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和管理

一、组织的含义

管理一般是与人的群体活动和组织相联系的。凡是一个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集体都离不开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就是说,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因此,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组织,然后才有可能去研究如何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社会实体”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既定目标”指组织要获得的预期效果,“正式结构”指组织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的。根据上述含义,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

每个组织都有目的,没有目的的组织是不存在的。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政府、教育、医疗、军事、文化和科研等非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2.人员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了实现组织目的,一个人单独行动是不可能取得结果的,而是需要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才能取得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要形成组织的原因。

3.管理

组织为了达到目标,就必须从组织这个系统的整体出发,搞好分工协作,例如管理层次的分工、部门分工、责权分工,还要进行协作,从而形成一个管理系统。

4.文化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会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及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这就是具有该组织特色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使组织保持凝聚力和一致性,引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的形成与作用

组织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或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集体协作才能够解决,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当人们发现依靠集体的力量能够完成个人单独无法完成的目标和能够满足个人更多需要时,便会通力合作,这样组织就产生了。马克思很早就指出了协作能够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力。协作有两个基本作用:第一,协作能扩大或增强个人的能力。这就是说,协作能够完成个人想完成但又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第二,协作可以缩短目标实现的时间。在许多情况下,由个人或少数人从事的任务,如果由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进行,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显然要经济得多。用现代系统理论中的“系统的功效大于各个子系统功效之和”的原理来解释协作的作用,可以表述为:一定数量的人相互协作形成最佳组合的整体功效大于个体简单相加时的功效。

(三)组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组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划分,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和群众组织

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担负着为人们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产品的任务,如生产组织、商业组织、金融组织、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性组织等。政治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实现某种政治目的,协调各种冲突,维持一定社会秩序,如各类政党、各级政府等。文化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要为目标,以文化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组织,如学校、图书馆、影剧院、艺术团体和科研机构等。群众组织是各阶层、各领域的社会成员,为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妇联、共青团和科学技术协会等。

2.按照组织的基本性质划分,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营利性组织是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营利性组织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主要履行经济职能,如工厂、商店、银行和酒店等。

非营利性组织是指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它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主要履行社会职能,如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单位(公共交通、电力、铁路、邮电及市政等)、社会团体(如执政党、学会、妇联、工会、消协、教会和红十字会等)。

二、管理的概念

从字面解释,管是主其事,理即治其事,管理就是管辖治理,有“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

关于管理的含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可谓多种多样,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也就是说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小詹姆斯·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哈罗德·孔茨指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对于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赫伯特·西蒙对于管理定义的名言则是:“管理就是决策。”

国内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综上所述,众多的管理定义主要是对于管理的过程或职能的侧重各有区别的表述。本书对于管理的含义表述为: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主管人员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的特征

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是有目的的组织活动,其目的就是如何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而且这种管理活动必然体现不同时期、国家和民族的人文背景及特色。从定义上讲,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一是必须是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例如生产的、行政的活动;二是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二)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泛指各种社团、政府、企事业单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而按照一定结构一起工作的机构或实体。

作为实体的组织,其内部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人——人构成了组织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人力资源是组织最主要的资源;物质和技术——物质资源(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技术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它们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组织机构——体现组织的分工与结构关系,成为管理实施的体制和方式;信息——是信息社会中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既是管理的媒介和依据,又是管理的客体;目的与宗旨——表明一个组织为什么要存在。

与此同时,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还包括九个外部要素,即:政府、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文化、行业、供应商、人才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组织的活动及其管理必然要受到这些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管理具有明确的任务、职能和层次

1.管理任务

管理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2.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即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肩负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功能。对管理的职能,存在多种划分。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有计划、执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提出管理的七项职能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则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和控制五项职能;美国的斯蒂劳·罗宾斯将管理职能定位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见图1.1)。

图1.1 管理职能

资料来源:罗宾斯.管理学[M].4版.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8.

3.管理层次

组织的管理层次通常划分为上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基本层次,相应地,处于各层次中的管理人员被分别称为上层主管人员、中层主管人员和基层主管人员(见图1.2)。

图1.2 组织中主管人员的三个层次

资料来源:杨文士,等.管理学[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

如前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不同,管理者要求的技能也不相同。不仅如此,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时应各有侧重(见图1.3),他们在各种管理职能上花费的时间也不一样(见图1.4)。

图1.3 管理者层次分类与管理职能

资料来源:刘明珠,等.管理学(MBA联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图1.4 处于组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每种职能花费的时间分布

资料来源:罗宾斯.管理学[M].4版.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3.

如图1.4所示,所有的管理者,无论他处于哪个层次上,都要制定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但是高层次管理者花在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而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即便是就同一管理职能来说,不同层次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就计划工作而言,高层管理者关心的是组织整体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层管理者偏重的是中期、内部的管理性计划,基层管理者则更侧重于短期的业务和作业计划。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管理不是一种个人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实施的,而在组织系统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管理活动自始至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人不仅是一种活的要素,具有潜力和创造性,而且是具有感性的要素,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一个好的组织环境的标志,是组织高效率的保证。因此管理的核心是处理组织中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组织内的一般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

(五)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于追求效率和效果

管理工作要通过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资源需要考虑效率和效果。效率(efficiency)是指用最少的资源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称为“正确地做事”(怎么做)。组织管理成效的好坏,有效性如何,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产出一定,投入最少,或者投入不变,产出最多,甚至是投入最少、产出最多,这些都意味着组织具有较为合理的投入产出比,有比较高的效率。效果(effectiveness)是指决定组织活动适当目标的能力,即“做正确的事”(做什么)。彼得·德鲁克认为,效果实际上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在我们将注意力放在有效率性地做事之前,必须确认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在现代社会中,“做什么”比“怎么做”往往更加重要。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乃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例如从工业企业的角度看,就包括了用最少的资源来进行生产和生产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两大方面。

管理,从它最基本的意义来看,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从管理活动过程的本身要求来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要求,又要体现灵活性的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独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这就是说,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使得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的方式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管理的这种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人类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的。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的社会属性常常还称作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管理的这种社会属性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对于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其指导具体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管理的二重性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活动和辩证统一关系,我们要全面认识管理的任务和作用。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其次,从管理的自然属性看,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们长期从事管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可以为我所用,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再次,从管理的社会属性看,由于管理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他国的先进理论、方法和经验时,区别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哪些则属于体现各国生产关系的特殊内容,切忌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因此,在学习和运用某些管理理论、原理、技术和手段时,必须结合自己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其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管理的艺术性强调了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无视实践经验的联系,无视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管理工作注定要失败。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各异且不断变化,对每一具体对象的管理没有一个唯一的,完全的模式。因此,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管理的这一特性,对于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们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