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血疗法全真图解
- 郭长青 马薇薇 郭妍主编
- 1360字
- 2020-08-28 10:45:30
第四节 刺血疗法的取穴特点及配穴方法
一、刺血疗法的取穴特点
(一)取经穴附近的血络多
(1)血脉痹阻处:是指瘀血明显的部位,体表大多在十四经上选取穴位附近的病变血络,视之可见其经上有血盛瘀阻的表征,刺之以去瘀滞之血,即“菀陈则除之”。多取头面、舌下、腘窝、肘窝或位于穴周等处显露的静脉血管针刺出血。人体内气血瘀滞的表征主要为局部血络或者相应经脉血络有异常表现,“脉色青则寒且痛,脉色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络多青;胃中热,手鱼络多赤”。
(2)病理反应点:是指脏腑病变在皮肤表面所呈现的反应点。如《针灸聚英》指出:“偷针眼,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即瘥,实解太阳之郁热也”。
(3)病灶点:多取瘀血或疮毒疖肿局部刺血。如《疮疡全书》治丹毒,“三棱针刺毒上二三十针”,即为直接于病灶处刺血。
(二)用奇穴多
奇穴可用于刺血而治疗急证,早在唐代《千金方》中就有“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治舌卒肿的记载,舌下两边大脉,即为金津、玉液2个奇穴。又如《针灸大成》载,用三棱针刺“太阳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刺“十宣穴”治乳蛾等。皆以奇穴刺血,多获奇效。
(三)用特定穴多
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特定穴如肘膝关节以下有井、荥、输、原、经、合、络、郄穴,躯干有脏腑俞、募穴及各经交会穴等。这些穴位与脏腑经脉紧密相应,有着特殊功用,故为刺血所常用。但在具体主治上,又各有所侧重。
以五输穴为主。五输穴与脏腑经络关系极为密切,故取此类穴位常能收到奇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作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近代临床上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
二、刺血疗法的配穴方法
针刺放血疗法取穴与毫针治疗取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即均是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理论来辨证施治,也遵循腧穴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来选穴、配穴。不同之处即针刺放血进针的部位不一定在十四经腧穴上,主要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瘀阻明显的血络,有时候选取穴位从经络循行看,与病变部位没有关联,但从实际经验方面来说,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医刺血疗法的配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循经配穴法
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
(1)本经配穴法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如胃火循经上扰导致的牙痛,可在足阳明胃经上近取颊车,远取该经的荥穴内庭。
(2)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取该经和其相表里的经脉腧穴配合成方。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可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
(二)局部选穴法
选取病变局部的腧穴、血络刺血。如:耳尖、太阳穴可泻局部热邪,治疗麦粒肿、角膜炎等,金津、玉液可以治疗重舌等。
(三)经验配穴法
某些穴位刺血,对一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如大椎、曲池刺血退热,人中、十宣刺血醒神;四缝刺血治小儿疳积;身柱、大椎刺血治疗疟疾;耳尖刺血治疗眩晕等,皆为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总结,今人亦多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