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就业选择报告:清华大学学生“跨国企业认知与就业选择(2005-2014)”问卷调查研究
- 高淑娟
- 1174字
- 2021-03-19 20:42:02
关于问卷调查的简要说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加速了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外企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丰富了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与挑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高淑娟教授从2005年至2014年连续10年进行跟踪调研,采用匿名问卷方式进行调研,从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入手,从跨国公司人才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在校大学生对跨国企业的认知度入手展开调研。透过学生对大量微观的、具体事件的认知,尤其是以调查当年的突出事件为关注点,从收集到的大量第一手信息中,考察清华学生的就业、学习、生活、思想等相关方面的实际状态。希望以此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选择倾向、走向及其影响因素,有一个直观、具体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大学生培养规律,展开我国当前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问卷设计:2005年问卷以《清华大学“企业问题”调查表》的形式开始,后根据时代变化做出内容上的部分删改,逐渐演变为《“就业与幸福感”调查表》和《企业问题》与《幸福问题》两份问卷。内容设计上,涵盖了学生的就业倾向和价值观判断的可能选择,以及形成这些价值观的各种可能渠道。
问卷数量:共发放13300余份,回收11800余份,有效问卷11616份。具体情况如下:
(1)2005年、2006年、2007年3年的调查对象主要以大二学生为主(结合公共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大学生就业选择,事关个人未来发展的起点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问卷在样本选择上,放在了尚没有就业压力的大二年级群体,他们没有受到毕业择业时各种因素干扰,有一定朴素性和纯粹性。这3年的问卷每份有30个大项,共130个小问题(每问各有4个备选答案)。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2005年为清华1030份、外地226份;2006年为1407份;2007年为1669份。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年末又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社会问题。问卷据此做了大幅调整,删除了一些变化小且有基本定论的内容,集中为10个大项,40个小问题。该年收回调查问卷1310份。
(3)2009年根据当年形势做了微观调整,利用本科生“大学生研究训练”(SRT)在校园进行了不定向发放。该年收回调查问卷320份。
(4)2010年以“就业与幸福”为题,将就业问题与“幸福感”相关联,在本科生课堂作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63份,女生59份,无性别记名16份。该年收回调查问卷138份。
(5)2011年以“就业与幸福”为题调查。该年收回调查问卷为校内570份,校外28份。
(6)2012年以《幸福问题》和《企业问题》分别发放了1000份问卷,利用本科生在清华园内进行了不定向发放,收回850份和873份。
(7)2013年,上述两种问卷各发放1100份,收回1001份和998份。
(8)2014年,上述两种问卷各发放1200份,其中,《幸福问题》问卷收回887份,《企业问题》问卷收回9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