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血疗法全真图解
- 郭长青 马薇薇 郭妍主编
- 1564字
- 2020-08-28 10:45:30
第五节 刺血疗法的针具及针法
一、针具
刺血疗法所用针具简单,总不过4~5种,应根据不同条件,因人、因证、因部位而异选择应用。现仅将常用、有效而又容易掌握的3种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三棱针
三棱针为不锈钢制成,为本疗法最常用。三棱针是由古代“九针”中的锋针演变而来的,针长约2寸,针柄呈圆柱形,针体末端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外尖锋利,故称“三棱针”(如图1-1)。适用于成人及浅表静脉泻血之用,专为点刺和挑刺放血之用。
图1-1 三棱针
(二)梅花针
梅花针是由古代“毛刺”发展起来的针具。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如图1-2)。
图1-2 梅花针
(三)毫针
《灵枢·九针论》说:“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验之于临床,多用毫针粗者刺络放血(如图1-3)。用于刺血疗法的毫针,一般以1寸左右即可,适用于小儿及虚证病人。
图1-3 毫 针
二、针法
目前,我们通常所用的针法有两种,一种是以针刺部位命名的常用针刺放血法;另一种是以刺血手法命名的常用刺血手法,但两者互为一体,后者是前者施术中操作技巧的具体体现。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常用针刺放血法
常用的刺血部位有血络(静脉)刺血法、孔穴刺血法和局部刺血法三种。
(1)血络刺血法:即用三棱针直接刺入皮下浅静脉,使其自然流出血液,血尽而止,自然止血。
(2)孔穴刺血法:即用三棱针在穴位处刺破皮肤,使之出血,待血尽而止。如果出血量不足,可在刺后用手挤压,或拔火罐,以达到出血量要求。
(3)局部刺血法:即用三棱针在病变处(患部)或四肢末梢部位点刺或用梅花针叩刺局部后加拔火罐。
(二)常用刺血手法
包括点刺放血法、围刺放血法、捏起放血法、密刺放血法、挑刺放血法、结扎放血法和扬刺放血法7种。
(1)点刺放血法(又称点刺法):局部消毒后,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应刺的穴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5分深左右,即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之出血,排黏液(如图1-4)。常用于十二井穴、十宣、少商放血,治疗昏厥、中暑、中风、发热、咽喉肿痛;局部排黏液,治疗腱鞘囊肿等;四缝放血、排黏液,治疗疳积、消化不良等。适用于四肢末梢部位。
图1-4 点刺放血法
(2)围刺放血法(又称围刺法):适用于病灶周围。施术时,局部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对准患处周围点刺数针,然后用手指轻轻挤压局部,或用拔火罐吸拔,使恶血尽出,以消肿痛(如图1-5)。常用于治疗痈肿、带状疱疹后遗症等疾病。
图1-5 围刺放血法
(3)捏起放血法(又称速刺法):左手拇食二指捏起被针穴位的肌肉,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刺入穴位皮肤0.5~1分深左右,立即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出血。常用于印堂、攒竹、上星等穴放血。适用于头面部肌肉浅薄的部位。
(4)密刺放血法(又称密刺法):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或用梅花针叩刺胸腹部、颈肩背部和患处局部皮肤,使之出微量血液,或加拔火罐。适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和局部性疾病,如局部皮肤麻木、脱发、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5)挑刺放血法(又称挑刺法):局部消毒后,先用左手五指按住被刺部位周围肌肤,右手持三棱针刺入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后再挑破浅表部分肌肉表皮,即将针退出,然后挤压,使之出血。适用于胸部、腹部、背部、头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如治疗麦粒肿、痔疮等病。
(6)结扎放血法(又称缓刺法):先用一根带子或橡皮带,结扎在被针刺部位的上端,局部常规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针刺穴位处的静脉(怒张处),徐徐刺入脉中(0.5~1分深),即将针缓缓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待黑色血液出尽,停止出血后,将带子解开。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如图1-6)。适用于四肢部位,常用于尺泽、委中等穴刺血。
图1-6 结扎放血法
(7)扬刺放血法(又称丛针扬刺法):将数枚针捆在一起,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丛针,缓缓将针压入穴内2~5分深,再迅速将针拔出,然后捏挤穴位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大椎、身柱等穴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