,都会有它的天敌剿杀它,这样一来,生物的种类才能保持平衡,自然界也才能保持平衡。

不过,蚂蚁的这种袭击,主要的目标只能是那些刚孵出来的螳螂若虫罢了。等螳螂若虫一接触到阳光和空气,它们就会很快强健起来,具备了自卫的能力,也就不是任人杀戮的“可怜虫”了。当蚂蚁来袭击时,它们会飞速地走过去,将前臂放在胸前,做着自卫的准备,那种高傲而盛气凌人的神情,把小蚂蚁吓呆了,只是愣愣地看着螳螂若虫,哪里还敢向它们发起进攻呢?胆子小点的,甚至早就跑掉了。

说到螳螂的天敌,还有一种是常在墙上出现的灰色壁虎。这种壁虎可不怕小螳螂那种吓人的姿态,甚至根本没把这种姿态放在眼里!看到小螳螂,它用舌尖一个一个地舔起它们,然后吞咽下去。虽然小螳螂填不满壁虎的嘴,可是壁虎似乎觉得螳螂的味道非常好,它对这种美食很满意,每吞下一个,它就心满意足地把眼睛微微一闭,似乎很享受的样子。这些不幸的小螳螂,刚躲过蚂蚁的群攻,又遇到了壁虎的剿杀,真是“才离虎口,又入狼窝”呀!

不光螳螂的若虫成活下来很困难,就连那些尚未发育出来的卵也不是很安全,会遭到一种个头很小的野蜂的袭击。这些野蜂具有一种尖利的刺针,野蜂就用这根刺针刺穿螳螂那些泡沫硬化后的巢穴,并把自己的卵产在里面。这样一来,螳螂的命运就同蝉的命运一样了,自己精心建造的巢穴里装满了别人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比螳螂的卵孵化得要早,它们不但毁坏螳螂的卵,还以它们为食。

螳螂卵还没来得及孵化成若虫,就成了别人的食物,命运实在可悲。这样说来,即使螳螂产下一千个卵,存活下来的也可能只有几对而已,成活率着实太低了。

如此看来,螳螂那种“遇虫杀虫”的习性似乎又可以原谅,因为它们能活下来并长大实在是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