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农业产业化及其效益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黄惠英
- 908字
- 2021-03-12 18:27:45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①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机农业产业化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三种效益中,生态效益在综合效益中的比重最大,其次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重最小。在生态效益的各项指标中,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正面效应很显著;在经济效益各项指标中,农业人均纯收入的效应很显著;在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中,减少单位投资有毒物质含量的效应很显著。
② 经过研究发现:在有机农业产业化各种模式中,有机农业公司带动型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最显著,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型模式产生的社会效益最显著,而且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型模式对有机农业产业化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平衡性最好,有机农场带动型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最显著。
③ 分别结合特大及巨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经济水平、消费状况、社会以及生态特征研究发现:特大及巨大城市发展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最优模式是有机农场带动型模式,大城市的最优模式是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型模式,中小城市的最优模式是有机农业公司带动型模式。
④ 规模类型不同的城市,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应有所差异。特大及巨大城市促进有机农场发展的主要政策应是:建立有机农场政策登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有机农场主提供一定的综合素质培训,加大对有机农场的政策倾斜。大城市促进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政策应是:大力宣传合作思想,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完善外部规章制度,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合作社的带头人进行免费技术、相关政策等培训,以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协助合作社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合作社的运作效率。中小城市促进有机农业公司发展的政策应是: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有机农业公司,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监督有机农业公司和农户的履约率。
二、不足之处
书中有关北京市有机农业以及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数据是由笔者问卷调查获得的,对北京市有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研究数据是由专家打分而得,因此,数据还不够全面。
书中涉及国外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有关国外有机农业产业化主要模式的文献还不充分,难以深入研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