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者

通常,一个组织的活动可以划分为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相应地按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我们可将组织中的成员分成两种类型:操作者和管理者。操作者是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如汽车装配线上的装配工人、麦当劳店中烹制汉堡包的厨师、机动车管理办公室中为你办理驾驶执照更换业务的办事员等。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区别于操作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下级,一定是处于操作者之上的组织层次中,但他们也可能担任某些作业职责,例如,保险索赔监督员除了负责监督保险索赔部门办事人员的工作以外,还可能承担一部分办理保险索赔的业务职责;商学院某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承担一线教学任务或某些具体的业务职责。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一)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管理者是相对于一个组织的其他成员而言的一种角色,管理者角色这个术语指的是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20世纪60年代末,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一项仔细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见表1.1)。明茨伯格的实证研究结论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表1.1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资料来源:罗宾斯.管理学[M].4版.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9.

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10种角色还可以进一步组合为3大类: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就是扮演人际关系角色。此外,所有的管理者都在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包括雇佣、培训、激励、惩戒雇员等。管理者扮演的第三种角色是在人群中间充当联络员,即与提供信息来源的组织内、外个人或团体接触,如销售经理从人事经理那里获得信息属于内部联络关系,而销售经理通过市场营销协会与其他公司的销售经理接触时,他拥有了外部联络关系。

信息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同时又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和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如当他们关注外部关系,了解公众趣味的变化或竞争对手可能正打算干什么时,管理者正在扮演监听者角色;当管理者作为信息通道向其他部门或组织成员传递信息时,他们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当他们代表组织向外界表态,如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向消费者保证组织切实履行社会义务时,管理者是在扮演发言人的角色。

决策角色:即围绕决策制定而担负起的角色。当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发现机会,利用机会,发起和监督那些将改进组织绩效的新项目,他们是作为企业家角色;当管理者采取纠正行动应付那些未预料到的问题,如处理冲突,对员工之间的争端进行调解,平息客户的怒气,应付不合作的供应商等,他们是作为混乱驾驭者的角色;此外管理者负有分配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源的责任,是作为资源分配者角色;最后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的利益与其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交条件时,他们是在扮演谈判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角色差异

后续的大量研究结论一般都支持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即不论何种类型的组织和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管理者都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但是,管理者角色的侧重点是随组织的等级层次变化而变化的,特别是挂名首脑、联络者、传播者、发言人和谈判者角色,对于高层管理者要比低层管理者更重要;相反,领导者角色对于低层管理者,要比中、高层管理者更重要。

不仅如此,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在大型组织和小型组织中(罗宾斯把任何独立所有和经营的、追求利润的、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称为小企业)存在着显著不同(见图1.5)。

图1.5 小企业和大企业中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

资料来源:罗宾斯.管理学[M].4版.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4.

由图1.5可知,小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发言人。小企业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外部事务,如接待消费者,会晤银行家安排融资,寻求新的生意机会,以及促进变革。而大企业的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内部事务(如怎样在组织单位间分配现有的资源等)。此外,与大企业的管理者相比,小企业管理者更可能是一个多面手,他的工作综合了大公司总裁的活动和第一线监工的日复一日的活动。

(三)管理者分类与管理技能

1.管理者的分类

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将管理者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也叫一线管理者,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如在制造工厂中,基层管理者可能被称为领班。

中层管理者,是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向更高层的管理者报告工作,给所管辖的基层管理人员分派任务,并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完成他们的工作。当今,大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一个明显趋势是管理层次减少,对中层管理的需求量减少。正如美国管理学家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所指出的:中层管理阶层是20世纪公司生活的一个创造,对于未来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过时的职业。中层管理者可能享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项目经理、单位主管、地区经理、系主任、主教或部门经理的头衔。

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并引导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绩效。高层管理人员在与组织外界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并以“官方”的身份出现。他们通常有诸如总裁、副总裁、总监、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会主席、校长等头衔。

2.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通常而言,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种基本类型。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务的能力。如外科医生、教师、工程师和音乐家都在他们各自不同的领域内具有技术技能,在公司里员工掌握的产品加工技能、会计核算技能、营销技能等。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没有必要使自己成为精通某一领域技能的专家,但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否则就很难与他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也就无法对他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技术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学习等途径来获得和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得越多,技术技能的水平一般也越高。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说是与组织内外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对一个组织而言,如一个企业,对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管理者可能分别需要处理与上层管理者、同级管理者以及下属的人际关系,要学会说服上级领导,学会同其他部门的同事紧密合作,同时掌握激励和诱导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以及正确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技术技能不同的是,决定一个人人际技能水平高低的因素不仅仅是他掌握的书本知识,更重要是个人的性格。从这一意义上说,一个人能否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其先天性格是一个主要因素。

概念技能也叫思维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具体地说,概念技能包括感知和发现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的能力,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并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的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显然,任何管理者都会面临一些混乱而复杂的环境,管理者应能看到组织的全貌和整体,并认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组织与外部环境是怎样互动的,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经过分析、判断、抽象、概括、抓住问题实质,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概念技能体现的是管理者的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对组织的战略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概念技能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胆略有关,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相当广泛,而不仅仅限于专业知识。

上述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首先,三种技能是各个层次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三种技能的要求程度会有区别。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为重要;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是同等重要,因为不管是哪一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上下左右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组织目标;越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他们需要更多地掌握概念技能,显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越高,对全局、关键领域及组织所处的发展时期的理解就越重要,管理人员也就必须对组织的全景有更清楚的把握。